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北京故宫馆藏漆器赏析
独角兽资讯 发表于 2007-6-20 11:07:00

  漆器是以木或其它材料造型,经髹漆而成的器物。具有实用功能和欣赏价值。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认识漆的特性并能将漆调成各种颜色,用作美化装饰之用的国家。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考古工作者就发现了一只木胎红色漆碗。它揭开了中国漆器制造史上光辉的第一页。

   新石器时代的漆器制造处于探索阶段,主要制作生活用品。漆色以红、黑两种单色为主,髹漆工艺仅有彩绘和镶嵌两种。

   战国、汉代是漆器制造空前繁荣的历史时期,大量制造各种实用与观赏品。髹漆工艺主要有描彩漆、镶嵌、针刻等。装饰纹样盛行动物纹、云纹、几何图案。特点是色彩丰富、线条奔放、勾勒交错、气韵生动。

   东汉以后,漆器制作进入了缓慢发展时期,但其间也取得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如唐代的金银平脱工艺、宋代的雕漆工艺都得到高度发展。

   元明清时期形成了漆器制造史上的又一高潮。形成了官造、民间漆器生产同时并存,共同发展的局面。元代的雕漆工艺取得了辉煌成就,并涌现出张成、杨茂、张敏德、彭君宝等技艺卓越、流芳千古的制漆名家。明代的髹漆工艺全面发展,工艺技法已有14大类,近四百个品种,达到了“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的程度。清代在继承明代基础上又有进一步发展,某些品种在造型和制作技术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进一步推动了漆器制造业的发展。

   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藏漆器最多最丰富的博物馆。藏品达一万八千余件,其中以元明清三代传世作品为主,兼有少量早期作品。在元明清三代的作品中,又以宫廷作品为主,兼有部分民间作品,其中珍贵文物325件。这些漆器工艺不仅种类齐备,内容丰富,且具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和研究价值,是世界工艺美术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彩绘漆涡纹方耳杯,战国楚,高5.5cm,口径17.5-10cm,连耳宽15cm,底径10-6cm

   杯为厚木斫胎,口呈椭圆形,弧壁,平底,方形耳。器内髹红漆,边髹一周黑漆,饰变形鸟头纹间涡纹。双耳赭色漆,绘变形鸟头纹间三角卷云纹、涡纹等。杯外壁赭色漆,无纹饰。

   此杯出土于荆州江陵雨台山354号战国楚墓。耳杯是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的一种饮食具,从出土的情况看,方耳杯较圆耳杯原始,时代较早,出现于春秋,到战国时数量增多,至汉代则已绝迹。此耳杯所饰变形鸟头纹是战国漆器中最具特点的装饰纹样。  


彩绘漆几何纹方耳杯,战国楚,高6cm,口径18.3-11.4cm,底径12.2-6.6cm,连耳宽15.6cm

   耳杯厚木斫胎,杯口呈椭圆形,弧壁,平底,方形耳。器内髹朱漆,双耳及杯外壁髹赭色漆,耳面绘几何纹,两端侧面绘涡纹。

   此耳杯出土于荆州江陵范家山15号战国楚墓。其胎体较厚,具战国漆耳杯的胎质特点。西汉漆器之胎体减薄变轻,耳杯胎体亦如此。耳杯所饰几何纹及涡纹是战国至西汉漆器装饰的主要辅助纹样。


彩绘漆鹿角镇墓兽,通高110cm,兽头高69cm,底座32-19cm

   此镇墓兽出土于荆州江陵藤店一号战国楚墓,斫木胎,座上插单面兽头,口吐朱漆长舌,双目外凸,兽头上插双鹿角。通体髹黑漆,方座上绘朱、白彩兽面纹,兽身绘朱彩S形卷云纹和菱形纹等。

   镇墓兽是楚墓中常见的随葬器物,也是楚漆器中造型独特的器物之一种。此种器物外形抽象,构思谲诡奇特,形象恐怖怪诞,具有强烈的神秘意味和浓厚的巫术神话色彩。镇墓兽的基本形态由鹿角、兽形首、方形底座三部分拼合而成。鹿角插在兽首顶部孔内,兽身插在底座方孔内,多作长颈、鼓眼、口吐长舌状。其形制有单头、双头、变形龙面式、变形人面式等多种,多数单头,少数双头。从出土镇墓兽的排比中可以看出其从早期到晚期的发展演变规律,大致是兽面渐变为人面,无舌渐变为长舌,无颈渐变为长颈,兽面由彩绘发展为雕刻。此种镇墓兽是除楚墓以外其它战国墓中不多见的特殊之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时代特征,战国早期的楚墓中即有,但数量很少,楚漆器发达的战国中期,镇墓兽的数量最多,到战国晚期又很少见。这种数量上的消长变化应与当时漆器的发展趋势及楚国兴衰的历史是一致的。秦汉以后,这类器物逐渐消失。


 彩绘漆透雕座屏,战国楚,高13.2cm,宽49cm  

   此屏出土于荆州江陵天星观一号战国楚墓,木胎,由凸形座和长方形屏两部分组成。屏中间用立木分隔,两侧各透雕一龙,龙相背,尾相连,瞪目,吐舌,屈身,蜷爪,作欲腾状。座屏通体髹黑漆。底座正、背斜面阴刻云纹,座两端侧面及立木饰三角云纹。所有纹饰均用红、黄、金三色彩绘。 


彩绘漆鱼纹耳杯,西汉,高5.4cm,口径17.5-9.2cm,连耳宽12cm,底径9.5-5.7cm

   杯斫木胎,胎质较战国时的耳杯薄轻。杯口呈椭圆形,深腹弧壁,平底,矮圈足,新月形耳,耳面上翘。杯外髹黑漆,内髹红漆,内底正中用黑漆勾绘小鱼一尾,构图极简练。

   此耳杯出土于荆州江陵高台28号西汉墓。其装饰纹样简洁写实,是西汉漆器装饰纹样的新特点。西汉漆器纹样的总体风格趋于写实,主题内容由抽象向具象发展。具象的鸟纹、鱼纹等写实性极强的动物纹样上升为主导地位,且作为主题纹饰,很少使用辅助纹样,多是在红漆地上直接用墨彩勾绘。西汉中期的漆器纹饰较早期更加简洁明快,美观大方,反映了西汉鼎盛时期的文化风貌。  


