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Category

载入中……

Latest Blogs

载入中……

Latest Comments

载入中……

Guest Book

载入中……

Manger

载入中……

Search

Information

载入中……

Links

RSS
公考逻辑讲义(定义部分) 
傅永新 发表于 2007-7-2 21:44:00

一、 概要 

       公考的定义判断部分,不仅涉及到逻辑知识,它还与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相关。这类题型常常涉及到管理、科学、法律、教育、文史、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

       同一概念的定义在不同学科中,其含义是不同的。它与我们日常生活所理解的概念有些差距,因此,需要应试者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知识,否则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

1、定义的基本常识

     比如人的概念。人的定义一般有如下几种:

    (1)苏格拉底关于人的定义:人是身上无毛,直立行走的动物。

       初听起来,这一定义让人涕笑皆非,据说有个学生与苏格拉底开了一个玩笑。学生捉来一只鸡,当着老师面拔光了毛,扔在苏格拉底面前,调皮地说,这只无毛的鸡是苏格拉底吧?

      苏格拉底的定义似乎很荒唐,但最近的人类学却接受了这个定义。

      另还有几种人的定义:

   (2)人是有理性的动物。

   (3)人是城邦的动物。

   (4)人是有思维、会语言和能利用工具的动物。

      其中(2)(3)是亚里士多德的定义,(4)为一般逻辑教材上的定义。

      在上面四种人的定义中,“人”是被定义项,“是”是联项,后面的谓词是定义项。如“有理性的动物”是定义项。所以,定义的逻辑结构是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联项三部分组成。

      所谓定义是指揭示概念内涵的一种方法。

      概念具有两个方面即内涵与外延,内涵指概念的内容或含义。一个概念的内涵规定了,其外延也就确定下来了。所谓外延指的是概念所反映对象的范围。比如,某帅哥或美妹,找自己的另一半。在找之前,他(她)心中有了另一半的概念:面相好、身材高大、聪明能干、有情趣、收入不菲、有车有房等等,即征婚广告的自我介绍和对另一半要求就是如此云云。其实,这些内容就是“另一半”概念的内涵。如果你给另一半的内涵增加了,则能找到的白雪公主或白马王子必然很少,即内涵增加而外延减少,这就是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反比关系。若执迷不悟概念的这种反比关系,你就可能打一辈子光棍,或做一辈子老处女。

       如何揭示一个概念的内涵,即如何下定义?很多情况下,我们遵循如下的定义公式:

       被定义项 = 种差 + 邻近的属

       比如,在“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定义中,“动物”是邻近的属概念,而“有理性的”为种差,即动物属下的种概念。通俗地说,属概念的范围更大些(动物),而种概念的范围则相对小些(人)。种差是指在同一属概念下,能与其他种概念区别出来的概念。但也要注意定义与划分的不同。如黑人与白人,这里的"黑与白"可以区别出来,但定义中强调的区分是本质性的,颜色并不能把不同人种的本质开来。所以,黑人不是定义而是划分。在逻辑上说,这是一种划分,而不是定义。只有把“有理性的”作为种差,才能把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开了。因而,上述公式是本质定义,或叫实质定义。

      另外,“邻近的属”规定,也不能忽视的,否则会闹出笑话。比如,把人定义为“有理性的生物”,生物是植物、动物、微生物等邻近的属概念,但却超越了人的“邻近的”属。如果定义为“有理性的生物”,人们一定瞪着眼睛张着嘴巴在想,究竟自己耳朵有问题,还是我脑子有毛病的?忽视“邻近的属”,如同下面笑话所揭示的情景。有人问,孔子是什么时代人?答曰:古代人。又问:罗斯福哪国人?答:外国人。这则笑话是概括不当造成的,过度的抽象也就等于没有定义,或者说失去规定性的意义。

       由上述内容我们知道了定义的最基本内容。现在回到我们要讨论的人的四种定义。对于现在人来说,普遍接受了“人是有思维、会语言、能使用工具的动物”,这一定义似乎很严格,但要继续追问的话,也会引起一些麻烦来。

       比如问,什么叫思维?什么是语言?猴子有没有思维?其他动物是否能有传递信息的语言?怎么才叫利用工具?等等。后来,科学家发现黑猩猩也可以应用简单的工具,如非洲的大猩猩可以用树枝钓蚂蚁吃。工具,作为种差,能把人与动物分开吗?

