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  蝂  斋

 
历史的碎片 有声有色的古墓
李冬君 发表于 2010-5-25 10:43:00
 

 

李冬君  刘刚

武汉附近的随州擂鼓墩,有一座墓葬很有名。

墓主名叫乙,是位小候国的国王,其国名曾,所以叫曾侯乙。

擂鼓墩之名,得益于一个传说,楚庄王讨伐随国时,曾在这里擂鼓激战。《史记·楚世家》有楚昭王奔随的故事,说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得楚人伍子胥之助,五战五胜,一举破楚,楚昭王慌逃到随,被随侯接纳并保护。

1978年就在这个擂鼓墩下,忽然冒出个战国初期的曾侯乙墓。

墓中,出土文物15404件,有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金玉器、漆木器及竹简等,大部分都是曾侯生前所用之物,而非死后陪葬的冥器。

那一套震惊世界的10米长编钟,就出自这座古墓。65个青铜钟,大小有序,依次排列在彩绘漆木横梁上,呈曲尺形摆放,分三层八组,每一层,钟形各有不同,上层的叫钮钟,19件,中间及下层的叫甬钟,45件,另有一件,是楚惠王赏赐的镈钟。钟重量,轻的才2.4公斤,重的有203.6公斤,整套有5吨重,由六位青铜佩剑武士托起,挂在三层漆木架上,威武中透出华丽的巫风。

演奏时,三人双手执丁字形小木槌,敲中、上层编钟,另有二人,各持长215厘米、粗6.6厘米的彩绘木棒,撞击下层编钟,高中低音交响的声波,层层扩延,加以战士欢呼,丽人狂舞,众人合唱,一曲王侯欢乐颂便奏起来了。

这一套编钟,每个钟体上都刻有错金篆体铭文,正面刻“曾侯乙乍时”,意为“曾侯乙作”,背面有相应的乐律名,铭文共约2800余字。有一件编钟,悬挂在钟架下层正中,地位显赫,乃楚惠王所赐镈钟。上有31字铭文,说的是公元前433年,楚惠王熊章专门为曾侯乙做了这件镈钟,让曾侯永世享用。

楚惠王所赐镈钟,其由来,或为楚昭王当年之事的回报,楚惠王是楚昭王的儿子,镈钟或为答谢救父之恩而赐。随侯做事,曾侯受赏,曾、随两国名,同时同地出现,其为一国,似可确认。然随侯、曾侯是否为同一人?还不好说。“随”改“曾”,谁来改?“随”为周天子所封,当年楚昭王奔随,吴王追来,对随侯说,周天子分封的子孙,都被楚国灭了,你也是周天子的后裔,何不将楚王交出来?吴王这样说,自有其道理,因为吴王本人也是天子之裔。

还在先王时代,就有泰伯奔吴,居有吴地,以东南一隅,战于江淮,牵制殷商主力,后来武王伐纣,实乃乘虚而入。灭商以后,泰伯之裔,或封于吴,或封于虞。“虞”为北方之吴,其象形者,乃吴人披着虎皮来也。虞邻于晋,仍被晋人目为夷,终为晋所灭矣,以其不智,还留下一段唇亡齿寒故事。

子曰:“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不过说说,真去做的,惟吴王而已。阖闾入郢,欲尽复周天子封地,言之随侯,随侯答道:随与楚乃世好,一直被楚国关照,今楚有难,我不敢背叛。你先去搞定楚国,我再来追随你。当年江汉流域曾分布着不少周天子分封的姬姓小国,多为楚国所灭,而吴破楚,乃以小胜大,以弱胜强,难以独吞,故欲发动诸姬姓小国复国,以裂楚、分楚、亡楚。

吴王煽动了一番,看来煽不动,就撤兵了。也许楚兼并诸姬姓小国,非以打打杀杀,很可能是以收买为主的。楚乃金币之国,且为青铜原料产地,有足够的资本来收购。姬姓小国,原来靠周天子,天子靠不住了,转而傍大款去,楚强而富,乃国之翘楚,当然靠得住。孔子著《春秋》,以楚为帝国主义,可他周游列国,也跑到楚国去,人在流通领域,跟着通货走,是不知不觉的。

吴王号召姬姓,何以无人响应?以曾侯乙墓可知也。墓内竹简、木简,记载了乙去世的日子,还有随葬品清单,其生前荣华,由此可见一斑。

墓如地下宫殿,中有四个墓室,中室为正殿,东、西、北各有一室,南、西两壁,除有两套编钟,还有一套编磬,另有125种乐器,琴、瑟、鼓、笙等,各安其位,将它们合奏起来,就是古人常说的“钟鼓之乐”、“金石之声”了。东室还有琴瑟笙鼓多件,依傍墓主,多半是在寝宫内的“琴瑟之音”。

