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马洛夫之死: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的惊天谎言
独角兽资讯 发表于 2008-9-28 17:14:00

作者:高仰止 

新版中学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的课文《悲壮的两小时》,记叙了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之死,中间有许多让人血脉贲张的桥段,但是经过考证,这些段子纯属虚构,除了飞船确实坠毁,其它诸如电视直播,讲话都是作者随意编造的,但是课文却收录此文,实在令人深思。

20年的高考制度使中学语文教材成了中国亿万孩子们的“圣经”。但是,假如有一天,当孩子们发现这部圣经中的一章曾堂而皇之地打着英雄主义的旗号欺世盗名,他们将如何看待自己接受的教育和提供给他们教育的国家?近日,网上一篇措辞激烈的文章,指责入选到新版中学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的课文《悲壮的两小时》为胡编乱造,这难道是真的吗?

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入选到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中学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的课文《悲壮的两小时》来自《读者》1995年第2期,原标题为《宇航员之死》。教材的编撰者在将其编入教材的时候,对文章作了删节并改动了标题。

《悲》文叙述:1967年8月23日,前苏联著名宇航员弗拉迪米尔·科马洛夫在驾驶“联盟1号”宇宙飞船归航的过程中,当宇宙飞船返回大气层后,需要打开降落伞以减慢飞船速度时,科马洛夫突然发现降落伞出现故障无法打开了。科马洛夫将和“联盟1号”一起在着陆基地附近坠毁。苏联当局在此过程中对于这一情况做了实况直播,并请科马洛夫的家人在科马洛夫生命中的最后两个小时与他告别。

《悲》文对科马洛夫这一英雄人物做了极为生动的描写,对于他在生命中的最后两个小时的心理活动刻画入木三分。在语文教学网络上,记者看到,对这篇文章的教学经验和心得可谓汗牛充栋,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们认真学习文章中科马洛夫的爱国和科学精神。

这是不是一篇胡编乱造的课文

这篇宣传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文章初读起来令人热血沸腾,异常感动。包括《南方周末》、凤凰卫视等媒体也曾就此事组织过报道。但似乎谁也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篇编纂痕迹浓重,存在诸多明显硬伤的课文。

一位署名京城孤魂的网友撰文《饶过孩子们吧!中学语文课本上的弥天大谎》,直指该文硬伤累累、华而不实,该网友言辞激烈地批评此文“是三流地摊文人所编造、彻头彻尾凭空捏造、无科学根据的大谎言!”

网友指责文章共存在5处硬伤:

其一:弗拉基米尔·科马洛夫驾驶的“联盟1号”宇宙飞船是在莫斯科时间1967年4月23日凌晨3:35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的,而非《悲》文中所说1967年8月23日。

其二:联盟1号的飞行是冷战期间前苏联为了与美国竞争登月项目而进行的绝密行动,将要实验人类第一次飞船太空对接,为登月舱的返回对接进行初步探索,为保证苏联在太空的领先地位,这一行动的内情在当时实行了绝对保密。苏联当局对于“联盟1号”宇宙飞船坠毁事件根本不可能进行现场电视直播。

其三:网友根据飞船返回大气层的速度(每秒7000米左右)进行了计算,得出飞船进入大气层后到达地面所需时间只有十几分钟而非《悲》文中所说的两个小时。

其四:《悲》文说科马洛夫向领导的汇报持续了70分钟。而网友认为飞船与地面的联系是受地面接收站控制范围限制的。在这70分钟里,大部分时间飞船不在地面接收范围内,那时根本无法进行所谓的70分钟“汇报”。

其五:《悲》文中有一个细节是科马洛夫和女儿对话,科马洛夫叮嘱女儿要好好学习,并且说到 “‘联盟1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这场悲剧,也可以叫作对一个小数点的疏忽。”网友指出“像航天器这样的高科技产物,经历了无数精英头脑的缜密设计和实验,任何数据不知要计算多少遍,才能发射上天。无论什么地方发生了故障,绝不是短时间之内就能查出原因的。”

记者查证事情真相

为核实该网友文章的真实性,记者查阅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简明不列颠全书》,书中第700页确实有关于科马洛夫———这位“为人类宇航事业献身第一人”的条目,据《简明不列颠全书》记述:“联盟1号”宇宙飞船起飞的准确时间的确是莫斯科时间1967年4月23日凌晨3:35而非1967年8月23日。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又称《大英百科全书》)至今已有230年,其权威性有口皆碑、毋庸质疑。这本工具书也是我国知识界最常用最熟悉的百科全书。记者注意到,在这本在知识界享有权威的辞书中,关于“联盟1号”的叙述非常谨慎地使用了“据报道”的字眼,而在另一本带有很强专业色彩的著作《勇闯太空》(丹尼斯·纽柯克著,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中,在第66页至71页用了6个页码的篇幅对于这一事件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叙述,其中包括当时美国利用卫星跟踪拍摄到的图片,实际情形跟《悲》文的叙述也大相径庭。