彩绘漆鸟纹耳杯,西汉,高5.4cm,口径14.5-8cm,连耳宽10.5cm,底径8.5-4.8cm

   此杯出土于荆州江陵高台28号西汉墓。耳杯斫木胎,胎质较战国耳杯轻薄,口呈椭圆形,深腹弧壁,平底,矮圈足,新月形耳,耳面上翘,属于圆耳杯类型。器表及近口缘处髹黑漆,内髹红漆,内底正中彩绘小鸟一只,鸟的轮廓、足及尾部用黑线勾勒,身与翅用黄绿色描绘,鸟身卷曲,头尾相连,纤细的长尾上翘。耳杯的耳面及耳侧均用红漆绘涡纹。

   此耳杯构图简洁明快,图案写实,绘制极其精细,具有西汉漆器装饰纹样的典型特征。


彩绘漆云龙纹耳杯,西汉,高4.6cm,口径16.2-9.2cm,连耳宽11.6cm,底径9.7-5.6cm

   此杯出土于荆州江陵高台28号西汉墓,斫木胎,胎质较战国耳杯轻薄。杯口呈椭圆形,深腹弧壁,平底,矮圈足,新月形耳,耳面上翘。杯口外沿、耳面及耳侧绘波折纹、点纹和旋涡状云纹。器表髹深赭色漆,内髹红漆。杯内用纵横两条细线分割成四等份,中心以墨彩绘由4朵卷云纹组成的花瓣状图案,四等份内各墨绘一条呈相反S形的卷曲状云龙纹,首尾难分。这种墨绘S形纹,无论是云龙、云鸟纹,皆描绘得细腻、秀美、工整飘逸,是西汉漆器上最具特征的纹饰之一。  


彩绘漆云凤纹樽,西汉,通高18cm,口径13cm,底径13.4cm

   此樽于荆州江陵高台6号墓出土。樽圆筒形深腹,漆樽壁为薄木片卷接成型,有盖,盖边以薄木片卷接成型后与盖粘合,盖上有3钮,对称分布。底部有3个铜质兽蹄形足。盖与底均较厚。上腹一侧有一环形铜柄。樽通体髹赭红色漆,盖顶、樽外壁中部绘相互穿插的卷曲形云凤纹,上下绘朱线弦纹。所饰变形云凤纹为西汉漆器上特征鲜明的装饰纹样。


彩绘漆勾云纹盂,西汉,高8.7cm,口径23cm,足径14.1cm

   此漆盂于荆州江陵高台28号西汉墓出土。盂厚木胎,用独木剜凿成器,敞口,尖圆唇,束颈,深弧腹,圆底,短圈足。器表及内壁上部的漆色为栗褐色,内底及内壁下部则髹红漆。胎壁较薄,内底无纹。内壁上部和外壁中部于栗褐色地上用红色和赭色绘同心圆纹及卷云状简化凤鸟纹,纹样规整,排列有序。外壁口沿下的凹槽内朱绘点、线装饰。盂上装饰的卷云纹及简化凤鸟纹是西汉漆器上常见的纹饰。  


彩绘漆云凤纹大圆盘,西汉,高3.7cm,口径44.1cm,足径38 cm

   此盘出土于荆州江陵高台2号西汉墓。盘厚木胎,系一块整木板剜凿而成,敞口,卷沿圆唇,浅腹,平底,矮圈足。盘内底髹黑漆,又用朱漆宽带分隔成三圈,内圈和外圈用朱漆绘主题图案云凤纹,内圈正中朱绘一只三首联体变形凤鸟纹,四周绘云凤纹。云凤由相互连接的旋涡卷云纹构成,其间点缀以红色的圆点和曲线,每一云凤的凤首部位朱绘一变形凤鸟图案。外圈云凤纹与内圈相同。中圈及盘的内外壁均绘三角形变形凤鸟纹图案,并连续组成装饰带。盘的沿面用重复的水波夹圆点纹进行装饰。盘外壁髹黑漆,外底边缘以朱漆书“李”字。

   此盘构图具有西汉漆器装饰的鲜明特征,从出土的西汉漆器看,许多器物的主题纹饰多表现天地交融的大自然现象,且大多数画面中都点缀着一种变形凤鸟符号(鸟头纹),并将这种符号绘饰在器壁或纹饰相交之处,合组成一幅整体画面。  


彩绘漆龙鸟纹圆盘,西汉,高6cm,口径26cm,底径11cm

   此盘出土于荆州江陵高台28号墓。盘斫木胎,敞口,平底,外髹黑漆,内髹红漆。内底正中由三周黑色细线组成三个同心圆,圆中心绘小鸟,环绕同心圆的四周绘4条抽象的龙纹,并在龙纹内绘站立的小鸟两只。龙的形态均作曲线形,体弯曲,首尾内卷,首尾及龙爪部位均饰涡状云纹。群龙似蟠非蟠,似绕非绕,均作升腾滚动状。三鸟均为黑色轮廓,内圈中央的一只作站立状,昂首曲颈,长腿短尾,神态悠闲;另外两只遥遥相望,一作鸣叫状,一作行走状。盘沿面朱绘涡纹夹短线的装饰带,外壁无纹。全器色泽鲜艳,花纹绚丽,极其美观。

   漆器上抽象的龙纹和凤鸟纹在西汉虽仍存在,但其形态和表现手法已趋于简化,变得规范。此盘所绘抽象云龙,龙体卷曲,形象洗练夸张,是极为抽象的写意之作;凤鸟工笔细绘,生动逼真,是仿生的写实之作。整幅画面龙舞凤鸣,相辅相成,和谐美观,极具西汉漆器的装饰风格和特点。   


