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文化研究导论大纲 
胡晓明 发表于 - 2009-9-7 16:47:00

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硕士研究生课程
江南文化专题研究

胡晓明

第一讲  江南文化专题研究导论

小引:背景与性质、课程框架
一、江南文化研究的范围、目的与理想
二、江南文化研究的方法
三、陈寅恪与江南文学研究的学术史
四、江南研究文献书目

一、江南文化研究的范围、目的与理想

(一)江南研究的范围:

1,空间:江南核心区,以环太湖流域为范围,即长江以南的江宁、无锡、镇江、苏州、常州、太仓、松江、嘉兴、杭州、湖州等地;广义江南,包括明(宁波)越、睦(建德)、台、婺(金华)衢、温、括(丽水)、宣等,经济地理上也属于江南,以历代江南的最大区划为范围。清代趋向于核心区。清代前期由于江南省的建立,江南多数特指江南省,指今江苏、安徽两省与上海一市。清代中后期由于江南分省,江南省的概念虽然仍保留,但除了可指江苏、安徽两省,也可单指江苏省。由于太湖流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江南省的核心区,学者多关注这一地区,使得江南成为太湖流域地区的代名词

2,对象:与江南区域史不同,以文化为中心。即人文地理、名胜古迹、生活习俗、宗教、文化艺术、文学语言、教育学术、图书出版、器物建筑、文物考古、文化人物等。不包括科技成就、历史大事、政治军事、社会经济、地理沿革、制度兴废等发生在江南,但与江南无直接关系的研究对象。

(二)目标与理想

1,中国文化有时代差异与地区差异,有必要将一个笼统的中国文化,分析为不同的部分,一个部分一个部分地研究。参见谭其骧《论中国文化的时代差异与地区差异》。

2,中国文化的地区差异中,又可以有极其丰富的地域文化研究,其中有模糊的地域与清楚的地理的区分。如齐鲁、湘楚、秦晋、中原、巴蜀;以及泰山、嵩山、华山、庐山等。江南也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文化地域。既有一定的边界,也有交错与重叠。模糊的地域文化研究,有深厚的传统,也有现代的发展。尤其是江南研究,已经形成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中最成熟、最有成果、也是最热门、蕴酿着重大突破的研究领域。

3,以地域为对象的研究,是为了更突出、更切近研究对象的内部、细节、过程与特色。这首先因为中国文化的共同特点。钱穆说诗经十五国风,至今可以从地图上一一指出来。中国文化的地域性非常强。这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创造主体,中国读书士人的特点。中国文化的真正创造者往往是科举中失败的读书人,他们对于官场绝望之后,在书中找到了安身立命的寄托,将其全部聪明才智投入其中,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灿烂的人文与艺术文化。或退隐,或乡居,他们为了读好书,为了营造一种良好的生存环境,往往把他们的根深深置于乡里,与当地亲朋友人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一方面主持着乡里的风议与意识,一方面振兴了文化。

4,其次是地域的材料非常丰富。除了正史,还有笔记、野史、文集、方志、谱谍、家传、碑刻等。

5,研究方法可以做到文史研究的结合。研究中国的学问,文史结合是研究方法中最佳的方法。

6,因而这样的研究又有深度与浓度、又能聚集。譬如,我们要研究明代的知识人,如果能聚焦到苏州的吴中四子,不仅知道他们的政治命运,而且充分利用有关地方的材料,知道他们的爱好、生活方式,读什么书,听什么戏,玩什么地方,开销的情况与赚钱的手段,书画交往的方式等,甚至知道他们看什么风景,喝什么茶等,以及更知道他们的精神如何在苏州与东林党、复社、几社有关系,转移政治的评价标准,我们就能真正真切地了解明代知识人的特点了。我们要做到这一层知道,要看的材料太多,不聚集是不可能的。所以,聚集到地点,实际上即聚集到舞台上的主要演员,以及他们的儿孙们的命运。总之,地域文化的研究是对文化研究的一种切割,一种聚集,为了切去一些不相干的支蔓,也为了显示一种内在的意义与显在或潜在的结构。

7,理想的江南研究,首先是有点有面的,就像拼图工作,我们每人都握有小小的一块,但是这一块绝不是孤立的,它潜在地蕴含着它的上下文,暗示着它的更大的图形。我们从人物、事件、文献、制度等具体的“点”出发,最后不忘地域的特色在对象身上打下的隐显烙印,甚至地域、地方特色内化为历史中的思想、结构、事件以至人物的心灵深处的一种内在的力量。正如人文地理学所说的“地方”:“根据海德格尔,正是‘地方’,人们用这样的方式显现他的存有的缘在,同时也泄露了他的自由与本然的深度。”

