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载入中……

博 客 分 类
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模板设计:部落窝模板世界

载入中……


 
 
文景之治的故事(连载15)
老木匠 发表于 2008-8-10 10:26:00
 

15、苍鹰乳虎

由于刚上台不久就遭遇到皇族集团的反叛,汉景帝对于皇族集团的戒心大大加强,不仅完全放弃了汉文帝一度采取的扶植皇族集团的政策,还倒转过来以监视打击皇族集团,将所有旁系的皇族诸侯都作为潜在的反叛者。另外,汉景帝也继承了汉文帝分化打击功臣集团的既定方针。对于汉朝建立后逐渐成长起来的职业官僚集团,到了汉景帝时代已经是最大的利益集团,汉景帝也试图以分化打击的办法来防止这个集团过分扩张势力、威胁到皇权。

然而,汉景帝缺乏汉文帝的政治才智,没有那种外松内紧的政治手腕。在打击既得利益集团的过程中,他往往只是简单的采取非常手段进行镇压。为此他需要一批敢于采用非常手段、不怕得罪权贵集团的“酷吏”。

       适时而生的“酷吏”

汉景帝时期最出名的酷吏是郅都。

郅都是杨城人。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山西省洪洞县。他从皇帝的侍郎起家为官,景帝登基后提拔他为统领皇帝侍从的中郎将。

有一次郅都和汉景帝一起到上林苑打猎,汉景帝宠爱的贾姬一时内急,到茅厕解手,正好这时过来了一头野猪,朝着茅厕过去。汉景帝目视郅都,要郅都去抢救,可是郅都并不动身。只是警惕的护卫景帝。景帝急了,想亲自拿了武器去救贾姬,郅都立即上前阻拦,说:“丧失一个妃子,立刻就可以再招进一个妃子,天下哪里还少妃子?陛下要是自己轻易冒险,怎么对得起祖宗和太后?”汉景帝被迫退后,眼睁睁看着那头野猪悠闲转悠。好在贾妃没有惊慌,那野猪也没有发觉贾姬,自己走开了。

这件事情让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知道了,非常高兴,认为郅都是真正忠于汉皇室整体利益的忠臣,宣布赏赐郅都黄金一百斤。

汉景帝也没有因此怪罪郅都,反而更加注重他的意见,使他成为朝廷里重要的军政官员。他经常敢于直接向皇帝进言,看见大臣有犯错的,当面就予以批评。

郅都为人有武勇又有气节。当了官后公正廉明,私人投递给他的书信,从来都不开封就发回去。即使是年节慰问,也绝不收受任何的礼物。有人来打招呼的,一律都不予理睬。经常说:“既然已经离开父母出身做官,就应当在官职位置上奉职死节,再也顾不得妻子儿女了。”所以他这个“酷吏”的头衔,是说他“严酷”到不近人情地步,并不是一般意义上残酷对待百姓的意思。

搏击豪强为己任的法官

当时在济南有一个豪强家族瞷(闲)氏,有300多户人家,称霸一方。历任地方长官都拿他们没有办法。汉景帝想起郅都果敢能干,就拜他为济南郡守。郅都到了济南,调查清楚后,果断逮捕瞷氏家族的首恶,宣布罪状后处死。其他的家族都吓破了胆,没有再敢违法的。郅都当了一年多的济南郡守,社会风气大为好转,路不拾遗,附近的十几个郡的郡守都把郅都当成了上级,令行禁止。
  

京师长安所在地区是个贵族聚居的地方,列侯、皇室贵族势力极大,从汉初以来盘踞至今,已成为好几个巨大的权势集团。汉景帝决心要整治长安周围地区,就把郅都调回来,担任主管京师地区警卫任务的“中尉”。郅都上任后。坚决打击一切违法犯罪,无论有什么后台都秉公处置,毫不留情。他自己对于贵族权贵也毫不结交巴结。

当时的丞相是条侯周亚夫,是开国元勋周勃的儿子,在景帝登基后不久率领军队一举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大有功于朝廷,在朝廷中的威望极高,大臣见了他都要下跪行礼,可是郅都只是按照寻常的礼节,见了丞相就是拱手作揖而已。朝廷讨论问题,他认为丞相意见有误也是当面直接就提出。

尤其是郅都对于任何案件都是不顾当事人的后台如何,一律严格按照法律严肃处置,“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了郅都是侧目而视,称呼他为“苍鹰”。

