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黑的美”?
胡晓明 发表于 - 2009-4-4 14:59:00

北岛毕竟是诗人,有很好的观察能力。但也正因为是诗人,他看不透人生的暗处。他在《听风楼记——怀念冯亦代伯伯》中,却有好几处不易明白的细节,可以重新解读。

第一处是:

我突然说:"四人帮被抓起来了。"只见他身体僵住,背部一阵抽动。他慢慢转过身来,紧紧盯着我,问:"真的?"我点点头。"什么时候?""就前两天。"他相信了我的话,把毛巾扔进脸盆,和我一起来到客厅。我们话不多,语言似乎变得并不重要。他若有所思,嘴张开,但并非笑容。

为什么若有所思,为什么并非笑容?

第二处是:

冯伯伯曾对黄阿姨说过:"我想修改我的遗嘱,加上:我将笑着迎接黑的美。"如此诗意的遗嘱,其实恰好说明他是一个绝望的浪漫主义者。而他对于黑的认识一直可以追溯到童年。他母亲在生下他一个多月后就患产褥热死去。他后来如是说:"有母亲的人是有福的,但有时他们并不稀罕,视为应得;可是作为一个从小死去母亲的人来说,母爱对他是多么宝贵的东西。他盼望有母爱,他却得不到;他的幼小心灵,从小便命定是苦楚的。"

第三处是:

黄阿姨抚摸着冯伯伯的额头,亲昵地呼唤:"二哥,我来了。"冯伯伯慢吞吞睁开眼,目光痴呆,渐渐有了一点儿生气,好像从寒冬中苏醒。就在这时候他看见了我,先是一愣。我俯向床头,叫了声"冯伯伯"。他突然像孩子一样大哭起来,这下把我吓坏了,生怕再引起中风,慌忙退出他的视野。周围的人纷纷劝慰他,而他嚎哭不止,撕心裂肺。他从床单下露出来的赤脚,那么孤立无援。

第四处是:

他回忆道:"文革时我最初也想不通。一周之间,牙齿全部动摇,就医结果,十天之内,拔尽了上下牙齿,成为'无齿'之徒。

第五处是:

到了迟暮之年,记者在采访中问及那些往事。"有些事到死也不能讲。"他沉默了半天,又说:"我做的事都是党让我做的,一些党内的事是不可以公开的。做得不对是我能力有限,是我的责任,但是一开始都是党交给的工作。我只能讲到此为止。"

对照着看了章诒和的《冯亦代在我家‘卧底’》,以上这些难解之处,不就大白于天下了么?。为什么若有所思,并非笑容,那是因为心情复杂,想到了自己如何交心,如何告密的个人隐史。"有些事到死也不能讲。"正是他长期“告密”的身份,到死也不能讲。而北岛所说这是“士为知己者死”何等天真。“无齿之徒”,是长期压抑的犯罪感,借着玩笑的方式,来释放内心的沉重焦虑。而病房里的嚎哭,必是鸟之将死,其鸣也哀,是良知在黑暗中的醒觉。那末,什么是黑的美呢?北岛说他是一个绝望的浪漫主义者,我不知道这里还有哪门子的浪漫。其实,冯也是一个至死方悔的人性悲剧的祭品。那种“美”,跟黑夜里庙里的冷猪肉一样。这里只有彻骨的自嘲。章诒和的文章,使我们震惊于人性毁灭、人道崩溃的残酷历史,而这至今没有得到真正的反思。

 

 

Re:什么是“黑的美”?
幽篁 发表于 - 2009-4-4 22:10:32
幽篁最近在看朱鸿召的《延安日常生活中的历史(1937-1947)》,实在想不明白的是,一群很出色的人为什么经历了无理取闹,用心险恶外加残酷虐杀的“拯救运动”,仍然会追随党,最后大多在文革中死于非命。不谈政治,光讲是非和人性也知道谁对谁错。晕死!
以下为胡晓明的回复:
这个问题真好。要追问什么时候“是非和人性”开始让位于“政治”,是思想史的真课题。
Re:什么是“黑的美”?
有人倾听(游客) 发表于 - 2009-4-5 19:25:38
有人倾听(游客)是非和人性的基础是什么?是不是还有一个认同的问题?自我认同的缺失和不加反思的群体认同,导致价值的盲目,以至于充满宗教迷狂似的信心百倍的在人性毁灭之途上狂奔。
不知道对不对,只是乱说。
以下为胡晓明的回复:
是非与人性的基础,就是文明与文化的基础。而二十世纪中国的悲剧,即这个基础不仅没有建立起来,而且自觉地破坏之中。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什么是“黑的美”?
无法理解(游客) 发表于 - 2009-4-6 18:45:17
无法理解(游客)你无法理解那个时代的人,也无法理解北岛。一个没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没有那种感受。
以下为胡晓明的回复:
面对历史,不光光只需要“理解”。有时候,反思、甚至震惊,都是需要的。请读伯林在1997年(他临去世前不久)接受英国广播公司电视采访时说的一段话吧:当被问及一生中什么是令其最为震惊的事情,他回答:“仅有一件事情,我一生能够在恐怖中生活得十分安宁和幸福。从赤裸裸的毫无人性的观点看,即对人性的野蛮摧毁的观点看,20世纪毫无理由地成为人类所经历过的最糟糕的世纪,……然而,我一直活到现在,而且安然无恙,……在我看来,这是十分令人惊讶的!”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什么是“黑的美”?
66(游客) 发表于 - 2009-4-7 19:48:48
66(游客)
以下引用幽篁在2009-4-4 22:10:32发表的评论:
最近在看朱鸿召的《延安日常生活中的历史(1937-1947)》,实在想不明白的是,一群很出色的人为什么经历了无理取闹,用心险恶外加残酷虐杀的“拯救运动”,仍然会追随党,最后大多在文革中死于非命。不谈政治,光讲是非和人性也知道谁对谁错。晕死!

这个火坑跳进去了就出不来的,你要敢不干,等不到文革就死于非命鸟。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什么是“黑的美”?
幽篁 发表于 - 2009-4-7 19:53:36
幽篁66不要把它比喻成"火坑"好不好,听起来比较风尘味。
发表评论: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