同时,对这段历史较为了解的著名作家叶永烈也告诉记者,除了时间的错误之外,其他的错误其实只要稍据科学常识就可以发现。“我对这篇文章如何过五关斩六将地入选语文教材感到非常奇怪。”叶永烈说。

种种证据表明,《悲壮的两小时》确实是一篇不切实际的编造文章,但是,记者在向人民教育出版社求证此篇文章如何进入语文教材时,被婉言谢绝。

对于中学语文教育,历来有学者对此进行批评,几年前更有学者编著《审视中学语文教育》一书对当前的语文教育进行反思。不过,以前的反思多是从教育理念的层面来说。抛开教育理念不谈,一篇硬伤累累的文章入选到教材中,令人难以理解。(陈远)

文献

前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于1967年4月23日凌晨3:35驾驶“联盟1号”由拜科努尔发射场升空。按计划,他在飞行一天之后将在轨道上与随后发射的“联盟2号”会合并实行人类第一次空间对接和太空行走。成功进入轨道后,“联盟1号”接连发生故障。返回地球的第一次尝试使用离子定位法,没有成功。后来,科马洛夫利用人工月球定位法,成功引导飞船进入了返回轨道。但是由于飞船失控造成的旋转使得主减速伞绳被缠在一起,无法打开。4月24日6时24分,“联盟1号”坠毁。科马洛夫成为世界第一个在飞行中的宇宙飞船中丧生的宇航员。当时空军现场指挥官报告说需要急救措施,然后就掐断了通讯联系。国防部长乌斯基诺夫在上午11时左右接到负责航天事务的卡曼宁将军的报告,说科马洛夫已经遇难。塔斯社在当天 14:00向世界报道了这次不幸事故。———摘自《大英百科全书》及《勇闯太空》

叶永烈:这肯定是个弥天大谎

新京报:《饶过孩子们吧!中学语文课本上的弥天大谎》一文中对于《悲壮的两小时》关于硬伤的指责是否确切?

叶永烈:我认为《饶过孩子们吧!中学语文课本上的弥天大谎》一文的批评是正确的。我很早以前在读《悲壮的两小时》一文时,就觉得“当宇宙飞船返回大气层后”要花费两小时才落到地面,违反常识;还有,这两小时之内,那位宇航员怎么能够与地面一直保持通话,也不合常识。读了《饶过孩子们吧!中学语文课本上的弥天大谎》一文,我以为所列举的理由很充足,足以证明《悲壮的两小时》是“弥天大谎”。

新京报:您认为是什么因素使这篇文章入选中学语文教材?

叶永烈:这篇文章“非常生动”地描写了宇航员的献身精神,随着死亡时刻的逼近,那位宇航员所表现出来的无畏无私,使人“深为感动”。如果摒弃《悲壮的两小时》违反科学之处,这篇文章应当是出色的。

新京报:您认为选这篇文章的教材编撰者是否知道这篇文章的硬伤所在?

叶永烈:当然不知道。不光是中学语文教材编者没有看出来,发表这篇文章的杂志编辑以及许多语文教师都没有看出来。

新京报:这篇文章入选到中学语文教材合理吗?

叶永烈:当然不合适。应该立即从中学语文教材删去《悲壮的两小时》。

新京报:您怎么看待这一事情?

叶永烈:我曾经一再提倡现代青年应该“文理兼优”。全国统编教材中学语文高中第三册曾经选入我的文章《文与理》,就是强调:学文的应当懂一点理,学理的应当懂一点文。中学语文教材编者的文学水平当然是不错的,但是科学修养恐怕欠缺,不然就不会看不出《悲壮的两小时》的科学错误。

新京报:我们是否应该告诉孩子们真相?这对孩子们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叶永烈:我们不仅应当告诉孩子《悲壮的两小时》错在哪里,而且应该让孩子们也从事吸取教训,一定要文理并重。作为未来的接班人,必须既有文学修养,又懂得现代科学。

孔庆东:教材编写是国家大事

新京报:记得您在两年前曾经和钱理群等编著了一本《审视中学语文教育》,其中对于当下的中学语文教育进行了反思。不过,那多是从教育理念层面上。而这次中学语文教材入选了一篇硬伤累累的文章,您怎么看待这一事情?

