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澧:进点洋文补脑筋
独角兽资讯 发表于 2010-2-19 5:10:00

  欢度春节,冬令进补,大快朵颐补什么?

  老农虽说只是个打猪草的,这种时候,却总爱装出很有文化的样子,一本正经地说:进洋文,补脑筋!

  去年,本专栏里曾有同学问:读了老农的文章,感觉前辈应该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我想问一个中等智商的人难道就只能平平淡淡并且很艰难地生活下去吗? ——哇,打猪草还有聪明的,而且是“绝顶聪明”?老农我一脚蹦到院子里啊,竖蜻蜓,翻筋斗,击沙袋,踢足球,烧掉一些被过度赞誉激发出来的肾上腺素,就差 没去日本使馆丢石头。

  但是,如果你要老农讲老实话,俺得悄悄告诉你个秘密:吴老实的智商,如果也算有点的话,还真是英语达到中学程度后突然爆发的。

  智商,按定义是一种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的内在能力的测度;不过现在很多人认为,智商是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提高的。咱们不必卷入研究人员的争论,只要注意到 他们的实验结果就可以了:就算智商是内在固定的,一个人的“聪明”,即他表现出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肯定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所以受测试者在经过 训练之后,智商测验的分数会上升(就算他的“智商”没变)。

  而人要变聪明的一条进补之路,正是学外语。

  克林顿总统时期的美国反恐总监理查德·克拉克在他的回忆录里说,1979年伊朗革命之后,伊朗开始插手中东巴以争端,他发现伊朗情报人员比阿拉伯国家 的难对付多了。克拉克猜测,这是因为伊朗有一个更悠久的文明。老农相信这是原因之一;另一个主要原因,大概是伊朗人为三语人。被推翻的巴列维王朝,像满清 一样,是个外来政权,宫廷里讲突/厥语。而他们又是穆司令,所以革命之前,不少伊朗人政治上和军事上讲突/厥语;宗教上和法律上讲阿拉伯语;生活上和文学 艺术上讲波斯语。身为三语人,他们很容易地就比单语的美国人和阿拉伯人更精明了。

  多语人比较聪明(注意,这不等于说他们智商高),已有不少调查证明。马来西亚曾有统计,发现双语学校的学生成绩较好。最近欧盟也有个研究,肯定多语人能力较强,脑筋比较灵活,善于学习,比较有沟通技巧。加拿大还有报告说双语人老年痴呆相对少。

  这类统计调查都是数字,很枯燥。更有趣的是WHY?各门各派对此有不少假设和说法。从生理上看,核磁共振扫描发现,单语人主要用左脑处理语言;而双语 人在使用双语时(一个实验是报数时单双数用不同语言),右脑也很积极,所以双语人的大脑更活跃。甚至有发现,双语家庭的儿童(题头图),大脑灰质(神经细 胞群)密度高一些。这里谈谈雅称语言学、俗称大白话的农家解释。

  语言学家发现,儿童学习语言的时候,他们有一种内在的次序感。从美国教授的语言学著作里抄个例子。你第一次指着一个塑料杯子,对儿童说“杯子”,他们 会把“杯子”这声音指向杯子,既不往下分类也不往上归类。你要求他们给你一些“杯子”,他们会给你塑料杯子。几天后,你再次指着一个塑料杯子,对儿童说 “塑料”,已经有了杯子的名词之后,他们不愿把“塑料”这声音也指向杯子,他们一般会往上归类,把这一音符指向制作杯子的材料。你要求他们给你一些“塑 料”,他们会给你塑料勺子和塑料盘子。

  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形成了一套复杂的话语分类排序系统,英语所谓的 the order of things,农家暂且译作“类序”。当我们用语言思考时,我们每个人都是按着自己脑海里的类序,依类顺序而行的。

  如果两个人的类序显著不同,交流就会很困难。

  比如,英文诗选通常会有两个索引(索引就是分类),作者索引和首行索引。假设张三只知道作者索引,李四只知道首行索引。当张三说“(作者)好漂亮啊”,李四或许就要很不同意,“(首行)不是漂亮,是意象美!”然后轮到张三莫名其妙。

  本专栏文章《都德的爱国牛皮课》里说到,“英语读多了,可以矫正有意无意学到的央视腔、新花体、《人民日报》党八股。”有位MQ同学问:他学的是越南 语,是否有纠正作用,还有只要不讲中文就是好的呢?老农答:就是学点几何,也可以纠正党八股的,老农的话充其量只是充份条件。MQ同学去查“百度”,得充 分条件定义如下:

  “如果有事物情况A,则必然有事物情况B;如果没有事物情况A而未必没有事物情况B,A就是B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简称充分条件。”