彩绘漆云龙纹圆盘,西汉,高2.3cm,口径28.4cm,底径14cm

   此盘出土于荆州江陵高台28号西汉墓,斫木胎,用一块整木板剜凿而成。盘敞口,平折沿,弧腹,平底。器物以红漆为底,内底中心绘相互连接的卷云纹,这种卷云纹实际上应是一种变形云龙纹,将云龙更为抽象和图案化。外圈朱绘菱形纹和B形纹组成装饰带。盘的内外壁用朱绘的单个卷云纹和呈8字形的纹样组成装饰带,沿面绘菱形纹等。  


“杨茂造”剔红观瀑图八方盘,高2.6cm,直径17.8cm

  盘八边形,内壁八方开光,分雕三种锦纹地以示天、水、地的不同空间。锦地上压雕一幢殿阁,阁畔苍松挺立,一老者身临曲槛,眺望山前飞瀑,身后与阁内各有侍从一人。盘口边刻以仰俯花朵组成的图案。盘底髹黑漆,足内有刀刻填金“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系后刻,足边左侧:“杨茂造”针书细款隐约可见,是为标准的杨茂款识风格。明代宣德时有改刻并填掩前代雕漆款识的现象,明代刘侗、于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中对此有记载。

   杨茂与张成的雕漆作品多以花卉和山水人物为题材。以山水人物为题材的作品都以画面疏朗、空阔、深远见长,并突出人物的活动,表现手法极细腻。此类作品均施以几何纹锦地,以三种锦纹分别表现天空、水纹和地面。天锦用折转回头的单线,类似窄长的回纹,犹如天空飘浮着薄云;水锦用流畅的曲线,似波涛起伏;地锦用斜方格或方格内刻多瓣形小花,如繁花铺地。此盘的总体风格正与上述特点相同。此盘雕刻细腻,刀法圆熟,磨制光滑,为元代雕漆的佳作。


“张敏德”造剔红赏花图圆盒,通高7.5cm,口径20.4cm

   盒盖面雕窄长的回纹和方格花卉两种锦纹地,上压殿阁人物。以围栏界出庭院,雕殿阁翠竹,湖石环抱,阁内二童子作饮膳之备,庭院中二人赏花。盖壁与盒身黄漆地上雕各种花卉。盖内一侧有“张敏德造”针划4字细款。

   此盒构图完美,刀法精湛,状物逼真,俨如一幅工笔画。其刻款与雕刻风格均与张成雕漆一脉相承。据文献记载,元代雕漆的基本特征为“藏锋清楚,隐起圆滑”,此件作品完全体现了这种特征,为元末雕漆的一件杰作。


“张成造”剔红栀子花纹盘,高2.8cm,口径16.5cm

   盘以黄漆为地,以写实手法在盘中雕刻一朵硕大盛开的双瓣栀子花,间有四朵含苞欲放的花蕾,枝叶舒卷自如,肥腴圆润,布满全器。盘背边雕刻香草纹,线条峻深而圆转自如。近足处有“张成造”三字针划细款。

   雕漆产生的时间,据黄成《髹饰录》记载出现于唐代:“剔红,即雕红漆也。髹层之厚薄,朱色之明暗,雕镂之精粗,亦甚有巧拙。唐制多印板刻平锦朱色,雕法古拙可赏,复有陷地黄锦者。”后杨明加注补充道:“唐制如上说,而刀法快利,非后人所能及。陷地黄锦者,其锦多似细钩云,与宋元以来之剔法大异也。”这两段记载无疑证明唐代已有雕漆并论及其基本特征,唯至今未见实物。宋元时期,我国雕漆工艺得到发展,至元代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髹饰录》中评价:“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润,纤细精致。又有无锦纹者。”“张成造”剔红栀子花纹盘,髹漆肥厚,刀法浑厚圆润,与黄成所记特征吻合。它既是元代雕漆的精品,又代表了当时雕漆工艺的最高水平。


“杨茂造”剔红花卉纹尊,高9.4cm,径12.8cm

   尊体表面黄漆地,上压朱漆花纹。器里及底髹黑色推光漆。口、腹及口内雕花卉纹三匝,由茶花、栀子、菊花、桃花等组成图案。盛开的花朵间,点缀着含苞欲放的花蕾,枝繁叶茂,充满活力。作品用漆不厚,雕刻刀法圆熟细腻。花纹的边缘抛光平滑,不露雕刻痕迹,给人以清新、典雅之感。

   器底左侧近足处,针刻“杨茂造”三字名款,笔力遒劲,近似行书。

   作者杨茂擅髹漆,尤以剔红器最得名。剔红器之外,亦有用红黑漆分层髹饰,然後雕出纹饰,谓之“剔犀”。纹饰题材相当广泛,通常以花卉和山水人物为主。花卉者,多用黄漆为地,上压朱漆花纹。

   杨茂的作品,存世极少,弥足珍贵。  


“张成造”剔犀云纹盘,元,高3.3cm,口径19.2cm

   盘木胎黑漆,内外均雕云纹,堆漆甚厚,晶莹照人,刻工圆润,在黝黑峻深的刀口断面露出朱漆四道,是《髹饰录》中所谓“乌间朱线”的作法。盘底黑漆浮躁,显然曾经重髹,正中署楷书填金“乾隆年制”四字款,为后髹底漆时所加刻。近足边缘处有针划“张成造”三字细款,此为张成惯用的署款方法。此盘漆色和刀工均与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的“张成造”剔犀云纹盒如出一辙,系张成作品无疑,原款应为后髹底漆时所覆盖。

   张成以制剔红器最得名,负誉海内外,但剔犀器却稀见无多。从此件具款的剔犀圆盘可知张成不仅是剔红高手,剔犀技巧也精湛至极,此盘为研究元代剔犀工艺提供了可靠而精美的实例。