孔庆东:我不能够只根据批判者的文章直接否定那篇文章,因为批判者没有提供第一手材料。只能说我同意批判者的质疑和那种负责精神。

新京报:您认为是什么因素使这篇文章入选中学语文教材?您觉得教材编撰者知道这篇文章的硬伤所在吗?

孔庆东:我想我们的教材中肯定还有不少存在硬伤的文章,其根本原因是编选者的水平不够,教材的编写权被很多利益集团垄断着,所以硬伤难免。不是他们故意要选存在问题的文章,而是他们看不出问题来。

新京报:您认为这会对广大的中学生读者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消除这种影响?

孔庆东:这种情况的影响当然不好,但是其实早就这样影响了,不是一时产生的,当然也不会一时就消除了。必须长期坚持批判精神。

新京报:您觉得在今后语文教材的编撰上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孔庆东:语文改革,最初是受到粗暴批判和围剿。现在看到人民和政府都支持改革,改革成了主流思路了,于是很多人便来篡夺改革的成果。所以,必须坚持韧性的战斗,有左反左,有右反右。编纂语文教材一要有知名专家挂帅,二要有民主操作机制,三还要接受舆论监督,必须看成国家大事,才能少犯错误,多积善德。

来源:2008-09-28 10:22:17 新京报(北京) 

 

 
 
Re:科马洛夫之死: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的惊天谎言
Ting(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9-29 18:15:00
Ting(游客)生在China,有些事笑笑就好
可怜的下一代
 
 
Re:科马洛夫之死: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的惊天谎言
diary(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9-29 18:21:26
diary(游客)在中国看来,语文课本讲的是不是真的,无所谓,
重要的是你怎么理解的,
显然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下,是授之与渔,这个渔么就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能打到鱼了,就好像在用高科技捕鱼的现在,你教授他使用渔网。确实很经典,老人家的东西还是有道理滴~~~
 
 
Re:科马洛夫之死: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的惊天谎言
哦(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9-29 21:04:04
哦(游客)不知作者知道不知道这篇文章在《读者》上80年代就刊登过,《读者》只是文摘,文章来源更有可追。那个年代读来就有着很深的感触。
语文课本,毕竟不是历史课本。如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真是假,有区别吗?
 
 
Re:科马洛夫之死: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的惊天谎言
路过(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9-29 22:18:35
路过(游客)
以下引用哦(游客)在2008-9-29 21:04:04发表的评论:
不知作者知道不知道这篇文章在《读者》上80年代就刊登过,《读者》只是文摘,文章来源更有可追。那个年代读来就有着很深的感触。
语文课本,毕竟不是历史课本。如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真是假,有区别吗?


语文课本虽不是历史课本,但也不是一本默认的小说集子。照这位的看法,我觉得语文课本应该在选录这篇文章时注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这样比较符合严谨的治学精神。



 
 
Re:科马洛夫之死: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的惊天谎言
妖娆男(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9-29 22:46:36
妖娆男(游客)谁在乎那事的真实性?
其实我们就是领会精神!
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董存瑞,哪个作者在当场了,还不是写出来了?
一种熏陶而已。
要不怎么金庸的作品都加入了课本呢?
试问谁不是政治教育下的产物?
生在台湾的人,不是学的是繁体字,不是把垃圾叫le se?
真善美,高大全,是小孩子的童话。我们要满足他们。
 
 
Re:科马洛夫之死: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的惊天谎言
lola(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9-30 14:24:35
lola(游客)"真善美,高大全,是小孩子的童话。我们要满足他们。"

不是满足小孩的要求,而且生硬灌输的成人的“真善美”的幻想吧。
 
 
Re:科马洛夫之死: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的惊天谎言
tata(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9-30 16:35:40
tata(游客)
以下引用lola(游客)在2008-9-30 14:24:35发表的评论:
"真善美,高大全,是小孩子的童话。我们要满足他们。"<br> <br> 不是满足小孩的要求,而且生硬灌输的成人的“真善美”的幻想吧。

至少在小孩子阶段,引导他们向真善美靠拢也没有坏处。
反而是如果从小就接触我们中一些愤世嫉俗的思想,看到这篇课文唯一的想法就是:“这是假的”。这样的现实并不乐观,也许只会培养出比我们更偏激更多的愤青。
 
 
Re:科马洛夫之死: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的惊天谎言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9-30 17:39:20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游客)其实华盛顿也没有砍过他家的樱桃树
 
 
Re:科马洛夫之死: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的惊天谎言
左岸读书(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10-1 9:33:05
左岸读书(游客)朋友们,珍爱生命,远离我们的教科书,那里面只有粗鲁的意识形态、野蛮的阶级斗争以及愚昧的僵尸崇拜。
 
 
发表评论:
载入中……
独角兽资讯 © Copyright 2006-200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