不过对于民间有气节的游侠,郅都倒是很尊敬的。当时关中地区有个著名的侠客,名叫季心,是著名将领季布的弟弟。兄弟俩一个以“重诺”出名,一个以“好勇”出名。平时待人接物很是恭谨,而“任侠”的名气传遍四方,方圆千里,“士皆争为之死”。季心年轻时曾经为人报仇而杀人,逃亡到吴国,躲在文帝、景帝两朝的重要大臣袁盎家里,后来就与袁盎等人兄弟相称。壮年时担任了中尉“司马”的官职,郅都当了中尉后,对这位有名的侠客也很尽礼节。

难缠的皇帝家事

      

    郅都起到了为汉朝廷镇压势力过于庞大的功臣、贵族集团的作用,可是他这样一心执法,却是没有选择的,当他牵涉进皇室贵族的利益旋涡,而仍然只顾一心执法,就不可避免的要得罪皇室集团,他的悲剧命运也就不可避免。

       汉景帝任用郅都为中尉的同一年,决心废去太子刘荣。汉景帝一贯的作风就是走极端,废太子为临江王的同时,将太子母亲栗姬也打入冷宫,并命令郅都抓捕栗氏家族。郅都自然是秉承自己一贯的严厉执法的惯例,穷追不舍,栗氏家族被搞得家破人亡,栗姬也在忧愁中病死。

       被废掉的太子、现在的临江王先是被赶到江陵“就国”。才一年多,就有人到京城告发,说临江王为了扩建王府侵占了祖庙的院墙。这在当时也算一个亵渎祖先的重罪,汉景帝命令临江王到长安受审。到了长安,就交给了中尉郅都。郅都照例是看事不看人,严厉审讯。临江王请求给他刀笔,让他写书信向皇帝解释,郅都不予理睬。临江王惊恐万状,结果在得到其他私人关系偷偷送来的刀笔后,给老爸皇帝写了封绝命书,自己就上吊自杀了。

       在这场宫廷内争中,奇怪的是,栗姬以及被废的太子刘荣却都是窦太后喜欢的。这位强力老妇人不愿意和儿子皇帝闹翻,但却迁怒于郅都,认为郅都把这些事情完全办糟了,是罪魁祸首。于是她就布置人诬陷郅都以重罪罪名,郅都被罢官回家。

       汉景帝依然欣赏郅都的能力,不久匈奴大举入侵,汉景帝想起这位文武全才的大臣,派使者拿了符节到郅都家去,任命他为雁门郡守,不用回京师请命,立刻直接赶到雁门去任职,并得以“便宜从事”。匈奴很早就知道郅都的名声,他一到任,匈奴就引兵退去,直到郅都死都不近鴈门。匈奴甚至还把郅都的形象做成箭靶,让骑兵练习射箭,据说很神奇的是,没有一个人能射中这个靶子的。

匈奴首领派出间谍到关中地区散布谣言,说郅都是要盘踞雁门郡造反。窦太后竟然就以此为借口,强迫汉景帝逮捕郅都,要办他死罪。汉景帝也觉得为了宫廷矛盾牺牲这样一位能干的忠臣不值得,就向母亲劝说:“郅都是个忠臣,杀了太可惜了。”窦太后说:“难道就是临江王一个人不是忠臣吗?”郅都就这样被砍了脑袋。

中国古代有很多的法官也是这样严格执法、不畏权贵,但实际上往往却是在被皇帝利用作为推行某项政策的政治工具,一旦没有了政治需要,或者是触犯到皇室自己的利益,就立刻被这样牺牲掉,这就是中国古代正直的法官们的悲剧性的宿命。

前仆后继

郅都的被冤杀,并不影响到汉景帝的既定方针。他继续将原来是卫戍区指挥官的中尉官职当作他整肃京师地区贵族豪强势力的机构,继续任用一些强悍的官员来对付豪强势力。在郅都死后,他找的是宁成。

宁成是南阳人,也是跟随皇帝的侍郎出身,得到汉景帝的赏识,先担任“谒者”,后来被派到朝廷任官。他也是个敢作敢为的人,当下级就敢于顶撞自己的顶头上司,而一旦自己当了上司,对待下属就好比是将人当作淋湿的柴禾捆扎起来那样苛刻,作威作福。后来他担任了济南都尉(郡尉),而顶头上司、济南太守正是郅都。