彩漆戗金银锭式盒,长25.2cm,宽24.2cm,高11.7cm

  盒木胎,银锭式,随形圈足。通体以朱漆为地,戗金彩漆为纹。盖面饰黑漆弦纹随形开光,开光中央饰珊瑚和篆书“万”字,下为海水江崖纹,两旁饰龙凤对舞,祥云飘忽。盖与器的口边饰六棱锦纹,斜壁均饰海水江崖和八卦纹。足墙饰三角形锦纹。器内及外底髹黑光漆。外底中央镌刻填金楷书“大明嘉靖年制”横行六字款。

  以银锭形状制作器物应始自明嘉靖朝。此盒用料考究,作工精湛,造型新奇。色彩以红色为主,配黄、绿、黑、赭、灰等色,浓艳富丽。该盒以珊瑚、万字、龙凤、海水江崖和八卦等图案装饰,体现了嘉靖帝笃信道教的思想意识,时代特征颇为鲜明。


填彩漆双龙纹长方形委角盒,长38.5cm,宽23.3cm,高14.7cm

   盒木胎,长方形委角,椭圆形圈足。通体填彩漆纹饰。盖面黑漆弦纹开光,开光内“卐”字锦地上饰双龙戏珠,中间云托宝瓶,瓶中插戟,上挂银锭和方胜,间布祥云,下饰海水江崖,寓意吉庆平安、寿山福海。器与盖的斜壁各有四开光,开光内黄漆地饰缠枝莲花,器口边饰串枝花,足边饰云纹。盒内及外底髹黑光漆,底的上边镌刻填金楷书“大明万历癸丑年制”横行八字款,癸丑年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

   此盒造型端庄大方,比例适度,边角破直线为曲线,富于变化,为万历朝首创。装饰内容为传统的吉祥图案,纹理清晰,填饰细腻。色彩以红、黄、赭、绿、黑等色组合,沉稳和谐。器表光滑,磨制精细。此盒具有显著的宫廷特色,为万历时期代表作品。

 
彩漆戗金花卉纹圆盘,高5.6cm,口径35.1cm  

   盘圆形,敞口。盘内心开光,纹饰以攒犀手法表现,即用填彩漆戗金技法饰芙蓉、菊花、山石等纹饰,花纹之外满布钻成的圆点纹,露出缃色的漆层。盘外髹黑漆,足底正中有刀刻填金楷书“大明嘉靖年制”竖行款。 此盘制作精细,攒犀匀密,图案疏密得当,色泽秀丽。


黑漆嵌螺钿云龙纹大案,高8.7cm,长197cm,宽53cm

   案平头式,四足内收,是明代的一种流行式样。通体髹黑漆嵌螺钿云龙纹。案面嵌5条飞龙,蜿蜒云中,案其余部位均饰龙戏火球纹,嵌制精细。案底面以螺钿嵌“大明万历年制”六字款。

   嵌螺钿漆器,是取材于各种贝壳天然色彩与光泽最佳的部位,分层剥离并磨制后镶嵌于漆器上作为装饰。明代名漆工杨明在《髹饰录》中注道:“壳片古者厚而今者渐薄也”,这里所说的“古者”指元、明以前之物。明清两代用厚螺钿镶嵌家具等大件器物成为一种时尚,因厚螺钿色泽变化简单,宜镶嵌简洁明快的图案,具有粗犷洒脱的特点。此案为明代硬螺钿漆器的代表作。


绿地剔红双龙纹圣寿万年盘,明嘉靖,高4.2cm,最宽径25.9cm

   盘为银锭式,盘内随形开光,以墨绿色为地,红漆雕双龙捧宝盆图案。盘中心海水纹中涌出宝盆,盆中斜袅毫光两道,现出“圣寿万年”四字。宝盆左右双龙飞舞。盘边雕缠枝花卉,外壁雕松竹梅纹,足内刻楷书“大明嘉靖年制”横行款。

   此盘造型为嘉靖时期出现的新形制,所饰图案繁缛细腻,并将为皇帝歌功颂德的文字巧妙地与龙凤等图案结合在一起,是一件代表嘉靖雕漆典型风格的作品,可作为嘉靖雕漆断代的参考器。 

朱漆描金山水人物圆盒,高10.2cm,直径52.8cm

  盒木胎,圆形,平顶,直壁,卧足。通体髹朱漆,以描金加墨彩为饰。盖面描绘了一幅山峦重叠、树木葱笼的画面,深远幽静。山林间有殿阁七座,六位雅士或徜徉于林间小径,或休憩于楼阁之中。盒壁饰游龙八只,间饰云朵和火珠。里及外底均髹朱光漆。外底中央描金楷书“大明万历年制”竖行六字款。

  此种大圆盒为盛装御用玉带而制。盖面上的图案气势宏大,而以山水为主题、龙纹作边饰的装饰形式在宫廷作品中很少见。匠人在描金中运用了渲染的手法,再加上墨漆的皴点,使图案层次分明,立体感强,呈现出国画的笔墨意趣,在描金漆器中独树一帜。

剔彩林檎双鹂图捧盒,高20cm,口径44cm

  盒圆形,由盖、器扣合而成。通体采用红、绿、黄、黑四色漆交替髹涂,剔彩层自下而上依次为红、黄、绿、红、黑、黄、绿、黑、黄、红、黄、绿、红,共13层。盖面饰圆形开光,雕红漆斜格锦地,压雕林檎树,上栖两只黄鹂,空隙间点缀以蜻蜓、蝴蝶等。贴近开光上缘处有刀刻填金楷书“大明宣德年制”横行六字款。开光外圈及盒底近足处刻缠枝桃、石榴、葡萄、樱桃等。盖、器立墙雕缠枝花卉。

