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5日,是我和老伴的战友杨小莲在上海兰馨剧院举办《先声乐人》晚会的日子,也是我们部队文工团成立四十周年的纪念聚会,全国各地的老战友都来参加。
先是在剧场对面的戴公馆放映我老伴制作的视频,大伙看到上了色的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剧照不禁惊叹,激动万分。现在已经是爷爷奶奶辈的我们,又仿佛回到20岁,回到了舞台,回到了当初的部队大院。不少战友按当时的群舞分组拗起了造型来拍照留念,大家虽然头发已花白,细细腰身亦不再,但是有模有样的精气神不减当年。
再来说说《先声乐人》。这是一台子女纪念父亲、著名电影艺术家阳华先生逝世32周年举办的晚会。电影演员阳华,最经典的一句台词,就是老电影《南征北战》中,国民党李军长说的:拉兄弟一把!
战友阳小莲是长女,旅居香港几十年,一直继续着声乐事业,次女阳二莲,旅居日本,在外国人演唱比赛荣膺金奖,是中日文化的友好使者,她们都开过独唱音乐会。阳小莲之女阳慧瞳则在美国学习爵士,7岁时就出演香港电视剧。年轻的她非常有激情和活力,曾在北京英语艺术秀中获金奖相比母亲的古典美声、姨妈的民族通俗,她更是现代时尚,让人看到生命的延续是如此的可喜可叹!
演出前上影演员剧团团长崔杰讲了动情的话,据说影人来了不少。嘉宾是上戏的语音学家、男高音歌唱家宋怀强。演出结束还遇上了多年不见的任桂珍、饶余鉴夫妇,一起合了影。
三个女人一台戏,风格迥异,歌曲内容均以亲情为主题。出品人是阳华的独子阳小华。特地要提的是,策划是我们的两位战友,文化局的方稼俊、歌剧院的任友明。下面转载的就是方先生的博文:
《先声乐人》音乐会,阳小莲筹办历时一年,终于结了果子。10月15日音乐会举办当日,“兰心”盛况空前,始料不及,毕竟是纯民间,办到如此规模,不易。
一年前,定下要这么干,我觉得颇有难度。
半年前,当主办人催我把我的那份活儿干完时,我说,太早了,着什么急?
其实,我没想明白,这种自娱自乐的活动,他人凭什么要来参与?也就是说,拿什么来吸引人,让人产生共鸣,赢得较好的口碑,不至于花了银子,就玩个自斟自饮,其他人不仅酒没喝好还一头雾水。
即便难,也要尽心去化解,这就是哥们义气,看着“哥们”不明白,咱可不能不明白。咱尽量玩得明白些。
音乐会的主体观众当然是亲朋好友。可是这年头难就难在亲朋好友。各怀心思。
不去说。
窃以为,有一个主题是可以引发共鸣乃至触动人心的,那就是:主办者一大家子的聚合。
在柏万青天天为上海家庭做电视调解的今天,谁家都保不定有个磕磕碰碰针尖麦芒鸡争鹅斗。当这台音乐会结束,人们看到一个家庭,在父亲离世后三十二年后,母亲仍然健硕,亲情犹在,孝心犹在,走出剧场的那一刻,不能不唏嘘感喟,由衷地说一句:不易。
就够了。
隔日就是重阳节,参加音乐会的人群中有不少是主人的前辈,当年在文化圈里也是人模人样,风光体面,可是家庭境遇未必好,子孙未必有“文化”,未必孝敬有加——这样的情况太常见了。当听完音乐会,这些心怀酸楚的老“艺人”,一定是感慨万千,艳羡异常。重阳节打这张亲情牌是有力量的。这就是要你来参与目的,说白了两个字:见证。
于是,音乐会上唱什么完全显得不重要了,唱得好不好也不重要。“弱化自娱性”,这就是我那份子工作的目的。不管主办方乐意不乐意。
现在看来,主人健在的母亲一定要出场、一定要在台上煽情的主张是对的;
家庭聚合的主题要突出了再突出的主张亦是对的。哪怕主办者的成长史、奋斗史被弱化到极不起眼的地步。
现在目的达到了。玩好了。
难题其实还是有。兰心六百多座位,当尖的好座位没几个,请来的又没有人不认为自己很重要,认为自己该“前排就坐”。坐在后面或楼厅的难免有受怠慢的感觉,不说而已。
这个难题,我也无法解。谁叫这场音乐会来请的都是“亲朋好友”呢?
我只能在这里替主人说句公道话,这件事叫谁来都摆不平。
说音乐会“潮”不是形式和表演。形式和表演都不潮。那些曲目老得快掉牙了。潮就潮在,个人出资为父亲举办纪念音乐会绝无仅有;音乐会突出家庭主题而不是显摆个人,也好像是属于敢为人先的那一种。
所以,我感觉,蛮潮的。
结束那会儿,有算是挺知心的友人对我说了一句这样的话:“真勇敢!”
我也以为是。
潮人不就是勇敢嘛!
还有就是,“先声乐人”四个字很潮。小小地自我得意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