过去这个郡的郡尉参尉见郅都,都是下马步行到太守府第,就如同县令来汇报工作一样,一下级的礼节向郅都报告。宁成到任后,骑马到府第前才下马,直接走进去,和郅都平礼参见。郅都见他如此有胆量,倒也不生气,反而和宁成的关系很好。

郅都死后,长安地区的宗室皇族子弟弹冠相庆,气焰复起,不把法律放在眼里。汉景帝想起宁,把宁成调来继任中尉一职,重新贯彻郅都严苛的治理方针。宁成也毫不手软,严厉处治权贵犯罪,使得宗室豪强“人人惴恐”。不过宁成没有郅都那般廉洁,留下了一个迂回治理的后门,到了他手里,“酷吏”的严酷就成为一种有选择的残酷。

一直到汉景帝去世,宁成都占据着这个主要位置。汉景帝死后,汉武帝依旧任用宁成,将他升任为内史,这是管辖整个京师的官职,后来改称京兆尹,位列九卿。可不久宁成与外戚冲突,被人告发,下狱治罪,判处髡钳城旦(剃光头发、脖子上带上6斤重的铁钳,终身服苦役)。当时的人爱面子,九卿级别的官员被判定有罪的,都不愿意接受刑罚的污辱,自杀身亡。宁成得到如此重的刑罚(仅次于死刑的最重的苦役刑),也不服罪,居然越狱逃走,拿了假证件逃出函谷关,回到南阳老家。

宁成回家后,宣称:“做官级别不到二千石官阶,做买卖没有一千万资产,还可以和人比吗!”他巧取豪夺,“空手套白狼”,不用现金“收购”了千余顷的山田,然后出租给没有土地的贫民耕种,役使了数千家的农民,自己坐收地租。数年后,正好朝廷发布大赦,他原来的罪名、脱逃的罪名都被免除。自己的资产也达到了“数千金”,称霸一方。他掌握了地方官员的短处,挟持了地方长官。自己出行时,总是有“数十骑”的随从,威吓指使当地的百姓,比对方当局还有威势。

      

    后来汉武帝又把宁成召来做官,要他担任看守函谷关的关都尉。这不过是县级官员级别的小官,宁成照样要显示他的威势,无论多大的官员经过,他都呼幺喝六、作威作福。官员们都说,情愿见到母老虎,也不要见宁成发怒。此次宁成得了“乳虎”的名声。直到最后被另一个酷吏整死。

“在地下造反”

汉景帝时期任用酷吏办理的最典型的案件,就是周亚夫的冤案。

周亚夫是周勃的小儿子,没有能够继承绛侯爵位,汉文帝时担任了河内太守。后来因为继承了绛侯爵位的大哥周胜之,与公主妻子关系处不好,又因为犯杀人罪,被褫夺了侯爵爵位和封国,汉文帝把周亚夫封为条侯,算是给周勃继后。

说起来凑巧的是,当年周亚夫为河内郡守的时候,当地有个老妇人许负给他相面,说:“你再过三年会封侯,封侯八年后为将相,将相九年后会饿死。”

第一个预言实现了。第二个预言在七国之乱的时候也实现了。周亚夫率军击破叛军主力,威名大震。就任丞相后,在朝廷也是一言九鼎。

汉景帝废太子时,周亚夫坚决劝阻。汉景帝由此疏远了这位丞相。梁王因为当年周亚夫不出兵援救,也经常向窦太后说周亚夫坏话。

后来汉景帝改立了刘彻为太子,刘彻的母亲立为皇后,窦太后打算封王皇后的兄弟王信为侯爵。汉景帝有点犹豫,说:“当年母后的两位兄弟在先帝在世的时候都没有封侯,王信还是不能封侯吧。”窦太后说:“皇帝行事要随潮流,当年窦长君未及封侯就去世,侯爵是封给了他的儿子彭祖的,我非常恼火。请皇帝立即封王信!”汉景帝推托说:“还是和丞相商量一下吧。”

汉景帝找周亚夫商量,周亚夫表示反对,说:“高皇帝当年有约定‘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现在王信虽然是皇后的兄弟,没有功劳就封侯,是违反约定的。”汉景帝默然,不再讨论这事。