  此盒花纹明朗清晰,刀法圆润藏锋,具典型的明早期的雕漆风格。其色彩缤纷绚丽,图案生动活泼,这种效果不仅是靠分层取色,主要是藉雕刻后的研磨而取得的。此种剔彩法在《髹饰录》中谓之“重色雕漆”,俗称“横色”,可随妆露色。此法表现了宣德时期雕漆工艺的新成就。这件杰作是传世剔彩漆器中年代最早的一件。

剔彩龙舟图荷叶式盘,长21.7cm,宽16.8cm,高3.5cm

  盘椭圆形,口边卷曲呈荷叶状,椭圆形圈足。器表分层髹红、黄、绿三色漆。盘心雕一龙舟,舟上有凉亭,二童撑篙,行于莲花朵朵的水面上。盘边内外两面均雕莲花、茨菇、蒲草及鸳鸯。足底黑漆,中心刀刻双竖行填金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款。

  此盘造型为仿生变化而成,是当时的创新。装饰内容丰富,主次分明,花纹细密,漆色沉穆,雕刻不藏锋,这是嘉靖朝官作雕漆器的特点。

剔彩福禄寿三桃纹圆盘,高3.3cm,口径19.2cm

   盘圆形,剔彩红、绿、黄等色。盘内心为黄色漆刻方格卍字纹锦地,雕剔红灵芝纹,上承3枚仙桃,3桃以勾云纹作锦地,上分别刻篆书“福”、“禄”、“寿”3字,盘边雕双龙缠枝灵芝纹。盘外壁雕缠枝菊花、莲花、桃花等花卉纹,圈足外壁饰回纹,足内髹黑退光漆,正中有刀刻填金楷书“大明嘉靖年制”竖行款。款旁粘有黄纸签,上墨书“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初三日收宁寿宫呈览红雕漆圆盘一件,缺漆蜡补。”由此可知此盘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修补过。

   此盘装饰风格为嘉靖时期所独有,新奇别致。

剔彩龙凤纹大圆盒,通高18.9cm,口径42.9cm

   盒圆形,剔彩红、绿、黄等色。盖面雕三星高照、波涛江石及腾龙翔凤,交织成繁缛而具流动感的画面。飞溅的浪花顶端有“卍”、“寿”字纹。盖壁与器身亦雕龙凤及流云海水江崖纹。上下口缘雕斜方套圈,方套圈中间雕银锭纹,图案严谨整齐。器里外底均髹黑光漆,底正中有刀刻填金楷书“大明嘉靖年制”楷书竖行款。

   此器雕工纤细,刀锋深峻,纹饰繁缛而具流动感,尤其是凤身羽毛细若刷丝,微入毛发,凤尾分层片取,表现出清晰、准确的色漆层次,并具有随风摆动之美感。刀锋棱线清晰,不施磨工,与明早期雕漆藏锋、浑厚、圆润的风貌特征迥异。

剔彩龙凤纹碗,高7cm,口径15cm

   此碗剔彩红、绿、黄3色,自下而上为红、绿、黄、绿、红5层。碗口缘饰璎珞纹一周,外壁有6个圆形开光,分雕彩漆3龙3凤,开光外刻方格锦纹,上压银锭、圆钱、珊瑚、如意、方胜等杂宝纹,近足处为一周莲瓣纹,圈足外壁雕红漆回纹。碗里、足内均髹黑漆,底正中竖刻填金楷书“大明嘉靖年制”6字款。

   乾隆时期有此碗的仿品,大小、图案、设色均依样模仿,但从漆质、漆色及雕工等方面依然可以分辨。嘉靖雕漆漆质具滞涩感,漆色灰暗不鲜,刀工稍显粗糙;乾隆仿品漆质温润,色泽纯正,尤其是朱漆鲜红,刀工犀利准确,棱线清晰有力,运刀如笔。与乾隆雕漆相比,嘉靖时漆色、刀工均有不及。

剔彩云鹤寿字纹圆盒,明嘉靖,高14.2cm,口径32cm

   盒圆形,平盖面。剔彩备红、绿、黄等色。盖面雕绿漆勾云锦为地,正中雕一篆体圆“寿”字,在满布的祥云中,6只姿态各异的仙鹤分别口衔松、竹、梅、桃、灵芝及筹等展翅飞翔,优美的曲颈,灵动的身姿,表现出仙鹤轻盈妙曼的风姿。盖边及器壁亦雕云鹤纹,上、下口缘饰缠枝灵芝纹。盒内、外底均髹黑光漆,外底正中刻填金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六字款。

   此器纹饰雕工快利,漆色深沉,款识内戗金,这些均为嘉靖雕漆的典型特征。

剔彩双龙纹委角长方盒,高10cm,长30cm,宽18.2cm

   盒长方委角形,平盖面。剔彩具红、绿、黄等色。盖面上部雕朱漆方格锦地作天,下部饰绿漆作海,主题为双龙戏珠纹,空间饰以云纹,气势颇壮。盖、盒边沿立壁均刻缠枝花卉纹,并密刻筋脉,是为万历时雕漆常见的作法。足内刻填金楷书“大明万历乙未年制”横行八字款。

   嘉靖、万历时的雕漆,在艺术风格上形成了崇尚繁缛细腻、工巧华丽的新特点,构图谨严抑敛。万历时更胜一筹,刀锋深峻,运刀如笔,有锋棱之美,风格为万历以前所未见。清乾隆时雕漆作品之纤巧繁琐于此已见端倪。万历时的漆器款识是在年号款上加干支,由六字变八字款。此盒具万历时漆器的典型特征。

剔彩宝相花圆盒,通高16cm,口径27.8cm,足径22cm

   盒圆形,红漆平盖。盖面中心雕盛开的莲花一朵,周边环绕花卉。盖立壁与盒身均饰6个如意头形开光,内刻宝相花,开光间以缠枝灵芝纹相隔。花纹间露黄色地,无锦纹。此盒刻工娴熟,打磨圆润。

