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原始野蛮:沈从文的《夫妇》 

2010-8-11 13:00:00 BY 沈睿

在沈从文的小说中,《夫妇》这篇,虽然也是写乡村的,却没有引起很多评论家的注意。我在美国和中国的学术网上居然没有查到任何关于这篇小说的评论。这次阅读沈从文,看过了他自选集中的每一篇,放下书,想,《夫妇》是他写的最好的短篇之一。

与他的其他的带着田园诗般有色眼镜描述的湘西乡村不同,这篇关于农村生活的一件无足轻重的小事的故事,写出了他对乡村的尖锐批判。而他的尖锐的批判,针对的是乡村的原始野蛮。更具有意味的是在这篇短篇小说里,沈从文还从侧面写出了乡村与城市的对比和对立,表达了他对乡村本质的多层思考。

如果沈从文只是写《边城》这样陈词滥调文学的作家,我觉得他算不上什么大师,不过是中外传统的美化乡村生活诸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屠格涅夫《春》这样的作品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作家。《边城》这类的故事可以发生在宋代,也可以发生在民国初年。作者特意模仿俄国文学的乡村诗意,没写出什么新的东西,不过是“乡村的童话”这个类型的重复而已。但是《夫妇》这篇小说不同。这篇小说描绘的是乡村的非理想的、野蛮的、自我得意的残酷现实,描写了乡村人与城里人的微妙的关系,写出乡村的原始的野蛮,写出“城里人”(现代性)对乡村的影响、介入和改变。

这篇故事描绘的是乡村生活的一个几乎没有意义的插曲。叙述者“璜”,来到乡村,本来以为乡村可以治好他的“神经衰弱症”,(五四之后的文学经常描写城里人似乎都有神经衰弱症,陈词滥调,这可以是另一篇文章)。可是,晚饭他所居住的人家给他吃的炒小鸡里面还带着血,让他很不舒服,不想吃。(侧面写乡村的野蛮。)。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喊,“看去,看去,捉到一对东西!”喊的声音非常促迫,真如出来大事。全村中人皆有非看看不可的声势。本来不爱热闹的璜,也跟着看热闹去了。

究竟是怎么回事,他也不知道。只听见人人都想看,他就跟着,以为一定有意思。“在乡下,什么事即有趣,想来是不容易使城中人明白的。”城中人和乡下人的趣味的不同,从叙述者的角度展现出来。璜猜是人们捉住了两只野猪。路上他看到人人都激动万分,这种兴奋也感染了他。某甲本来也在路上跟人说着话,匆匆的,见到山包上的人群里,他突然“极其奋勇地冲过去,把人用力推开。”这么做的目的,原来是看见了璜,“以为有应当把乡下的事情给城中客人看看的必需。”乡下人也都觉这应给外客看,着忙着闪开了。直接写城市人对乡村人的影响。

一切展现在眼前了:所捉到的,是一对人。这让想看活野猪的璜分外失望。但是,“但许多人正因有璜来看,更对于这事本身多一种趣味了。”这是很有意思的一句话。乡村人见到城里人也来看,他们就更为激动了。当观看者再有观看者的时候,权力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城里人无形的权力笼罩在这群人上: “人人皆用着仿佛‘那城里人也见到了’的神气,互相作着会心的微笑。”城里人的观看对乡村人有直接的作用。乡村人在城里人的目光下更加容光焕发起来。

“到了近身才使他更吓,原来所缚定的是一对年青男女。男女皆为乡下人,皆年青,女的在众人无怜悯的目光下不作一声,静静的流泪。不知是谁把女人头上插了极可笑的一把野花,女人头略动时那花冠即在空中摇摆,如在另一时看来,当有非常优美的好印象。”

原来如此,原来是青春的男子和美丽的村妇。“望到这情形,不必说话事情也分明了,这是属于年青人才有的罪过。”但是,某甲是聪明人,见到璜是“客”,却仍然来为璜解释这事。事情是这样:有人过南山,在南山坳里,大草积旁发现了这一对。这年青人不避人的大白天做着使谁看来也生气的事情,所以发现这事的人,就聚了附近的汉子们把人捉来了。“使谁看来也生气的事情”,也是使每个人都激动万分的事情,那就是“性活动”。本来是避开人的在大草积旁两个人的事情,突然公共化了,性活动变成了“性丑闻”了。

