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词学国际研讨会上的致词
胡晓明 发表于 - 2009-10-11 9:49:00

(2009,10,11,上海)

胡晓明

各位来宾,大家早上好。主持人要我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古典文学学科,讲几句话,我有一个想法,不知道对不对,最近这一二十年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受到最大的冲击,肯定是文化史的研究取向对纯文学的冲击。文化史的研究,开荒拓宇,毫无疑问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词学有点不同。词本身就是狭而深的东西,能搞出多少新文化史来,我还是有点表示怀疑的。我们再是把城市、女性、物质文化等新东西放进去,又多少能够改变我们对于词的看法呢。词之为物,张惠言说的兴于微言,以相感动,王静庵说的词之为体,要眇宜修。他们都表明了,词应该是代表了中国文化最为深细幽美的心灵,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何况词像酿酒一样,提炼浓缩了中国文学的精华,来滋养感动我们的心灵,正如惠风说的“取古人词之意境极佳者,缔构于吾想望中,合吾性灵相浃而俱化”,成为一种芬芳悱恻、馨逸美好的心灵,记得陈匪石先生有一个评语,评晏小山“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他用了三个排比句,我一直印象很深:“其聪明处非笨人所能梦见,其细腻处非粗人所能领会,其蕴藉处更非凡夫所能跂望。”在我的心目中,词就是让我们的生命变得聪明、变得细腻,变得蕴藉、变得温柔敦厚的好东西。古代小说中有一种香草,说熏过这种香草的人,终身都不俗,终身都有福了。词就是我们生命中这样的香草。深情领略、呼吸过这样芳香的人,生命就一定隐藏了某种品质。词学,不妨可以说,其实正是生命中带有香草的一个文化共同体。“香草共同体。”

今天在上海开词学会,我还想到王静庵先生的一篇著名的词学文献:《彊村校词图序》。朱古微先生1925年在上海,做了一件很风雅的事情,就是请吴昌硕画了幅校词图,大家都来唱和。后来龙榆生还把它编成一个集子,王国维写了这篇序。我们今天也是大家围绕着词来写文章唱和,有点像朱古微先生他们的诗词雅集。不大同的是,其实这幅“校词图”是朱古微先生及当时的文化遗民心中的一个文学图腾。我认为这篇序的中心是写朱古微他们因为回不了家,身心不得安顿,所以借着词学这个图腾来招魂。核心大义是讲变化的时代,文化人读书人的乡愁。他用历史变迁的眼光来看这个事情。古代读书人与家乡的关系,可分成三个阶段:

(1)古者卿大夫老则归于乡里。有去国而无去乡。(古代与乡为一体)

(2)后世士大夫乐居平生游宦之地,乐其山川之美也。(变化与自然山川之美为一体)

(3)近世士大夫山川之美没有了,家乡故土也没有了,他们流寓之地,北方天津,南方上海。入非桑梓之地,出非游宦之所,内则无父老子弟谈讌之乐,外则乏名山大川奇伟之观,为什么大家都愿意在这里,而不再回到家乡呢,因为这里有词,有诗,有文。“惟友朋文字之往复,差便于乡居。”反而回到家乡,不能安心。所以,古微先生,“盖以志其故乡之思”也,“其魂魄犹若可招而复也”。所以就画一幅来,大家写诗词来招魂。静庵先生最后感叹:“夫有乡而不得归者,今日士大夫之所同也。”我们今天开词学会,读王国维这篇有关诗人的乡愁的序,不禁会想到,那种烟水迷离之致、低徊要眇之情,那种山川、风雨、花鸟外不得已的心情怀抱,那种芬芳悱恻的心灵,已经越来越离我们而远去了,“夫有乡而不得归者,今日士大夫之所同也。”王国维早就说出了中国词人的宿命。那么,让我们珍惜这样的聚会,珍惜这样的小小的文字共同体,借着文字缘、词学缘,为词学、来为中国文学招魂返魅。祝大家顺心、喜乐!

Re:在中国词学国际研讨会上的致词
joy(游客) 发表于 - 2009-10-11 10:13:29
joy(游客)胡教授,您好,有幸今天和宏生师一起来参加2009年上海国际词学研讨会,您的发言别有一番情致,特别是对静安先生“校词图序”的解读,至今仍有绕梁之感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在中国词学国际研讨会上的致词
joy(游客) 发表于 - 2009-10-11 10:32:09
joy(游客)不知是否有幸能得知先生的邮箱,经常向先生请教,聆听先生的教诲。附:我是宏生师三年级的博士生,我的邮箱是:[email protected].盼望之,祝先生安康,顺意!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在中国词学国际研讨会上的致词
一介书生(游客) 发表于 - 2009-10-12 6:17:14
一介书生(游客)胡老师的评说异常精妙,进来翻阅有关近代的资料,才知道此文之精妙。近代津沽为逊位清室居留之处,前朝遗嗣环居而拱卫,奔走前后以尽忠心。沪上租界林立,声讯便捷,可望风,可存身,足以规避外界纷扰,避不欲见之象和不欲闻之声。两处海滨实为近现代中国转折之据点,王国维先生之文实觇近现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风气转变之大势。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在中国词学国际研讨会上的致词
maryyi(游客) 发表于 - 2009-10-13 12:19:10
maryyi(游客)胡老师:
这是我听过的最感动的大会致词,这两天一直在和一些与会者说起,您的这番让人动容的话,可惜当时没有录下来,不知还有没有再看到的机会,于是一直在心理祈愿您能发在博客上让我们永存心底,今晚一回来就打开您的博客,惊喜啊,真的有,真的还能再读到她,永远芬芳悱恻,馨逸美好的文字与心灵!谢谢您!给我们这样的感动与家园!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在中国词学国际研讨会上的致词
胡晓明(游客) 发表于 - 2009-10-13 23:10:13
胡晓明(游客)谢谢楼上的几位。此外,我已经收到的热情的邮件和口头的称赞之多,令我也惊喜过望。再想想,如果不是你们也有一颗伊郁易感的心灵,又如何能引起这样美好的回应呢?因而,根本是你们的心灵品质的好。因而,也进一步证明了确有我所说的心灵共同体的真实存在。谢谢你们。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