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鸭的悲剧
[ 2007-5-29 14:58:00 | By: 落霞孤鹜 ]
 

“假使造物也可以责备,那么,我以为他实在将生命造得太滥,毁得太滥了。”——鲁迅

昨日下班回家,在楼门口竟看到两只小鸭,在一个墨绿色的塑料筐里,在初夏尚凉的暮色里,瑟缩着;见有人靠近,它们非常紧张,两个使劲挤着靠着,从这个角落惊慌地退到另一个角落。我怀疑它们是被抛弃了,又希望是主人暂时让他们在这里透透风,因为它们有一种怪味。到家后,我把这个发现告诉母亲,她说早在那里了,都一天了,肯定是主人嫌他们味道大,天又热了,就抛弃在楼门口了。也许是谁家的小孩买来玩的,后来玩腻了,或者被迫,不要了。

我一听特别凄惶,小心提出我们是否可以收养它们。话一出口,立即遭到了全家人的坚决反对,理由是味道大,没有地方放他们。我提出可以放在阳台上,也遭到了否决。


……
 
 
 
[《儒林外史》的饮食]结束篇
[ 2007-5-15 14:48:00 | By: 落霞孤鹜 ]
 

五十三回——结尾

五十三回一开始的十二楼的盒子会,挺羡慕人的,“治备极精巧的时样饮馔,都要一家赛过一家”,妓女们“相与的孤老多了,却也要几个名士来往,觉得破破俗”。有人说现如今世风日下,连这些特殊行业的从业者,素质比起他们古代的前辈来,也差了十万八千里,可见是真的了。陈木南与徐九公子的赏梅,也雅致得很。他与聘娘这一场故事,也不新鲜,暂不赘述。倒是五十四回后半部说的陈和甫的儿子与丈人的吵架,让人哭笑不得,后来他真剃头做了和尚,后面一句话说得特别好,“无妻一身轻,有肉万事足”。罢了,让他娘子和他自己都解脱了吧。


……
 
 
 
[《儒林外史》的饮食]四十九回——五十三回
[ 2007-5-10 10:51:00 | By: 落霞孤鹜 ]
 

第四十九回——五十三回

从第四十九回开始,由一个冒牌官员引出一个了我极为仰慕的真豪杰人物凤四老爷。凤四老爷出场是这样描述的:“一个四十岁的大汉,两眼圆睁,双眉直竖,一部极长的乌须,垂过了胸膛;斗戴一顶力士巾,身穿一领元色缎紧袖袍,脚踹一双尖头靴,腰束一条丝鸾绦,肘下挂着小刀子……”各位看官一定要注意,这可不是一介武夫,这是一个对社会、官府、人情、事理都极通达极有办法的人物,说得夸张点,通篇的《儒林外史》,就这一个凤四老爷最得我的心意,如若放在当今时代,我唯一想认识和结交的,就这一个凤四老爷,其余的,从上到下,没有一个如他这般引起我的兴趣。因为,凤四老爷身上有我最需要的东西,有我周围的男人们最缺乏的东西。


……
 
 
 
[《儒林外史》的饮食]三十五回——四十八回
[ 2007-5-9 15:58:00 | By: 落霞孤鹜 ]
 

第三十五回——四十八回

仿佛以后就没有什么好玩好吃的了。三十五回说庄征君得了皇上赐的元武湖,倒让人羡慕,不过这样的事,比天上掉馅饼的机会还少,不觉减了兴趣。三十六回出了所谓的“真儒”虞博士,然后是“泰伯祠名贤主祭”,也没意思。三十七回就详细地说了这主祭的事,我根本没有仔细看。三十八回说的些古怪事,“郭孝子深山遇虎,甘露僧狭路逢仇”,只那郭孝子给了老和尚两个梨,那老和尚“受下谢了郭孝子,便叫火工道人抬两只缸在丹里,一口缸内放着一个梨,每缸挑上几担水,拿杠子把梨捣碎了,击云板传齐了二百多僧众,一人吃一碗水”,还让人真是感叹一番。三十九回我也没有兴趣,比起武侠小说逊色这多,不知道吴敬梓写这个干吗,是为了给儒林加些侠气?四十回终于出来一个整个《儒林外史》中唯一的一个上榜的女流沈琼枝。沈琼枝从被骗的夫家逃出来,不肯做妾,竟想靠卖诗在南京城里混下去,可见当时写诗还是有利可图,起码可以糊口的,如今可不能想这样法子了。
……

 
 
 
[读书心得]再读鲁迅《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 2007-5-7 8:16:00 | By: 落霞孤鹜 ]
 

题记:也许那条中间道路——傻子的心,聪明人的外表,是当下唯一可以采取的路吧!