PLACE  A portion of geographical space occupied by a person or thing. According to Heideger it is ‘that which places man in such a way that it reveals the external bonds of his existence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depths of his freedom and reality’. It is a common formulation in humanistic geography, particularly in the work of Yi-Fu Tuan where it means ‘a centre of felt value’, i.e. a repository of meaning or an object of intentionality.  R.J. Johnston (ed): The Dictionary of Human Geography, Oxford: Basil Blackwell, 1986, p.346

8,江南文化有中国文化的重要特色,包含着解读中国文化的重要信息。研究江南文化,可以作为研究与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譬如中国的女性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山水自然文化,教育文化等,都可以在江南文化中找到非常具有标本意义的研究对象。正如胡适评庐山:东林寺、白鹿洞书院、牯岭三个大趋势。江南可能找到很多具有大趋势意味的“点”:(略)正如宫崎市定说:“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有代表着一国风气和文化那样的城市,法国的巴黎、美国的纽约,即是如此。而明清时代的中国,我想,苏州可以说是其代表。”(《明代苏松地方的士大夫和民众》,《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六卷,中华书局,1993)仅以苏州为例,可以有很多点:苏州弹词标志着中国叙事文学与音乐文学相结合的一个高峰;昆曲标志着中国戏曲南北之长结合的最高成就;苏州园林标志着中国建筑艺术与绘画艺术、诗词艺术结合的美妙结晶;寒山寺钟声代表了佛教美学的传统;吴门画派笼罩了有清三百年的清代画坛,标志着中国文人山水诗画艺术影响远达东亚南亚的新阶段,伍子胥代表着反抗与复仇的悲剧传统,唐寅代表了风流才子的市民浪漫传统,董其昌的南宗书艺标志着中国南派书法的集大成;顾亭林开创了清代学术,结束了宋学;钱柳因缘代表了抵御异族重新反抗的传统……。以点带面,因小及大,由表入里,我们可以透过江南研究的点点滴滴,映现中国文化的大千面影。可以老龙井为例。

附录:

9,历史学与文学研究都有公共的用途,有政治功能。“谁提供记忆、塑造概念、诠释过去,谁就赢得了未来。”(米切尔·斯金纳,Michael Sturmer)研究江南文化,可以提供当代江南人的历史资源与文化整合,有助于塑造新的地方认同与地方文化意识,具有社会心理政治意义。江南研究提供什么样的大论述,就建构了什么样的未来。譬如,吕思勉在《中国文化东南早于西北说》(1936)、《论南北民气之强弱》(1938),就发展出一套“南方文化优势”说,其背景是现代史南方发源的革命浪潮与三十年代日益严重的北方异族入侵忧患,进而从历史发掘尘封的记忆与想象,发展新的现代国民意识,为中国抗战时代建构国族抵抗认同,有很强的政治性。钱穆的《国史大纲》是一个很好的正面例子。日本近代思想史学者沟口雄三,高度评价王阳明、黄宗羲的意义,认为前者“人人皆可为圣贤”,开创了“民间参与政治的自觉”,标志着从王安石的士官政治主体,到王阳明的民间政治主体的大趋势,而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尤其是其中学校,有强烈的反中央、反专制集权思想,从思想史上开启了“地方乡里自治”的大趋势,而曾国藩的湘军就是阳明学与黄宗羲的开花,而辛亥革命以各省脱离清廷的“地方分权”为政治诉求,正是阳明学与黄宗羲的结出正果。从江南发动的思想文化大趋势,正是江南文化所显露出来的内在结构。这一反我们的教科书主流史家所说的反封建反殖民或受到西方冲击的现代化挑战应战过程,而是具有内在的中国文化生命动力的。这也是非常具有政治性的。

二、江南文化研究的方法

1,传统的文史结合的研究方法。老一辈学者中,陈寅恪的“诗史互证”、“史文蜕嬗”是其中的成功的典范方法。《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柳如是别传》与《论再生缘》,都是江南研究的经典。

2,比较的方法。特别是其他知识与学问的缘助。以王国维《彊村校词图序》为例。

(1),古者卿大夫老则归于乡里。有去国而无去乡。(古代与乡为一体)

(2),后世士大夫乐居平生游宦之地,乐其山川之美也。(变化与自然山川之美为一体)