   此盒表面为红漆,从刀口断面可见红、黄、绿3种色漆重叠使用3次,共为9层,工艺上与黄成所著《髹饰录》中记载的“复色雕漆”中所示特征基本相近:花纹间露黄漆地未刻锦纹;髹饰方法如同剔犀,色漆间错有绿漆层;表面纹饰基本上呈红色(仅细部枝叶分层截色而成,与表面“纯系一色”而“不露异色”的特征略有出入)。

剔黑山水人物四方委角盒,明中期,通高15.5cm,口径24-24cm,足径18-18cm

   盒方形,委角,平盖面,矮方足。通体以黑漆为面,间有朱线三道。盖面随形开光,开光内朱漆锦地雕饰天、地、水纹,锦地之上雕饰三位老者随马前行,后一童子肩担书匣、饮器相随,似为秋山行旅之意。盖边及器底部均雕牡丹、菊花纹,上下口缘用剔犀方法雕卷草纹,足雕回纹一周,器里外底均髹黑漆,无款识。

  此盒雕法特殊,通体图案为黑漆面,以斜刀铲漆后,黑色花纹中露出朱线三道,由于所刻山石高低不平,朱漆线间于黑漆山石之间,故产生出一种皴染的艺术效果。盒壁的花卉由里向外的每层花瓣均间有朱线,似笔墨勾勒的花筋叶脉,增强了花纹的质感和层次感。这种髹漆方法虽与剔犀相同,但所刻花纹均非剔犀,也不似剔彩分层片取,而是一种以斜刀取色追求线条美的剔刻方法,为明中期雕漆的特点。

剔红石榴花圆盘,高4.5cm,口径32.3cm

  盘圆形,漫浅式,圈足。通体雕红漆花纹,纹饰间露黄漆素地。盘面满雕石榴花,枝叶茂盛,花朵星罗棋布,或盛开,或含苞欲放。盘背雕多种花卉一周。足底黑光漆为后涂,一侧漆下隐约可见针书“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款。           

  此盘造型古朴典雅,髹漆厚重,漆质细腻润美,雕工精细圆熟,纹饰构图饱满,枝叶花瓣翻卷自然,生动有致,为永乐朝官造雕漆器之精品。


剔红茶花圆盘,高4.5cm,口径32.2cm

  盘圆形,漫浅式,圈足。盘内满雕茶花,上下两层,或藏或露。盘外壁雕多种花卉。足底黄褐色漆,一侧针书“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款。

  黄漆素地,压朱漆花纹,这是明代早期以花卉为题材的漆器的主要特征之一。此盘古雅大方,髹漆厚重,漆质细腻,色泽纯美。双层茶花,穿枝过梗,各自成章,繁而不乱,表现了高超的雕刻技艺。明早期雕双层花纹的漆器传世品极少,此盘为永乐朝官造雕漆器之精品。

剔红花卉纹盖碗,通高16cm,口径30.2cm

  碗圆形,圈足,盖隆起近于半球状,顶上设球形纽。通体黄素地上雕红漆牡丹、茶花、菊花、栀子、石榴等花卉。盖纽上雕灵芝,口边与足边均雕回纹。足内黑漆,一侧针划“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款。

  此碗体大,造型优美端庄,用漆精良,雕刻精致。其纹饰构图疏密有致,在黄色漆地的衬托下,红色的花卉愈益明艳。明早期雕漆碗极少见,此为仅见的两件传世品之一。

剔红观瀑图圆盒,高7.7cm,口径22cm

   盒圆形,平盖。盖立壁与盒身饰黄漆地雕朱漆菊花、牡丹等花卉纹。盖面雕长松殿阁,阁前以围栏界出中庭,阁内一童子正在烹茶,庭中松下一老者扶栏观望对山的流瀑,身后一童子拄杖侍立。盒盖内刻隶书填金乾隆题诗一首:

   果园佳制剔朱红,蔗段尤珍人物工。

   无客开窗眄秋字,携童侍杖听松风。

   细书题识犹堪辨,后代仿为究莫同。

   三百年来此完璧,文房抚古念何穷?

   末署“乾隆丙申仲春御题”,钤“乾”“隆”印2方。盒内底心刻篆书填金“乾隆御玩”一印,足内镌针刻楷书“大明永乐年制”单行款。

   此盒图案与元代“杨茂造”剔红观瀑图八方盘图案十分相似,显系明永乐时期仿制。诗中所说“果园”系指明初御用监在皇城内设立的官办漆器作坊果园厂,专门生产雕漆和填漆。

剔红牡丹纹盘,高4.5cm,口径32.2cm

   此盘黄漆素地,盘内雕双层重叠的牡丹,穿枝过梗,各自成章,或露或藏,繁而不乱,充分表现出明永乐时期果园厂雕漆的高超技法。足内“大明永乐年制”针刻6字为原款,正中的楷书填金“大清乾隆仿古”款为后刻。

   明早期这类花卉题材的作品多为黄漆素地,不刻锦纹,属《髹饰录》中“有无锦纹者,黄地似之”一类,这种处理方法是对元末张成、杨茂雕漆特征的继承。这种花卉题材的作品,通常以数朵盛开的大花为主,四周衬托含苞欲放的花蕾,这种构图风格为明永乐雕漆的显著特征。此盘漆质坚实,色泽纯正,雕工浑厚,磨工细腻圆润,为明代永乐时期果园厂雕漆的精品。

剔红双龙牡丹纹盒,高7.4cm,口径44.2cm

   盒平盖,盖面以牡丹纹衬底,雕两龙奋爪相向作戏珠状,动感强烈。盒壁上雕花卉和龙纹。盒底髹黑漆,显浮躁,系为后配底,无款识。此盒纹饰精美,龙形雄伟,与永乐、宣德时期花卉题材雕漆作品通常采用黄漆素地的处理方法不同,纹饰空隙以朱漆为地,满刻精细的菱花锦纹。此种做法在永乐时期的剔红器中实属少见。