在探讨人类的起源中,我们又怎么判定人的思维能力呢?人类学家是通过脑壳的容量判定的,具有相同于人的脑容量动物,就一定有思维吗?恐怕很难说清楚了。所以,人类学上,人们更愿意接受苏格拉底的最直观最简单的定义了。因为直立的特征可以从骨骼结构上辨识出来。通过这一辩别,把人类的起源算在了大约在300-400万年。

       因此,在人类学意义上,苏格拉底关于人的定义就是正确的。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种差的揭示是一种认识过程,在不同学科上,和认识发展水平上,其种差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在政治生活中,亚里士多德的人的定义似乎更合理些。

     “人是有理性的或(城邦的)动物”。这一定义,揭示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在理解人的问题上根本不同。亚里士多德考察了城邦社会中的人是什么。什么样的对象可以合乎理性的呢?他主要从人的质和量两方面来考察的。从质上说,人是有理性的,什么样的人是有理性的?一般规定18周岁以上的人才是成人,而孩子仅具有潜在的理性能力,他们是不能对自己言行负责的能力。如他以树为例,说明了这个道理。小树没有长成,它不会结出果实的,也不能抵抗风雨,而大树就不一样了,它完成了自己形态,可以结出果实,可以抵抗自然力的侵犯等等。从量上考察人,毫无疑问就是一个个具体的人。所以,城邦社会的成年人才是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人。

       由上可知,一个定义的理解,主要取决于在什么知识范围内来理解,在公考中,要求我们做这种类题时,考虑到特定知识范围,只有在定义许可范围内来理解。

     2、下定义的方法  一个定义主要是把握其种差,而种差一般由不同方法的来认识,见下例:

     (1) 圆是绕一定点作等距离运动而形成的封闭曲线。

     (2) 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化合而成的化合物。

     (3) 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仪表。

     (4) 奇数就是不能被2整除的数。

     (5) 师是传道、授业、解惑,并能作为表率的人。

     (6) 战争——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国家、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

除了“人是有理性的动物”这个定义是性质定义外(即描述对象的性质),以上例子却与之不同。如上定义中,主要是种差的不同,其下定义的方法也不同了。

       例(1)、(2)中,种差描述了对象的发展、发生和形成情况,叫发生定义。如“圆”如何形成的,“水”的怎样组成等。

       例(3)的种差,描述了对象的功用,叫功用定义。如“温度计”有什么使用功能。

       例(4)的种差,描述了一个对象与另一个已知对象间的关系,叫关系定义。如“奇数”与“2”的关系。

       而在例(5)(6)种差中,定义是从多方面多侧面描述了对象的性质、功用、发生(原因)等。一般来说,定义的能力测试题中给出就是这种类型题,或叫定义判断。如例(5)中,“师”的本质属性(性质)是立人之本的“传道”,教授知识技能的“授业”和启发智慧的“解惑”,同时老师还要具备行为示范功能的“表率作用”。例(6)中的“战争”,描述了形成的原因、也揭示其本质性质。

       因此,准确地理解一个定义,不仅需要搞懂被定义项的邻近的属,还要对种差所描述的对象性质、功能、发生(或原因)、对象间的关系等情况有所了解。

    3、定义中的常见逻辑错误

        注意否定判断、比喻等不可以作为定义。如“逻辑学不是心理学”,这个否定判断不是定义。又如“时间就是生命”,这种比喻不是对时间的定义。此外,还有“循环定义”,如“太阳是白昼发光的星体”,而人们把“白昼”解释为太阳的光线照射的那段时间,等于还是用“太阳”来定义“太阳”。

       下定义的其他形式,除了我们所说的科学定义外,还有解释定义(语词定义)和描述定义,这两种方法属于非科学定义,它们也是常见的,描述定义表达的是对象的某些特有属性,并不反映事物的本质。

二、定义判断的解题思路

1、确认所给定义的正确性

         定义判断题所给定义已被假设为正确,因而是不容置疑的。有些应试者对所给定义本身是否严密提出疑问,并因此而影响了对答案的选择,这是没有必要的。在考试中,题干给定的即使很荒唐,我们也不能怀疑它的正确性。在“蕴涵怪论”中,如“如果美国有两个人,那么太阳就从西方升起的”,显然这是荒唐的。因为美国不是两个人,太阳也不是从西方升起的,两者都是假的,“如果——那么——”连接起来,怎么就可能是真的呢?一旦考生若怀疑其正确性的话,肯定落入出题人设陷阱中。

     2、准确理解分析定义

       定义判断所给出的定义对概念成立的必要条件都作了相应的界定。在答题时,应试者应该首先分析定义所包含的多重信息,找到相应的关键词语,以便迅速找到符合定义所含信息的正确选择项。

       如果知道了一个定义的形成过程,我们会更能体会到这里所说的必要条件含义。所谓必要条件就是划定对象的界限。如:我们常说打假,那么什么样才算是打假范围呢?我们知道,假冒伪劣产品是打假范围。

       假:如果我们临摹一张古画,显然它是假的古画,若不去流通的话,当然不在打假范围,因此,它首先应当是商品。也就是说,商品是假冒伪劣商品的必要条件,不在商品范围内的产品,就不在打假范围。