(3),近世士大夫流寓之地,北方天津,南方上海。入非桑梓之地,出非游宦之所,内则无父老子弟谈讌之乐,外则乏名山大川奇伟之观,惟友朋文字之往复,差便于乡居。盖无所乐于斯土,而不反者,盖风俗人心之变,由都邑而乡聚,居乡者,虑有掣曳,不能安其身与心,故隐忍而出此也。(两层脱落,身心不安)

(4),汪氏,盖以志其故乡之思云尔。山川清美,古之词人张子同、子野、叶少蕴、姜尧章、周公谨之伦,胥卜居于是,千秋万岁后,其魂魄犹若可招而复也。夫有乡而不得归者,今日士大夫之所同也。而为图以见意,自先生始,故略序此旨,且以纪世变也。(想象与记忆中的替代补偿也,从人与乡里的关系,可见世变。)

3,人文地理学的方法。“地方”是晚近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尤其是强调了地方感和地方认同,即包含了地方意义、地方依附与情感、地方意象、乃至于地方是“在世存有”之所在的关切,以及符号学与后结构主义强调“空间”作为文本、符号、象征或论述再现的分析进路。Cresswell,Tim. 2004.Place:A Short Introduction. Oxford:Blackwell.

Donald,James and David Ley(eds). 1993.Place/Culture/Representation.London:Routlege.

Gottdiener, M.and  Alexandros ph.Lagopoulos(eds).1986. The city and the Sign: An Introduction to Urban Semiotics. New Youk:Columbia Universty Press.

三、陈寅恪与江南文学研究的学术史

(一)江南家族与文学世家研究

陈寅恪的著名命题:门风、家风与学风的关系

(二)江南女性文学研究

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

(三)江南地理空间与文学研究

陈寅恪的《天师道与滨海地域研究》

(四)江南文献与文学研究

陈寅恪的《论再生缘》

(五)江南园林与文学研究

陈寅恪的南园研究

四、江南研究文献书目

壹,《四库全书总目》所收江南史地、江南地方文学总集

一、江南史地

建康实录二十卷,唐许嵩撰。

钱塘遗事十卷,元刘一清撰

京口耆旧传九卷,不著撰人。南宋间人作。记录文化人物有沈括、洪兴祖、米芾父子等。

百越先贤志四卷,明区大任撰。收南越、东越(闽越)、瓯越、西越(广西湖南)、骆越(四川)