“捉来了,怎么处置?捉的人可不负责了。” “既然已经捉来,大概回头总得把乡长麻烦,坐堂审案,这事人人都这样猜想。”是的,如当代生活所示,XX的性丑闻已经被揪住,有人已经立刻报告媒体,媒体也立刻曝光,但是下一步是什么?坐堂审案,立案调查,捉的人和被捉的人都这样猜想,人人都这样猜想。“为什么非一定捉来不可,被捉的与捉人的两方面皆似乎不甚清楚。”但是那些捉人的汉子们,却觉得无比满足,特别是面对女人们,虽然他们没参与刚才看到的“流汗喘气”的事,此刻也很满足,有一种道德的满足。而妇人们呢?她们走过来,“各用手指刮脸,表示这是可羞的事。这些人,不消说是不觉得天气好就适宜于同男子作某种事情为应当了。”乡村的妇女是不在白天与她们的丈夫做这样的事情的。而老年人呢?“老年人则看了只摇头,大概他们都把自己年青时代性情忘掉,有了儿女,风俗一类的言语是有提倡的必需了。”整个乡村都突然道德正确起来了。每个人都有理由觉得自己在道德上高于这两个被捉到的人。

小说中的这一段,语言里全是讥讽,让我看得微笑。而小说却突然转向如诗的描写:“微微的晚风刮到璜的脸上,听到山上有人吹笛,抬头望天,天上有桃红的霞,他心中就正想到,风光若是诗,必定不能缺少一个女人。”这样的美景,这样的晚风,这样的晚霞,这样的音乐,爱情和欲望当然涌出。城里人的璜此刻充满了小资调。转身看看被绑住的低着头的男子。他想问问他叫什么名字。这个男青年低着头,看到的是一双黑色方头的皮鞋。这不是乡村人的服饰。他看这双鞋,鞋上的裤子也跟乡村的不一样。这个被绑的人居然有心欣赏璜的衣饰。听到璜的声音,他抬起头来,从眼睛里看到这个陌生的城里人同情他。他“把头略摇,表示这事的冤抑。”

“你不是这地方人么?”话音还没落,就有人代答,“不是。”这个代答的人是个大能人。他什么人都认识,因为“因为他认识的人比本地所住人还多。” 他还是知道全村女子姓名的。虽然他似乎什么都知道,但是璜问问题之前,就有很多人问过同样的问题了,这个大能人也就是“好事的人”并不知道这对男女是哪里的人。

璜再看看这对男女,女人不到二十岁,“一身极干净的月蓝麻布衣裳,脸上微红,身体硕长”,显然很漂亮。璜疑心这两个年青人背了家人私奔,“觉得这两个年青人很可怜。他想如何可以设法让这人离开这一群疯子才行。”小说中用“疯子”指称乡村里这些激动万分的男女老少。可是璜的朋友不在,村里的领导人是谁,他也不知道。“在一群民众前面,或者真会作出比这时情形更愚蠢的事也不可知。这些人就并不觉得这管闲事的不合理。正这样想时,就听到有人提议了。”

“一个满脸疙瘩再加上一个大酒糟鼻子的汉子,象才喝了酒,把酒葫芦放下来到这里看热闹的样子,用大而有毛的手摸了女人的脸一下,在那里自言自语,主张把男女衣服剥下,一面拿荆条打,打够了再送到乡长处去。他还以为这样处置是顶聪明合理的处置。这人不惜大声的嚷着,提出这希奇主张,若非另一个人扯了这汉子的裤子,指点他有“城里人”在此,说不定把话一说完,不必别人同意就会动手做他所想做的事。”

而观看的女人们也都同意,齐声喊打,她们好像更为切齿,她们恨得更厉害,“佛因为女人竟这样随便同男子在山上好风光下睡觉。”小孩子也极度欢喜,“即刻便争着各处寻找荆条。”他们因为常常在家中父亲用打牛的条子把背抽得太多,所以一听打,“分外感到趣味了。”

璜见到这种群情激愤,正想解救却无办法,突然跑来了一个行伍军人模样的人,大家喊他“练长”,争先恐后地向他报告事件的经过,并各个提出自己的意见。练长“摹仿在城中所见到的营官阅兵神气,眉皱着,不言不语,只忧郁而庄严的望到众人,随后又看看周围,璜也被他看到了,似乎因为有‘城中人’在,这汉子更非把身分拿出不可了,于时小孩子与妇人皆围近到他身边,成一圈,这汉子,就出乎众人意料以外的喝一声‘站开!’” 这一声大喝,让众人“皆踉踉跄跄退远了。”小说用戏剧化的方式让权力出场。人民群众与权力的合作,而璜的存在让练长更意识到自己的威风。