   永乐时期的雕漆器髹漆层次明显增多,有的作品厚达一、二百道,因此花纹上下起伏,层次丰富,增强了立体感,这是明代对雕漆技艺的新发展。这个时期以花鸟鸣禽为题材的作品多以盛开的花卉作地,成双成对的雉鸡、孔雀、龙螭等于花丛中飞舞,意境浪漫,为一种新的风貌。此盒漆层肥厚,刀工圆熟,其装饰风格以及龙纹等都具备永乐雕漆的标准特征,代表了明代永乐雕漆的最高水平。

剔红携琴访友图莲瓣式盘,高4.5cm,口径45.6cm

  盘平底,八瓣莲花形边,随形圈足。盘心雕庭院景致,殿阁曲栏,长松浮云,院中二老相揖,一童携琴随后,殿内有人迎迓,此为《携琴访友图》。盘内外壁黄素漆地,分瓣雕饰多种花卉。足内黄褐色漆,一侧针划“大明永乐年制”六字款,中心又刻“甜食房”三字。

  此盘造型如一朵盛开的大花,美观典雅。主题图案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情趣。盘上髹漆厚重,雕刻精细,锦纹主次分明,一丝不苟,为明永乐朝官造雕漆之典型作品。用铭文标明作品用途在明代传世雕漆器中仅此一件。

剔红孔雀牡丹纹盘,明永乐,高6cm,口径44.5cm

   此盘通髹红漆,盘内雕牡丹衬底,枝叶繁密,花朵肥厚。牡丹花纹上压一对展翅孔雀,气势富丽豪放,雀身羽毛纤若刷丝,微如毫发,与丰满的牡丹花叶形成鲜明的对比。孔雀身、颈边缘处稍高,中部略凹,尾翎似鳞状浮起,层层错落,增强了立体感。足内髹黑褐色漆,一侧针划“大明永乐年制”细书款。

   此盘是永乐剔红器中最精美的一件,表现了永乐时期雕漆的特点,花筋叶脉、禽身羽毛均刻画得细腻入微,构图繁简得当,纹饰形象生动,意境浪漫,工艺高超精湛。

剔红梵文荷叶式盘,高2.6cm,长23.9cm,宽15.3cm

   盘椭圆荷叶形,椭圆形足。盘内心作六瓣莲花形开光,内雕梵文,开光两旁伴莲花。盘内壁浅浮雕缠枝莲承八吉祥纹,压于方格锦纹地上。盘背纹样基本相同,唯八吉祥纹改为杂宝纹。足内刀刻填金“大明宣德年制”竖行六字款。

   此盘造型规范,刀工精微,磨工细腻,荷叶边翻卷自如,生动自然,为明代早期果园厂雕漆的代表作,其造型、图案以及款字均反映出宣德时雕漆的特点。盘底髹黑退光漆,漆质坚美,断纹条条相迭如蛇腹下纹,俗称蛇腹断,是我们断定漆器年代的依据之一。

剔红云龙纹圆盒,高8.2cm,直径19.8cm

   盒木胎,圆形,平顶,直壁,平底,卧足。通体在黄漆素地上雕红漆花纹。盖面饰云龙纹,龙发前冲,闭口,体弯曲劲健,双睛以黑漆点染。器壁饰云纹。盒内及外底均髹黑光漆。外底左侧边镌刻填金楷书“大明宣德年制”竖行六字款。

   此盒胎体厚重,髹漆肥厚,漆色纯正,漆质细腻,雕刻圆润,运刀娴熟,磨制光滑,图纹紧凑,龙纹雕刻得雄健有力,诸方面均体现了宣德朝漆器的特点。

剔红五老祝寿图圆盒,高12cm,口径24.4cm

   盒圆形,平盖面。通体绿漆刻云纹锦地,朱漆雕花纹图案。盖面饰松云山石,五仙人分持桃实、花杖、葫芦、卷轴、灵芝,从灵芝中升起一缕轻烟,向上蟠绕成草书“寿”字,为群仙祝寿之意。盖、器外壁分别雕云龙纹和海水云纹。足内正中刀刻填金楷书“大明嘉靖年制”竖行六字款。

   此盒雕刻精细,刀法快利,锋棱显露,人物表情生动,衣纹飘动流畅,艺术风格纤巧细腻,为明嘉靖朝雕漆的代表作品。嘉靖时漆器的装饰题材变化较大,神仙祥瑞图案的题材极多,这与嘉靖皇帝崇奉道教有直接的关系。

绿地剔红龙凤寿字纹八方盆,高14cm,口径22.3cm

   盆八方形,上宽下窄,平底无足。盆内髹黑漆,光素无纹。外壁剔彩花纹,八面均为绿漆刻回纹、勾云纹、水波纹锦地,分雕龙、凤纹各4组。每组下部雕海水江崖,上部有腾飞的龙或凤,流云飘浮其间。每组龙纹图案上部均有一圆形开光,内刻方格“卍”字纹锦地,上分别压“万”、“年”、“如”、“意”字样,组成“万年如意”。盆外底正中刻有楷书填金“大明嘉靖年制”竖行款。

   嘉靖雕漆的风格较早期有明显变化,雕刻精细,刀法快利,不磨熟棱角,具有锋棱之美。此件作品精雕细刻,为嘉靖时期雕漆之精品。

剔红群仙祝寿图圆盒,通高10cm,口径39.5cm

   盒圆形,平盖,通体剔红。盖面图中以围栏界出空地,双松对峙,枝干蟠成“福”、“禄”两字,正中置三足几,上承炉鼎,两侧仙人一举灵芝,一添炉香,香烟缥缈缠出一“寿”字,左右有祝寿者十余人,分别持桃、捧瓶、举扇、吹箫等,各有所事,又有一水中仙子手展书卷,上书“福寿万年”4字。中庭有鹤、鹿、山石、灵芝等,松外仙人跨凤控鹤,手中分捧仙桃、灵芝飘然而下。盖壁有4个菱形开光,内雕海水江崖、龙、凤、仙鹤,开光外为流畅的折枝灵芝纹,灵芝上分别托“长”、“生”、“延”、“寿”、“永”、“亿”、“万”、“年”字样,组成“长生延寿,永亿万年”8字。器壁雕缠枝灵芝纹。盒底髹红漆,正中刀刻填金款字已剥落,仅见“大……制”两字。