       冒:进一步说,电视机是商品,大家都在制造电视机,按理第一台制造的是真的,其他的都在仿制那台电视机,也可以说在制造冒充那台真电视机,难道这些也在打假范围吗?肯定不是。显然这里缺少一个必要条件即商标。因为制造商都在生产自己的品牌电视机,而任何没有自己商标的商品,都是冒牌的商品,都在打假的范围。

       伪:又如钞票,钞票是特殊的商品,但没有贴上自己的商标,如果有人制造钞票的话,这种钞票谈不上是假的,也说不上是冒牌的,但却是伪造的,即不合法的生产商品。

       劣:如果有的厂家生产自己品牌的商品,但却以次充好,并造成了消费者的损失,虽说不是假的,不是冒牌的,也不是伪的,但却是劣等商品,当然也在打假范围。

      把上述的必要条件并列一起,便构成了完整定义的充分条件,当然这种过程是随着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完善的。

3、依据标准确定答案

      认真阅读所给事例,找出与定义关键语词相关的信息,一一对应,判断该事例是否符合定义中规定的成立条件,最终确定正确选项。必要时还应使用已知的相关专业知识来确定答案。

    

 三、定义判断题的常见类型

       一个完整的定义,一般包括被定义概念、种差、属概念三个部分。定义判断题考察的是应试者运用标准进行理解、判断的能力,这里的“标准”指的就是定义中所给定的种差和属概念,据此,定义判断分长两类:

       1、 基于“属”的理解和判断来命题的定义判断型

一般而言,概念的“属”是比较容易区分的,但试题常常给出的与“种差”混合的、“邻近的属”不明显的或比较复杂的情况。如下例。

[例题1 ]  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与再分配,形成专门消费基金,对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或失去工作机会时进行社会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种制度。

下列属于社会保险的是:

A、工伤保险                          B、退伍军人安置费  

C、国家向洪水灾区人民发放生活救济    D、旅客人身伤害保险

[解答] 这是2003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试卷上的一道题,正确答案是A。题干表明被定义概念“社会保险”的“属”是针对“劳动者”的一项“制度”,而选项B“退伍军人安置费”是一种费用,不是“制度”;选项C是特殊事件、地点进行的一种某时某地发生的具体行为,也不是制度,可以排除;D说的是旅客,不符和题干中所说的“劳动者”。

2、 基于“种差”的理解和判断来命题的定义判断型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的定义判断题,大多数都是基于“种差”的理解和判断来命题的。这类题目的难度,来源于“种差”的多而复杂,应试者应该仔细分析出题干中的“种差”表现在哪些方面,然后将选项与之对照、比较,确定和排除选项。

[ 例题3 ]   谋杀:是指当一个人不但企图造成另一个人的死亡,而且也造成了这个人的实际上的死亡,或者是由于一个人的行为,明明知道自己正在做一件可能造成他人的死亡。

根据以上定义,下面哪种行为是谋杀?

A、于某与其妻子发生争吵,打了她一巴掌,为的是不让她再哭,不巧将她打倒,在她倒下时,头碰在地板上,后来由于头部受伤而死亡。

B、一位老人得了一种绝症,不能忍受痛苦,请求护士给他服用致死剂量的安眠药,这个护士非常同情老人,就给了他,结果老人死亡。

C、曾某以每小时25公里的速度在公路上驾车行驶,没留神,他失去了对汽车的控制,撞在另一汽车并引起爆炸,结果同车赵某死亡。

D、汤某,动物园管理员,正在动物园打扫老虎的笼子,打扫完后,他忘了锁门就离开,结果从笼子里跑出来,咬死了一个游客。

[ 解答 ]  本题正确答案是B。题干的“谋杀”的属是“行为”,种差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行为发生条件,谋杀者动机(主观)有杀人企图(预谋),并且造成实际上的死亡。二是行为者预先知道其后果,但仍然做可能导致他人死亡的事情。

A选项,为了制止“不哭”而打人,不满足“企图”和“知道”的条件,故排除。

C选项,“没留神”,表明不满足“企图”“知道”条件,故排除。

D选项,“忘了锁门”是工作疏忽或失职,不满足条件,故排除。

B选项,护士的行为说明她知道会导致他人死亡,仍然做这种事情而导致他人实际死亡,满足了谋杀的条件,故为正确答案。

说明:考生做这类题决不能钻牛角尖。比如C选项,汽车时速为25公里,竟然造成了车毁人亡,能不说他是谋杀吗?注意这里提示着没留神后,造成汽车爆炸。D选项也是如此,公园里总是有游客,老虎跑出来咬死,能用失职解释吗?如果考生以这种怀疑精神去做题,一定是做不好的。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发表评论:
载入中……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