原来这练长看起来更像一个电影中的地痞。他揪了一根狗尾草,用草“拂那被委屈的男子的脸,用税关中人盘诘行人的口吻问道:从哪里来的?”那被审问的男子,略略沉默了一会,说,“我是窑上的人。”这练长又问女人的姓名。女人不答,低头看自己的绣花鞋。这样的鞋是乡村里富人才会穿的好鞋。鞋标志着这个女人的社会阶级和可能的教育水平。练长即用“微带轻薄的口吻问,“你从哪里来的?不说我派人送你到县里去。”“轻薄地”用政府权力威胁这对青年男女。

“乡下人照例怕见官,因为官这东西,在乡下人看来,总是可怕的一种东西。”可是,“女人被绑到树下,与男子捆在一处,好象没有法,也不怕官了,她仍然不说话。”被绑的女子是镇静的、其实是无辜的,她知道这个。于是有人开始喊打。打,是乡下人顶方便的办法,他们最习惯这个。有人恐吓说找磨石来,沉潭。这是有人提议喂尿给男子吃,喂女子吃牛粪。听了这些话,这两个人都不作声。他们的沉默让乡人和练长都愤怒起来。

练长把刚才的这些威胁很严厉地重复了一遍。“又象这完全是众人意见,既然有了违反众人的事,众人的裁判是正当的,城里做官的也无从反对。”练长俨然代表的是老百姓的心声,民主的决定,而且相信政府的权力将跟自己一起。女子不得不说出自己也是某地的,跟男子是“同路”去看亲戚。听到是同路,众人激动,他们立刻想象“同路”就是在路上相遇相好的。

此刻那捉奸有功奔跑去找练长的人也赶回来了。见到练长,“欢喜得如见大王报功”。他用他那略略显得狡猾的眼睛,望着练长,“笑咪咪的说怎样怎样见到这一对无耻的青年在太阳下所做的事。事情的希奇自然是‘青天白日’,因为青天白日在本村人除了做工都应当打盹,别的似乎都不甚合理,何况所做的事更不是在外面做的事。”原来乡村是如此浪漫的。青天白日里,乡村人除了做工,就是打盹,做别的都不对。这就是乡村的逻辑。乡村人自己不做的事情,别的人,就是过路人也不许做。

练长也认为这的确是该“供众人用石头打死”了。不过,他很想趁机发一笔财,“因为在方便中可以照习惯法律,罚这人一百串钱,或把家中一只牛牵到局里充公,他从中也多少叨一点光。有了这种思想的他,就仍然在那里讯取口供,不惮厌烦,而且神气也温和多了。”

这一温和不要紧,就温和出真实了。这对男女坦白他们就是夫妇,而且新婚。两个人一起回女人的娘家,“走到这里,看看天气太好,于是坐到那新稻草积旁看风景,看山上的花。那时风吹来都有香气,雀儿叫得人心腻,于是记起一些年青人应做的事,于是到后就被捉了。”如此的天气,如此的心境,花朵,香气,绿色的群山……

众人听了却更愤怒了,仍决定非处罚不可。那些觉得罚款自己无份的,嚷着要打了再说。围观的男人因为自己得不到这样的好事,本能地生气,也嚷着要打这对夫妇,练长也这样决定了。这时,一直在旁边的璜出面了,要求放了这对夫妇。“练长望到璜的脸,大约在估计璜是不是洋人的翻译。”等他知道了璜的地位,“不愿意表示自己是纯粹乡下人”,伸出手想跟璜握手。璜没有接,练长起了小小的反感,还是坚持不放走这对年轻的夫妇。刚才兴致勃勃的酒糟鼻跳出来说,“这是我们的事”,其他人跟着起哄。璜回头看他们,他们吓得都退缩了。

练长此刻已经知道璜的身份了。“虽知道面前站的是老爷,也仍然装着办公事人神气,说,璜先生您对。不过我们乡下的事我不能作主,还有团总。”如此,到了团总处,自然是这对青年夫妇被放了。年轻的女子摘下头上别人给她插的花,拿着花给璜作揖感谢。“这事情就这样以喜剧的形式收场了。”