吴中往哲记一卷续一卷补遗一卷,明杨循吉、黄省曾撰,记明代苏州府人物。111人。

苏材小纂六卷,明祝允明撰,记天顺以后苏州人物。

吴中人物志十二卷,明张昹撰,成周至明代。

姑苏名贤小记二卷,明文震孟撰,凡五十人。

昆山人物志十卷,明方鹏撰,论次昆山先哲158人。含流寓26人。

金华先民传十卷,明应廷育撰,分类述金华历代人物。

金华征献略二十卷,清王崇炳撰,采金华先贤事迹分十二类记之。

东吴名贤记二卷,明周复俊撰,记吴中名贤五十七人。

义乌人物记二卷,明金江撰,取义乌名人四十七人为之传贊。

昆山人物传十卷名宦传一卷,明张大复撰,记明代洪武到万历三百余人,官是土者取十五人附之。

檇李往哲前编一卷,明戚元佐撰,记明代嘉兴人物十四人。

檇李往哲续编一卷,清项玉笋撰,补元佐。

嘉禾征献录四十六卷,清盛枫撰,明一代嘉兴人物。

吴兴名贤续录六卷,明王道隆撰。

毗陵人品记十卷,明吴亮撰,自商迄明。

晋陵先贤传二卷,常州人物自春秋迄明共六十九人。

两浙名贤录五十四卷外录八卷,明徐象梅撰。

吴越纪余五卷杂吟一卷,明钱贵撰。有吴季札观乐等三十五事。

吴郡图经续记三卷,宋朱长文撰。上卷分封域、城邑、坊市、风俗、物产待十五门,中卷分桥梁、祠庙、宫观、山水、寺院等六门,下卷分治水往迹、园第、冢墓、碑碣等七门。

吴郡志五十卷,范成大撰。

吴地记一卷附后集一卷,唐陆广微撰。

乾道临安志三卷,宋周淙撰。武林掌故者,要必以是书称首焉。

咸淳临安志九十三卷,元潜说友撰。明人作西湖志者,多采用之。朱彞尊谓宋人地志幸存者,独潜氏此志独详。

西湖游览志二十四卷志余二十六卷,明田汝成撰。其体在地志、杂史之间,与明月人游记徒以觞咏登临流连光景等不侔。

西湖志纂十二卷,清梁诗正、沈德潜等撰。

武林梵志十二卷,明吴之鲸撰。凡得寺院四百二十六所。

至元嘉禾志三十二卷,元徐硕撰。碑碣极多。

江南通志二百卷通行本,清赵恩宏等监修。

浙江通志二百八十卷,嵇曾筠等监修。

茅山志十五卷,元道士刘大彬撰。

天台山志一卷,不著撰人名氏。

雁山志四卷,明朱谏撰。

邓尉山志一卷,明沈津撰。

牛首山志二卷,明盛时泰撰。

云门山志略五卷,明张元忭撰。在绍兴城南。

乍浦九山补志十二卷,清李确撰。在嘉兴东南。

径山集三卷,明释宗撰。径山志十四卷,宋奎光撰。

二、地方总集

 “地方总集”与“地方志”不一样。《提要》明确认识到,有必要区分此两类不同目的的撰述体例。盖“地方志”属于史部“地理类”,是有关一个地方的方域、山川、风俗、物产的文字记载,以实用、经世为目的。最早的方志,只是“偶涉艺文而已”,即并不以文学为主。而“地方总集”,则乃是在总集中,另划出一部分来收录有关地理空间的文学文献,“网罗放佚,使零章残什并有所归”,以文学为目的,“虽以志名,实总集也。”(提要,第2679页)所以,尽管四库并没有专门从总集中再分出“地方总集“的小类,可是我们完全可以从四库提要中看出,另立一小类为“地方总集”,完全是顺理成章的。而仔细分析,又可以发现,这一小类可再分为:一,江南地域文学总集,网罗某一地域的文学文献。二、江南地理空间总集。收录某一具体景观、胜迹的文学文献。三,江南家族地域文学总集。以家族为中心的地域文学文献。以下是我从四库总目录出的三类书目共五十五种:

(一)江南地域文学总集

会稽掇英总集,宋孔延之,二十卷,绍兴。

吴都文粹,宋郑虎臣,九卷。

月泉吟社,宋吴渭,一卷。浦江。

玉山纪游,元顾瑛,一卷。昆山等。

荆南唱和集,元周砥等。一卷。宜兴。

新安文献志,明程敏政,一百卷,新安。

吴都文粹续集,明钱谷,五十六卷,补遗一卷,苏州。

檇李诗系,清沈季友,四十二卷,嘉兴。

甬上耆旧诗,清胡文学,三十卷,宁波。

(以下存目)

玉峰诗纂,明周复俊,六卷,昆山。

昆山杂咏,明俞允文,二十八卷。昆山。

吴兴绝唱集,明邱吉,四卷,续集二卷,湖州。

吴兴艺文补,明董斯张等,四十八卷。湖州。

天台诗选,明许鸣远,五卷,天台。

古虞文录,明杨仪,二卷,文章表录一卷。常熟。

海虞文苑,明张应遴,二十四卷,常熟。

荆溪外纪,清沈敕,二十五卷,宜兴。

太仓十子诗选,清吴伟业,十卷,太仓。

栁州诗集,清陈增新,十卷,嘉善。

练音集补,清王辅铭,七卷,嘉兴。

国朝练音集,十二卷,同上。

姑苏杨柳枝,清汪琬,一卷。苏州。

金华文统,明赵鹤,十三卷,金华。

金华文略,清王崇炳,二十卷,金华。

洛如诗钞,清朱彝尊,平湖。

于野集,七卷,清王原,青浦。

青溪先正诗集,无卷数,清鲍楹,淳安。

松风余韵,五十一卷,清,姚宏绪,上海。

姚江逸诗,清黄宗羲,十五卷,余姚。

续姚江逸诗,十二卷,清,倪继忠。余姚。

(以上共三十种)

(二)江南地理空间总集,

严陵集,宋董弅。九卷。桐庐。

天台前集,宋李庚等。三卷,别编一卷,续集三卷,续集别编六卷。天台。

玉山名胜集,元顾瑛,十二卷,在昆山。

(以下存目)

静安八咏诗集,一卷,元释寿宁,在上海。

姑苏杂咏,明周希孟等,二卷,在苏州。

金兰集,徐达左,三卷,附录一卷,在苏州光福里之耕渔轩。

虎丘诗集,明王宾,一卷,在苏州。

石洞遗芳,明郭鈇,二卷,在东阳。

青溪诗集,明徐楚,七卷。在淳安。

西湖八社诗帖,祝时泰等。无卷数。在杭州。

荆溪唱和诗,明俞允文,一卷,在宜兴。即阳羡溪。

吴越游稿,明沈明臣等,一卷,从钱塘到扬州。

灵洞山房集,明赵志皋,二卷,在兰溪。

市隐园诗文,明姚淛等,无卷数。在南京。

钓台集,明陈文焕,六卷,在桐庐。

钓台集,明杨束,二卷,在桐庐。

小孤山诗集,明陈恪,一卷,在宿松。

谪仙楼集,明骆骎曾,三卷。在采石。

寒山蔓草,明赵宦光,十卷,在吴。

小瀛洲社诗,明钱孺谷等,六卷,在海盐。

韬光寺纪游集,无卷数,清,释山止,在杭州。

兴善寺历代名贤留题集,二卷,清释净溥,在嘉兴。

七十二峰足征集,一百一卷,清吴定璋,在太湖。

(以上共二十三种)