一、聪明人

从鲁迅的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聪明人仿佛不大聪明,很容易就被奴才给蒙混过去了;也许这也是他真正的聪明之处:看破了,但不说破。有时候这样的聪明让人毛骨悚然。因为聪明人藏在一个仿佛透明的套子里,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让别人仿佛看得清,又根本什么也看不清。我们要学会识别这样的聪明人,敬而远之。


……
 
 
 
[《儒林外史》的饮食]三十回——三十四回
[ 2007-4-29 13:23:00 | By: 落霞孤鹜 ]
 

第三十回——三十四回

三十回一开始,杜慎卿就说了些甚为我所不喜的话,引了太祖皇帝的话,说是“我若不是妇人生,天下妇人都杀尽”;接着他自己又说“妇人哪有一个好的?小弟性情,是和妇人隔着三间屋就闻着他的臭气。”这是在他假惺惺地说是为了“嗣续大计,无可奈何”而要娶妾之后说的。我怀疑杜慎卿有断袖之好,这在他后来与季苇萧谈话时,明言向往“鄂君绣被”“汉哀帝要禅天下于董贤”,以及说找个知己朋友要“相遇于心腹之间,相感于形骸之外”,并被骗着去“爱少俊访友神乐观”时的心态可知一二。

本回后半部“逞风流高会莫愁湖”,真是好兴致,估计当前国内的各类“超女”“快男”类,未必有这份雅致。生不逢时,啥都不说了。


……
 
 
 
[《儒林外史》的饮食]二十八回——二十九回
[ 2007-4-24 10:15:00 | By: 落霞孤鹜 ]
 

二十八回无甚精彩处,只萧金铉、季恬逸、诸葛天申三人吃饭,吃的是“一卖肘子、一卖板鸭、一卖醉白鱼”。后来到僧官家,僧官伺候的是“煨处新鲜茶来,摆上九个茶盘,上好的橙糕、核桃酥”。晚上吃的夜宵是“一碟香肠、一碟盐水虾、一碟水鸡腿、一碟海蜇”。三个靠选文混日子的,过得如此逍遥快活,真真让人心里不平。想来他们这选文的,跟如今编辑四六级英语考试题、各类考研政治、英语题集的差不多,都是赚的那考试人的钱。从若干年前我考研开始,据说就有各类考研政治、英语的主编者大发其财的,估计他们的生活,比起这三位来,更逍遥快活吧。


……
 
 
 
[《儒林外史》的饮食]二十五回——二十七回
[ 2007-4-24 10:13:00 | By: 落霞孤鹜 ]
 

《儒林外史》给了戏子鲍家父子这么多的“戏份”,且对其有颇高的评价,也不容易。鲍文卿请倪霜峰吃饭,走堂的数了一通美食:“肘子、鸭子、黄闷鱼(文中就用了这个“闷”字,不是我们今天习惯的“焖”)、醉白鱼、杂脍、单鸡、白切肚子、生煼肉、京煼肉、煼肉片、煎肉圆、闷青鱼、煮鲢头、还有便碟白切肉。”可见那时候当个走堂,需要的技术含量是很高的,不像现在,有时候到店里去吃饭,看着菜单点,有时候问服务员某菜用什么材料,是怎么做的,都是一问三不知。

鲍文卿极守礼节,为人极正,一句话说得很动人心:“自己知道是个穷命,须是骨头里挣出来的钱才做得肉”。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3页  8篇日志/页 转到:


时 间 记 忆

最 新 评 论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用 户 登 录


关 于 本 站


搜 索

友 情 连 接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