   此器纹饰较繁,雕工细腻,尤其是人物的刻划极工,为嘉靖剔红漆器之精品。


剔红松竹梅岁寒三友纹圆盒,通高8.8cm,口径17cm

   盒圆形,平盖,通体以绿漆为地刻锦,以红漆为面刻花。盖面雕一片海水浪花,中凸起3根石柱,松竹梅3株绕石而上,至顶端蟠成草书“福”、“禄”、“寿”3字。盖、器外壁雕凤、鹤飞舞于祥云之中、海水江崖之上。足内刻楷书填金“大明嘉靖年制”单行款。

   用松竹梅蟠曲成“福”、“禄”、“寿”等吉祥文字是嘉靖时期别开生面的一种典型的装饰纹样,为以往所不见。这与嘉靖皇帝朱厚熜信奉道教密切相关。嘉靖皇帝为禳灾祛病,延年长生,不仅迷信方士,而且对各种祥瑞之物尤为喜爱,包括松、竹、梅等寓意福寿、吉祥的装饰题材,由此形成了嘉靖时期器物上的装饰风格。

剔红松竹梅鹤纹圆盘,明嘉靖,此为三盘成套,大小递减,高2.2cm,2.2cm,1.6cm,口径26.2cm,20.2cm,17.3cm  

   盘圆形,漫浅式,涡纹边。盘心雕天、水、地三种锦纹为地,上压松竹梅、仙鹤图案。最小的盘足内正中刻“大明嘉靖年制,三层”款识,中型盘足内正中刻“大明嘉靖年制,二层”字样,这两件盘的款识周围均刻有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弘历御题诗一首:

   雕盘精亿几层牢,想为醮坛叠置高。

   可笑尔时称瑞者,鹿生子与获仙桃。

   乾隆庚戍御题。

   盘外壁纹饰与盘内相同,漆层浅薄,纹饰平整,为嘉靖时期的典型器物,但最大的一件盘底漆亮如新,有刀刻填金“乾隆年制”楷书款,显系后刻。款旁粘有一黄纸签,墨书“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初三日收古董房呈览红雕漆圆盘一件,缺漆蜡补。”由此可见,此盘上的乾隆年款是在乾隆五十四年冬将此器经古董房呈览后经修整髹漆后刻上去的。据弘历题诗可知,此套盘当是明代宫廷中道教醮坛上的供器。 

“滇南王松造”剔红文会图委角方盘,高3.9cm,口径25.5cm,足径19cm

   盘方形委角,四内壁雕各种花卉,盘心随形开光,内雕殿阁庭院,描绘出宴饮、观画、投壶等文会图景,共20余人。图中建筑影壁上刻 “滇南王松造”5字,是目前所知唯一刻王松款识的雕漆作品。此盘雕刻工艺、装饰图案以及空中飘浮的流云纹等均为明中期风格。

   文献中有云南人制作雕漆的记载。明人高濂《燕闲清赏笺》中云:“云南人以此为业,奈用刀不善藏锋,又不磨熟棱角,雕法虽细,用漆不坚……”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也指出:“今雕漆什物,最重宋剔,其次本朝永乐、宣德果园厂者,其价几与宋埒。间有漆光黯者,而刻纹拙者,众口贱之,谓为旧云南。”这些记载阐述了云南雕漆存在的事实及其特点。近年来有研究者多将刀法不精、锋棱尽在、漆质劣、光泽黯而民间气息较为浓厚的一类明代雕漆定为云南制品,但此件标有“滇南王松造”款的雕漆盘刀法却属于藏锋一派,雕工较细且漆质较好。此盘显然与上述说法相异,因此这件带款的雕漆盘为我们研究明代雕漆、特别是云南雕漆风格提供了线索,是一件具有研究价值的实物资料。

剔红百花图长方盘,高3.8cm,口径36.3-23.6cm

   盘内方格纹锦地,压雕百花图。大朵的菊花、荷花两簇居中,四周衬以各种小朵折枝花卉,主次分明,疏密有秩。盘外壁雕各种花卉,足内髹朱漆,足上边有刀刻填金“大明永乐甲午年制”小字横行款。款下有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弘历题诗:

   见恒永乐细针镌,亦颇芗名膺鼎传。

   独此百花制甲午,纷如群卉写黄荃。

   细枝摇若迎风袅,嫩叶翻犹带露鲜。

   运意摹神夺画格,果园哪得混为宣!

   末署“乾隆壬寅孟春御题”。钤“乾”“隆”2印。

   诗中“果园”指明早期的御用漆器作坊果园厂。此盘的永乐年制款不符合永乐针书细款的特点,系后人所刻,诗为乾隆时加刻。

剔红松竹梅草虫纹圆盒,通高9.2cm,口径27.4cm

   盒圆形,卧式足。盖面雕山石及松、竹、梅,点缀以蜜蜂、蝴蝶、螳螂、蛙、蜥蜴,具有浓郁的民间乡土气息。盖与器壁雕缠枝莲及八宝纹,口边雕斜格花卉锦纹,近足处饰一周莲瓣纹,盒里髹红漆,底髹黑光漆,无款。

   此盒风格独特,构图繁缛,刀工琐碎,刻后不磨,锋棱俱在。这类雕漆作品因其本身不具款识,故时代、产地均不详。当代中外学者据:“云南雕漆虽细,用漆不坚,刀不藏锋,棱不磨熟”(《帝京景物略》)及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等有关记载,将其定为云南雕漆,有待进一步考究。

延伸阅读:

楚文化之五彩漆器

日本漆艺

 
 
  • 标签:漆器 故宫 艺术 剔红 欣赏 
  • 发表评论:
    载入中……
    独角兽资讯 © Copyright 2006-201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