  老农建议MQ同学查标准参考书,并指出“百度”对“充份条件”的定义有问题。那是充分不必要条件的定义,不是充分条件的定义。不过老农当时说的是“什 么问题?我说了你也不会相信,老农就不花这个力气了。你自己去发现吧。”老农承认这么讲不够纳爱死∶),但MQ同学的回复证明老农看人很准。他说:“百度 老师当然是不会信的。”

  这就是两人的类序不同了。在老农的类序里,这被归入知识的问题。管你从什么地方查来的,这样一个定义俺都会认为有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很容易,任何一家 大书店,都有至少十本书可供核对:中学教材,《辞海》,中国大百科,形式逻辑入门,等等。例如,使用中的高一数学课本(人教版)第一章就是“集合与简易逻 辑”,里面有充份条件的定义和大量例子。而在MQ同学的类序里,这是一个查“百度”还是查“谷歌”、要革命还是要文明、爱党/国还是爱真理的大愤大斗问 题。类序相差太远,俺的知识问题被归入他的“百度”愤“谷歌”之“民族斗争”,两人就谈不下去。事实上,俺就是从MQ同学贴出“百度”定义时讲的一句话, “不会鄙视我吧,我用的是百度没用谷歌”,决定不再跟他解释。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这样的逻辑基础知识很重要,管你的言论管到死。没搞清楚的同学,不妨补一补高一数学课。

  孔老夫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但老夫子没给出“失言”的判别,俺来补充一条技术标准 吧:如果对方的类序和你相差很大,没有意识到这一基础割裂而继续跟对方争论具体问题,那叫“失言”。当然,谁要争也无所谓。口水分泌了,总有很大一部分要 被浪费的。

  有时见到留言里两位同学铆上了,争得很激烈。老农建议,先花点力气查查资料,确认自己是对的,然后摆明看法。至于要不要让对方相信你是对的,并不那么 重要,虚拟的网上就更不重要了。说到底,如果确信对方错了,他坚持错误就是他的损失,又不是你我的损失∶),管他呢。What's the heck 。

  不过,很多时候,问题太重要,不理解彼此的类序就有大麻烦。

  去年奥巴马访华,11月16日,在上海会见学生干部。这次会见和以前的克林顿去北大、小布什去清华不一样,那是与领导人谈完正事后,去跟年青人随意聊 聊。这次奥巴马访问第一站就见学生,是想在中美关系的起点上海市——第一个两国公报签署处——谈些新想法,开创中美关系新局面。他的讲话里,有此行何求的 关键一段。

  [A] meeting of the minds between myself and President Hu about how together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can show leadership. Because I will tell you, other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will be waiting for us. They will watch to see what we do. And if they say, ah, you know,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they're not serious about this, then they won't be serious either. That is the burden of leadership that both of our countries now carry. And my hope is, is that the more discussion and dialogue that we have, the more we are able to show this leadership to the world on these many critical issues.

  这段话,简单地讲,就是“G2领导世界”,而且这次是美国总统亲口说出来的。两天后,11月18日,鲍佳文宗理这样回答奥巴马,中国不赞成“两国集 团”的提法,原因有三:(1)中国离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中国不与任何国家结盟;(3)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共同决定,不能由一两个国家说了 算。

  (1)是事实,(2)是一贯政策(虽说奥巴马并无结盟意图),这都答得很好。但第三条,奥巴马至少没有公开讲吧?这样答复是不是欠点礼貌?

  英文 leader 一被译成“领导”,我们中国人立即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将“领导”理解为英文的 commander——发号施令的人,归类为上下级关系。其实英文 leader 的原本含义和目前仍用的一个主要含义,是带头走在前面的人,是为“前导”,可以在平级间使用。所以美国自称是自由世界的“领导”,并不是说要对其他国家发 号施令(当然,比较蠢的美国总统有时会这么做),难道美国真的能命令法国?而是说走在前面,做出榜样,leading by example。那段英文里,奥巴马足够聪明地只在这一意义上谈论中美两国的带头作用。字面意义上,并没有一、两个国家说了算的意思。

  讲英语的要做平级领头羊,讲汉语的想当然地以为是上级汤中羊。羊和羊不一样,人和人就谈不到一块儿。

  某些国家,比如伊朗,对照奥巴马和鲍宗理的话,会不会以为奥巴马私下亮出了两霸主宰世界的算盘,而中国出于公义公开拒绝?这不是让奥巴马显得很难看吗?某些小心眼的美国人,甚至会以为是红朝故意耍手腕,故意要让奥巴马显得很难看。