这么多的乐器,谁为之抚弄?随乙陪葬的,还有21位妙龄女子,使得本应是阴森森的墓里,却居然成为了有声有色、轻歌曼舞的多情世界。

墓主乙约45岁,人殉美女,小的13岁,最大的,也就25岁,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人性觉醒,人道初立后,连以俑殉葬都以其“象人”而被诅咒,何况以真人殉?故其时陪葬,多以牲殉,这墓里就有狗殉,还配了一付榆木棺。人殉之棺,也是榆木的,饰以彩绘,彩绘之美,一如美眉。

乙如此爱美,似非残忍之人,然以美人来殉,便在当时,也算残忍。乙之棺,为青铜架楠木彩绘,旁置“九鼎八簋”,可见礼崩乐坏,不但坏在时势,更坏在人心,恰如这位曾侯乙,生不敢问鼎,死了也要过一把僭越的瘾。

按礼制,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作为随侯,他为天子所封,只能享受诸侯待遇。可曾侯乃楚王所封,楚王早就在光天化日下问鼎之轻重于中原了,他跟随楚王,在地下弄个九鼎八簋什么的摆放一下,况且还是天知地知我知,也就无所谓了。由此可知,饱暖思淫欲,更思权欲。

随侯和曾侯,据我们猜测,应该就是一人,很可能是两种称呼并用,对外称随侯,在楚国内部称曾侯,脚踩两只船,一人挂了两块牌子。

随侯那块牌子,借了阖闾之光,被历史的一瞥照亮。曾侯乙的名头,史无记载,却被考古发掘出来,谁能想到这个像阿斗乐不思蜀那样乐不思周的家伙,能在历史上留下如此分量,连不可一世的楚惠王也要来借他的光?

平心而论,我国两河流域,出土了不少青铜时代的重器,论到“精美绝伦”四字,还要数曾侯乙墓第一。楚国虽富,再富也经不住穷兵黩武,所以楚王反而不敢厚葬,反倒是那些被解除了武装的小国,在金币之国的庇护驱动下,活着积累财富,死了带走财富,不图建功立业,但求为一富乐侯而自足。

儒家主张厚葬,墨子却说,厚葬亡国。厚葬好,还是简葬好?要看怎么说,就当时国之存亡而言,当然是简葬好,可从文化传承来看,还是厚葬好,让后人发掘出来,未尝不是一种“存在主义”,当思想要偷懒时,我们不妨借助黑格尔的一句名言:存在就合理。存在放出温润的光芒,那是美留住了时光。

历史,是文化价值对人类活动所作的选择和记录。不是一切活动都能载入历史的,要有选择,厚葬的小国,没有被历史学家选择到历史当中去,在《春秋》里,我们发现,一百五十多国,仅有七十个国家入选到历史进程中。用历史的眼光来看时间,是一种很高的智慧。只有在历史中,时间才是具体的。

那么空间呐?历史在空间中才会具体生动,选择在什么样的空间形式中死去,是一种更高的智慧。曾侯乙显然还不具有这样的智慧,但这并不妨碍有这样的智慧来选择他。如今不提倡土葬,如何将我们的财富留给后世子孙呢?

那就都送到博物馆去吧!可不,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就送去了。可还是出了问题,问题果然就出在“九鼎八簋”上。2000年2月6日上午10时许,“九鼎八簋”壁龛顶上玻璃垮塌,将两鼎两簋砸损。博物馆对壁龛结构、照明线路以及文物都进行了修复,计费约30万元。当年违制,如今违规,还有人行贿受贿,违法犯罪。看来,历史真的有原罪,身陷其中者,难以一笔勾销。
 

《中国经营报》2010年5月22日

 
 
  • 标签:历史 
  •  
    Re:历史的碎片 有声有色的古墓
    魔鬼(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5-26 1:35:14
     
    魔鬼(游客)感覺您的思維是少有的開闊!!!
    有聲有色的人間,人在流通領域,跟著通貨走,是不知不覺的。高!!!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载入中……
     
    载入中……
     专 题 分 类
    载入中……
     出 版 专 著
     最 新 日 志
    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载入中……
        搜        索
      用户登录
    载入中……
     友情连接
     博客信息
    载入中……



    feedsky
    抓虾
    google reader
    my yahoo
    鲜果
    哪吒
    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