“璜伴送这两个年青乡下人出去”,从“还不散去守在院外的愚蠢好事的人前”走过。这些人因为璜在,而不敢跟着走。璜默默地送两个年轻的乡下人到了上山的路,问他们饿了没有。青年回答,到家还来得及吃晚饭。岳母家并不远。此刻虽然天晚了。“天上有星子数粒,远山一抹紫,夜景美极了。”

“独立在山脚小桥边的璜,因微风送来花香,他忽觉得这件事可留一种纪念,想到还拿在女人手中的一束花了,遥遥的说,“慢点走,慢点走,把你们那一束花丢到地下,给了我。”那女人微笑着把花留在路旁。“得了一把半枯的不知名的花的璜先生,坐到桥边,嗅着这曾经在年青妇人头上留过很希奇过去的花束,不可理解的心也为一种暧昧欲望轻轻摇动着。”“他记起这一天来的一切事,觉得自己的世界真窄。倘若自己有这样的一个太太,他这时也将有一些看不见的危险伏在身边了,因此觉得住在这里是厌烦的地方了,地方风景虽美,乡下人与城市中人一样无味,他预备明后天进城。”

乡下人与城里人一样无味。这是璜的结论。我亦点头。中国和美国一样无味。我在美国的媒体上常常看到群情兴奋的“性丑闻”报道,如十多年前,比尔·克林顿的“性丑闻”。“性丑闻”这三个字很有意味。为什么一对新婚夫妇的野外性快乐被乡下人看成是“丑闻”?为什么性的故事——爱情,浪漫和美好,对很多自以为道德正确的人就是“丑闻”?

我在这个故事里看到的是乡村或者就是世界的野蛮。乡村是一个传统的社会。世界上的很多人,如这些乡下人,青天白日里除了干农活就是打盹,对世界几乎没有别的想象。一旦遇到别人的“奸情“,就激动得比自己有奸情还兴奋。他们本能地嫉妒别人,非要向恋爱中的人扔石头不可。这篇小说中,城里人成为改变整个故事的催化剂。没有璜的介入,两个年青人可能已经被石头砸伤了。乡村的野蛮在城里人的介入下而被遏制,改变了。

如果我们把城里人璜阅读成现代性,或者西方的现代性。这篇小说所涵括的主题就会更深入。没有西方现代性的介入,中国可能还处在动不动就向新婚的夫妇在野外里享受生命而砸石头的状态。城里人的存在改变了乡村人之间的权力关系。而这种改变,是朝着更善良和美好的方向的改变。所以我们应该欢呼的是西方的现代性给我们带来的宽容和理解。

我把这个故事讲给你听。你说,这个故事真的写于一九二九年吗?我点头,看看作者的后记,那天非常热,热得跟今天差不多。那天,我突然叫了起来,作者写这个故事的那天是八十年前的今天,是七月十四日。你抬头看看我,低头看看日历,是的,今天是七月十四日。八十年过去了,人类没有什么进步,我们仍然处在乡村与城市对立的时代,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

7/14-15/2010

阅读全文 | 回复(4) | 引用通告 | 编辑

 

Re:乡村的原始野蛮:沈从文的《夫妇》

2010-8-11 13:15:53 BY 卡妙(游客)
卡妙(游客)一定意义上讲,社会并不总是在向前发展,也有可能在退步,也有可能在打转,我们遇到的问题和前辈们遇到的问题本质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变化的只是时空环境,而心境与思想则可能会更为复杂了一些,因此影响事情的因素似乎越来越多了.
以下为沈睿的回复: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乡村的原始野蛮:沈从文的《夫妇》

2010-8-11 16:47:33 BY 空气男(游客)
空气男(游客)故事的开始让我想起奥威尔的《射象》,不过结局当然是完全不同的。
以下为沈睿的回复: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乡村的原始野蛮:沈从文的《夫妇》

2010-8-11 17:16:45 BY 一剪梅(游客)
一剪梅(游客)这篇书评写得真好。把各种微妙的权力关系描写得如此富有张力。
以下为沈睿的回复: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乡村的原始野蛮:沈从文的《夫妇》

2010-8-13 21:20:14 BY 日出日落追梦(游客)
日出日落追梦(游客)荒唐、愚昧。狭隘,有时就是“只缘身在此山中”造成。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