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官场奢与俭
[ 2005-4-4 16:08:04 | By: 智效民 ]
 

民谚曰:“民愈穷而官愈奢,官愈奢而国愈败。”这种情况,在稗史野乘中很容易看到。比如新近出版的《国史备乘》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袁世凯侍姬甚众,每幸一姬辄赏赐金珠多品,吃余烟卷抛弃在地,仆人拾之,转鬻洋行改造,获利不下数千。”这使人想起张乐平笔下那个在街上拾烟头的三毛。该书还说,曾经担任过湖广总督和两江总督的端方,所藏古玩、字画、碑帖不可胜数,每次离任,数十辆车都“运之不尽”。庆亲王奕匡更是贪鄙无耻。作为皇室成员、朝廷重臣,他知道西太后晚年无所事事,爱玩麻将,便让两个女儿每天“挟金数千”,以陪伴打牌为名,向老佛爷行贿,就连太监、宫女也各有赏犒。这样一来,“每月非数万金不足供挥霍”。有人弹劾奕匡,慈禧却说,我也知道他贪财,但是除掉此人,不就断了宫中的一条财路?光绪、慈禧死后,各级官员也好象丧家之犬,更是“专以奔走宴饮为日行常课”,其肴馔之丰,挥霍之烈,越发令人吃惊。

尽管如此,就在那个时候,官场上克勤克俭者仍然不乏其人。据《清稗类钞》介绍,光绪年间,有个被誉为“天下俭”的人名叫李用清。此人在江西做官,要到北京,居然能步行三千余里,“未雇一车骑。”担任云南巡抚时,夫人临产,因为没有雇接生婆,导致母子双双毙命。仆人去买棺木,稍贵一些他都不肯,只好买一口薄材将这对母子埋葬。据说李用清是山西平定人。作为地方官员,他的最大政绩,就是“痛陈罂粟害国病民,严禁民间种植”。他认为,只有“兴修水利,积谷备赈”,才是为政之道。据记载,他先后管理黔、陕两省财政,均多有节余。

相比之下,被称为“一国俭”的李嘉乐也不逊色。这个人曾经当过江西布政使。刚上任时,每次剃头,只给剃头师傅二十文钱。有一次,他问仆役,剃头匠高兴吗?仆役说,在外面剃头都是四十文,所以我已经垫付许多钱了。李一听勃然大怒,说:我在家乡剃一个头才花十二文钱,现在给他二十文还不能满足,以后不用他了!从此,李嘉乐理发便由夫人代劳。据说,有人以为李有行贿之嫌,故将其节俭视作悭吝、小气。

有意思的是,后来这两个人均因遭到弹劾,丢了乌纱帽。这显然与二人的节俭乃至悭吝有关。在专制社会,要想官运亨通,就只能贪脏枉法,钻营行贿。于是,拿二李与袁世凯、端方相比,所谓“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训,也就变为“成由奢侈败由俭”了。在这方面,如今跑官跑职称的人们,恐怕是深谙个中三味的。

                                    1997年12月

 
 
发表评论:
载入中……
 
 
载入中……

载入中……
 

日 志 分 类
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载入中……

用 户 登 录
载入中……

搜 索

关 于 本 站
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模板设计:部落窝模板世界

载入中……



feedsky
抓虾
google reader
netvibes
my yahoo
bloglines
鲜果
哪吒
有道
QQ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