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
著者:【加】格温·戴尔
译者:李霄垅 吕志娟
出版:英文首版于1985年,2004年修订版
中文版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
本书来自于作者于1980年参与的同名电视片制造,采访老兵、将领、学者。作者曾从军,也曾在军事院校任教,但作者有意识的没有在书中记录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感受。
作者对于战争的起源,主要依据了动物学以及人类学调查资料,认为霍布斯的战争起源观点有相当的道理:原始部落的人确实成天担心会死于非命,他们担心会被自己的同类杀死。简·古多尔在她1973年的报告里,描绘了她跟踪观察的黑猩猩群体之间的“战争”。以后的观察补充了她的资料:黑猩猩地方性的战斗最终会导致30%的雄性个体死亡。19世纪时,曾在澳大利亚莫宁人土著部落长期生活的巴克利也报告说,在20年的群体互斗中,累计的死亡数量是参战人数的25%——相当于拿破仑法国、希特勒德国服役士兵死亡比例。作者在归纳了很多的人类学观察以及考古材料后,完全否认卢梭“高尚的野蛮人”之说,“人类自古便好用暴力”。
为什么有这样的原始战争?作者采用了达尔文-道金斯的进化理论,是为了建立自己所在群体的基因遗传优势,因此首先“人类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有能力在同种族内互相杀戮”,其次“人类繁衍总会达到和超过其环境可以满足其生存的限度”,最后“人类不会保护环境”——原始狩猎部落所到之处总是动物灭绝事件的直接原因。
文明时代的到来,按照人口比例而言,伤害的比例并没有扩大,不过绝对数值上规模、强度都大大增加。
作者试图给漫长的战争历史划分几个大概的阶段。公元前2000-1500年,是第一个失去了记载的“黑暗时代”,游牧民族大举出击,战车+弓箭=军事优势,遍及亚非欧已有的农业文明区域。浪潮卷过后,这些军事技术保留并进一步发展成为新的帝国:亚述、马其顿、罗马。
第二个黑暗时代,是游牧民族的再次兴起,这是骑马的战士连绵不断的席卷原来的农业帝国。作者也是认为西方战争方式是人类战争史的中心,“因为最终征服了大半个世界的是欧洲人,欧洲文明所发明的武器和战争模式至今在这个星球上运用着”。不过在中世纪1000年里,“欧洲退出了军事主流”。
然后是欧洲步兵的再次复兴,长弓-弩-长矛+严格训练。以后火药枪炮使用,平民参战的普遍,结束了黑暗时代。西方又一次有了扩张的力量。加速度的就发展到了“全面战争”,以全部的经济力量及人口实力来进行工业化的厮杀。直到二战后,人类普遍“开始意识到战争是一个很严重、而且非常罪恶的大难题”。
于是作者开始探讨最后的全面战争——核战争问题,使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
描绘了如此可悲的过程后,作者终于开始探讨“战争的终结”。他以为人类面临“三大巨变”:“气候变迁带来的环境挑战,新兴大国崛起带来的政治挑战以及核扩散带来的科技挑战”。所以需要的是多边国际体系——可以修补联合国体制来实现,民主化进程——他以为民主是扎根于人类的平等天性,并举例20世纪80-90年代的民主化浪潮(包括了现在网络上肯定要屏蔽的那个有名的事件,2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