(三)江南家族地域文学总集

义门郑氏奕叶吟集,七卷,清,郑尔垣。在浦江。

义门郑氏奕叶集,十卷,收文。

贰,江南研究的工具书目录举隅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华书局,1997

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主编: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华书局,1985

清任寿世等修,刘开等纂,中国方志丛书,清道光五年(1825)刊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85.

唐力行、陈忠平主编:江南区域史论著目录(1900-2000),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江洪等主编,苏州辞典,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

鲍士杰编纂,杭州方言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李荣主编,南京方言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

张慧剑:明清江苏文人年表

钱仲联:清诗纪事,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

国学网,中国经济史论坛

Re:江南文化研究导论大纲
张卓(游客) 发表于 - 2009-9-7 17:59:23
张卓(游客)之前读了胡老师的《文化江南札记》,今日再读到这么详细的课程大纲,追逐理想的路变得更清晰了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江南文化研究导论大纲
wenshiliang(游客) 发表于 - 2009-9-7 22:50:42
wenshiliang(游客)我是苏大古代文学的研三学生,了解胡先生应该是从《中国诗学之精神》开始,《江南文化研究导论大纲》则更展示先生独到的研究眼光。一直有跟随先生读博的念头,但总难找到快捷的联系方式。新一年的博士招生在即,真想先生能提供您的邮箱,以便更好和您沟通联系。我的邮箱是wenfeihan168168@126,com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江南文化研究导论大纲
一介书生(游客) 发表于 - 2009-9-8 10:41:12
一介书生(游客)文化与地域环境的有两层关系:某种文化传统或因产业、或因自然、或因某一位人物而兴于某一环境;某种文化也在寻找最适合自己的环境而安居,制约因素有政策、战争、地方风俗等。
以上仅为杂感,不知是否恰当?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江南文化研究导论大纲
游客(游客) 发表于 - 2009-9-9 10:04:36
游客(游客)在江南核心区的空间划分上,太仓是苏州的一个县级市,从属于苏州,若单列,那常熟等文化名城不好处理。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江南文化研究导论大纲
玉树临风(游客) 发表于 - 2009-9-10 18:16:04
玉树临风(游客)胡老师节日快乐!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江南文化研究导论大纲
anneanne(游客) 发表于 - 2009-9-10 23:52:07
anneanne(游客)恭祝胡老师节日快乐!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江南文化研究导论大纲
胡晓明(游客) 发表于 - 2009-9-11 8:09:48
胡晓明(游客)谢谢,谢谢。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江南文化研究导论大纲
小莉(游客) 发表于 - 2009-9-17 15:27:55
小莉(游客)谢谢老师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江南文化研究导论大纲
anneanne(游客) 发表于 - 2009-9-22 21:40:40
anneanne(游客)苏州弹词标志着中国叙事文学与音乐文学相结合的一个高峰;昆曲标志着中国戏曲南北之长结合的最高成就;苏州园林标志着中国建筑艺术与绘画艺术、诗词艺术结合的美妙结晶;寒山寺钟声代表了佛教美学的传统;吴门画派笼罩了有清三百年的清代画坛,标志着中国文人山水诗画艺术影响远达东亚南亚的新阶段,伍子胥代表着反抗与复仇的悲剧传统,唐寅代表了风流才子的市民浪漫传统,董其昌的南宗书艺标志着中国南派书法的集大成;顾亭林开创了清代学术,结束了宋学;钱柳因缘代表了抵御异族重新反抗的传统……。以点带面,因小及大,由表入里,我们可以透过江南研究的点点滴滴,映现中国文化的大千面影。



早点看到这段话就好了,对身在酥城的感觉会好很多。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江南文化研究导论大纲
anneanne(游客) 发表于 - 2009-9-22 21:53:13
anneanne(游客)这样讲真好,现在对江南的印象又好起来,当时觉得尽是一堆前朝腐儒构筑着江南最后的诗意。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