后来匈奴那边有五个头目叛投汉朝,汉景帝打算全部都封侯来奖励。周亚夫又反对,说:“这些人背主叛投,陛下以封侯奖励,如何激励臣下尽忠?”汉景帝很不高兴,说:“丞相的意见不可用。”将其中的徐卢封为列侯。周亚夫见自己失去汉景帝的信任,就提出自己有重病,请求辞职。

不久,汉景帝请周亚夫到宫中来吃饭,周亚夫案上有大块肉,却没有切肉的刀和筷子,周亚夫很不高兴,没有先向皇帝请示,直接叫管理席位的“尚席”去取筷子。汉景帝看在眼里,笑着说:“这难道还不够君所享用的吗?”周亚夫只好拿掉头上的冠,给汉景帝叩头请罪。汉景帝起身退席,周亚夫以很急促的小步退出宫殿。汉景帝看着他退出,说:“像这样悻悻然不是给年轻皇帝服务的臣子样子!”

汉景帝做恶人就要做到底的脾气发作了,自然就会有需要的案件。几年后,周亚夫的儿子为周亚夫准备墓葬用品,买了“工官尚方”(生产朝廷用品的手工作坊)的500件皮甲和盾牌,作为随葬用品。想不到他家的一个雇工因为没有及时得到工资而心怀不满,告密说周家要造反。汉景帝立即下令逮捕周亚夫。受审时,周亚夫根本就不予理睬。负责此案的官员汇报上去,汉景帝发狠了,大骂说:“我不用你这废物!”

汉景帝召来新任廷尉,严加审讯。廷尉有了汉景帝的暗示,审问时一定要周亚夫承认是企图谋反。周亚夫只说了一句话:“我买的这些都是送葬的器具,怎么可能造反?”廷尉应声斥责:“对呀!你即使不是打算在地上造反,也是在准备到地下造反!”百般凌辱、谩骂进行逼供。周亚夫不愿意受此侮辱,绝食五日,吐血而亡。

这一年是汉景帝后元年,公元前143年,正好应了当年许负的预言。

这位发明“在地下造反”罪名的有创意的酷吏廷尉,在历史上没有留下他的姓氏,只知道他的名字叫“信”。

       普及到地方的严酷之风

汉朝建立后,各地的官吏都是由朝廷任命的太守在当地“辟举”人才来担任的。各地的政府是由太守组建的,长期任职的郡守逐渐成为地方势力。汉景帝需要有一种制衡这种势力的办法。和任用郅都、宁成一样的思路,他注重在官僚集团里形成一种对抗力量,通过表彰、提拔郅都、宁成这样勇于“下克上”的、敢作敢为的官员,来分化官僚集团。

最典型的地方上的酷吏,司马迁在《史记》里记载了一个叫周阳由的。周阳是一个新的姓氏,实际上他的父亲姓赵,后来因为他父亲赵兼以淮南王舅父的身份被封为周阳侯,才当了5年的侯爵,赵兼就因为犯罪,侯爵的爵位被褫夺,位于今天山西闻喜县的周阳侯国也被废除。不过赵家还是改姓了周阳。

周阳由由于这个国王外戚子弟的身份,被任为郎,先后充任汉文帝和汉景帝的侍从。汉景帝登基后,把周阳由派到地方上去当郡守。

周阳由在当郡守的时候,是全国所有地方郡守中“最为暴酷骄恣”。他喜欢的,就歪曲法律的意思,予以放纵;他所憎恨的,就歪曲法律的意思,判处死刑甚至族诛。到了一个地方当郡守,都要把当地的头面人物、豪强恶霸消灭掉。他依靠这样的严酷手段为自己建立起名声,当太守的时候,把同郡的郡尉当作自己的下级县令那样对待,可是自己受降级处分转过来任郡尉的时候,又总是和郡守对立,侵夺郡守的权力。

直到汉景帝死的时候,周阳由仍然在地方任职。他的最后一任官职是河东都尉,因为和河东郡守胜屠公争权,互相告发,两个人都下狱判罪。胜屠公自杀身死,而周阳由落了个弃市处死的下场。


 

 
 
 
Re:文景之治的故事(连载15)
杨儿(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8-19 9:19:04
 
杨儿(游客)如此看来,可怜的酷吏只是皇帝老儿手中用来对付利益集团或巩固皇帝宝座的工具,命中注定了他们将会是可悲、可鄙的下场。

在一个人治、极权的社会,做一个堂堂真正的法官是不能的,他只会沦为工具,一旦这个工具没有使用价值,他就被消灭掉。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