读《我的音乐生活》
幽篁 发表于 2007-5-24 11:12:00

首先要坦白的是,我买这本书看的动机相当阴暗,完全不是出于对音乐的爱好。我好奇什么梅克夫人后来突然终止与柴可夫斯基的交往。读完全书,我最有兴趣的已经不是梅克夫人为什么突然不理柴可夫斯基,而是为什么这本书少了最重要的两封信:柴可夫斯基对梅克夫人爱情告白的回信,和梅克夫人给柴可夫斯基最后一封信。

从书中两人信的数量看,梅克夫人保存的柴可夫斯基的信远远多于柴可夫斯基所保存的梅克夫人的信。梅克夫人既然连柴可夫斯基给她的第一封信都保存了,就没理由不保存柴可夫斯基对她爱情告白的回复。缺了它,谁能作出他俩是相爱的判断?没有梅克夫人最后一封信,谁说得清楚梅克夫人不理柴可夫斯基的真正理由?一本自称是他们书信集的书却少了最关键的两封信,这不是很怪异吗?

现在大家都知道柴可夫斯基是同性恋,对梅克夫人没性趣,所以俩人交往几十年没见面。然而,从书信的内容看,梅克夫人可是一直在期待柴可夫斯基的爱情和行动。两人年龄差异、自己身份和亲人的限制,梅克夫人不方便主动出击。两人相遇半年左右,梅克夫人就在1877年5月12日的信里向柴可夫斯基表白:“献身于您的(从我的灵魂献身于您的)”。1878年,梅克夫人安排柴可夫斯基住在离开她佛罗伦萨别墅四分之一英里的公寓,并因为见到柴可夫斯基而欣喜。1879年8月,在另一处梅克夫人又做了相似的安排。当梅克夫人的女婿想带梅克夫人的女儿去见柴可夫斯基时,遭到柴可夫斯基的拒绝。柴可夫斯基希望和梅克夫人维持着不见面的关系。也许梅克夫人的女婿完成的是梅克夫人安排的试探。1879年8月30日,梅克夫人和柴可夫斯基在路上偶遇。9月26日,梅克夫人写信倾诉了对柴可夫斯基的爱情。 柴可夫斯基竟然没因为她的爱情表白而得寸进尺,见机行事。

我猜想梅克夫人后来突然中断了对柴可夫斯基的支持,可能是知道了柴可夫斯基是同性恋。她才醒悟:柴可夫斯基不想见她,不是因为爱和尊重,不是抑制冲动,是根本不想见。为了柴可夫斯基,她不计代价,付出所有的心力,甚至怠慢了身边的亲人。到头来发现,原来自己活在爱情幻想中,期待着永远不会到来的爱情。

梅克夫人年轻时老公年薪1500卢布要养一家老小好几口人。比梅克夫人小不到十岁的柴可夫斯基每年有3000卢布的收入,还总向梅克夫人要钱。他要钱不是应付最低生活需要,而是出国旅行、休假,疗养、买各种好东西等。有份资料写梅克夫人每年提供给柴可夫斯基的是提供相当于18000法郎的资助。她曾向柴可夫斯基解释:“在我漫长的一生中,我已经得到这样的结论,即:假如一个天才要发展,要得到灵感的话,他就必须没有物质的缺乏。没有物质的支持,他便会衰萎,会孱弱,会无助,会颓废。”

柴可夫斯基的成功验证了永恒的真理:物质是精神的基础。他所处的年代精神也很压抑,音乐剧公演前要送有关部门“审核”。他写的圣女贞德被禁止演出时出现基督教的十字架。梅克夫人的物质支持,让柴可夫斯基能去世界各地与听音乐会,与名家交流,能在条件优越,环境静谧的地方安心创作。难怪中国建国以后出不了好文化艺术作品。

强调“物质贫乏但精神富有” 的如果是统治者,那他们在愚民;强调“物质贫乏但精神丰富” 的如果是被统治者,那简直是在自愚自乐。

 


译者: 陈原
作者: 陈原译
isbn: 7108009218
书名: 我的音乐生活
页数: 298
定价: 16.2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1998-2-1

 

Re:读《我的音乐生活》
余音(游客)发表评论于2007-5-24 21:25:58
余音(游客)不一定吧,呵呵,看看梵高。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梵高一直靠是当画商的弟弟提奥资助他的。显然,沉重的经济压力对他的心理有很大的伤害,所以三十七岁他自杀了。

 

Re:读《我的音乐生活》
vxh66(游客)发表评论于2007-5-24 22:22:39
vxh66(游客)我的问题是柴可夫斯基怎么能拿得心安理得?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梅克夫人一是用订购作品的方式付钱,二是不断地安慰他。我文章中引用的一段就是梅克夫人安慰他时写的。我们是逮不到被人安慰着花钱的幸福了。

 

柴可夫斯基太卑鄙!
小昭(游客)发表评论于2007-6-9 11:13:43
小昭(游客)我赞成“物质是精神的基础”,创造力的发挥是需要轻松从容的心态的,如果一个人整天为柴米油盐而焦虑,心不舒,便很难想象力纵横四海,创造出大量艺术作品来。(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但大多数时候是对的。)
不过柴可夫斯基也太卑鄙了吧?明明知道梅克夫人爱他,自己不爱梅克夫人,却利用这一点向一个女人要钱……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柴可夫斯基不是利用爱情换钱,在他们不认识时,梅克夫人是欣赏柴可夫斯基的才华才同意资助他的。

 

Re:读《我的音乐生活》
ying(游客)发表评论于2007-6-12 16:56:47
ying(游客)假如这是真相,好难过!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不用难过的,梅克夫人是自愿的。柴可夫斯基从来没有欺骗过她。如果没有他们的相遇,我们今天也不可能欣赏到如此美的音乐。

 

Re:读《我的音乐生活》
knight(游客)发表评论于2007-6-13 8:06:37
knight(游客)真相总是残酷的。而美,是因为距离。
幽篁此文引人思考。

 

Re:读《我的音乐生活》
knight(游客)发表评论于2007-6-13 8:10:29
knight(游客)我相信有人能够“物质贫乏但精神丰富”,但一定很苦。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是有很多人能够不重视物质更注重精神的丰富,在不缺钱的情况下。我敬佩这种人。在缺钱的情况下,精神多少受限制,比如买书的钱、四处游学的钱。印象特别深的是以前我去大学的书店买书时,很多大学的教师甚至教授因为钱的限制,反复挑选出最必需的书才买。

 

Re:读《我的音乐生活》
苦丁(游客)发表评论于2007-7-5 22:05:21
苦丁(游客)物质缺乏可以保持精神的高蹈。但能有多高,多久,不好说。

 

发表评论:
载入中……

幽篁 © Copyright 2004-200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