  地球村村长登门拜访,表示可以考虑党的领导,垦请党妈妈出马任支书。这样一个客气的 offer,即使不接受(阿妈妮确实没有准备好,思想上基本无准备),也要答得有技巧。答得不好,人家要改变策略;答得不客气,人家也会不客气,甚至要报 复。懂英文的姜太公在,应该能处理。处理得好,即使美国在已经拖延之后仍然要卖武器给台湾,即使奥巴马在已经回避之后仍然要见吐蕃佛王,细节上可以有很多 讲究的。

  奥巴马这次访华,美国舆论无论左中右,齐齐喝倒彩。美国人觉得基本算失败。

  要沟通,类序很重要,理解他人的类序很重要。然后学外文的好处就来了。中文有中文的一整套类序,英文有英文的一整套类序,如果两套类序你都学到了,你的新类序是什么样的?——那是两个旧集合(按某种定义)的乘积啊,新集合里的分类元素,比旧集合不知增加了多少倍。

  再看那个英文诗选索引的例子。如果将作者索引和首行索引相“乘”,两个旧索引之外,你又得到两个新索引。(作者索引)×(首行索引)是作者名字之下, 列着被选之诗的首行;(首行索引)×(作者索引)是首行之后标明了作者的名字。这些信息,如果用旧索引,你得翻到旧索引给出的页码,才能查到。

  新集合的分类和排序远比旧集合细致,这就让人能够比较容易地观察到表面现象之下的细节差异。看到的细节多了,对事物的理解就比较全面,比较深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相应强一些。

  没有英文语境的经验,有些同学就会认为查“百度”是爱国表现。但你用英文,会发现英文 Google 比中文“谷歌”好用得多。比如说,用 Google 查莎士比亚剧本,最上面的是可靠的学术网站;用“谷歌”查一条毛语录的出处,最上面的却可能是某县级党组织的学习文章,有语录而无出处,即使有出处也不可 靠。这说明英语人有科学传统,他们对出处比较注重,按点击量排列出来的是可靠网站。这一条件在中文语境不存在,按点击量排列就可能跳出任何东西。“百度” 毕竟是本土网站,他们提供了一个自动占据高位但相对可靠的“百度百科”,在一个程度上解决了这个垃圾上浮的问题。写本文时老农核对一下,MQ同学的充分条 件定义就来自“百度百科”。但中文“谷歌”可能无法学,美国总部肯定反对:既是搜索平台又提供搜索内容,这在美国算不正当竞争,要被内容供应商——比如 “维基百科”——告进法院的,吃上反垄断官司。

  中英文两套类序相乘的结果,俺可以理解“百度”的做法,觉得确实有方便之处,所以人们说“内事不决问百度”。但老农更愿意看到搜索平台和内容创造的分 离,有更多的同级类与搜索平台并列,以保证信息来源多样化,而不是网上的东东都可以成为搜索平台的下级类,信息被一家控制。老农最愿意看到的是中国人也养 成工业民族注重细节的习惯,查资料讲究出处,否则,我们就只能无限期地“外事不决问谷歌”了。

  两套类序相乘后的新理解,还可以带来新启发。英文的 leader 可用于平级,如果会议扯皮,即使你是在场最小的官,也可以起“领导”作用嘛。会议扯皮,有利益之争,但也常常是沟通不畅。会计部门有他们的类序和术语,研 究部门又有另一套类序和术语。你拿出学外语时获得的技巧,翻译代换一下,打通 communication barrier。会议结束后,其他部门领导特地过来跟你握手。当着你的上司面,他一句话都不讲,但手心的劲儿在说:好小子,你TMD是个人才,我记住了。

  本专栏文章《你的尔尔中文》里提到的那位萨萨,在他写的《汉语,我只有对你哭!》一文中哇哇叫:“一个外国人晋职、升中学、上大学、考研究生、攻博,需要考我们汉语吗?”其实,别人不学你的语言,而你却学了他们的语言,打起交道来,你占大便宜了。

  中国人和美国人谈判,中国人用汉语协调,“现在按第二方案谈判”,一般没问题,对方听不懂。美国人要是彼此打招呼,Now let's go the plan B, 中国人一听就有数了。

  更重要的是,你或许能理解美国人的内在逻辑,反之则不然。然后美国代表团团长回家写日记,日记内容以后还要进入他的回忆录:“中国人厉害,我们的想法 他们都料到,他们的心思我们很难猜。这大概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很悠久的文明。”——学好了英语,还能以这样的方式荣耀中华文化,想不到吧?

 
 
  • 标签:洋文 文化 
  • Re:吴澧:进点洋文补脑筋
    szzwq发表评论于2010-2-19 14:29:11
    szzwq个人感想:进点独角兽资讯也能补脑筋~因为小编有眼光,贴上来的是精选,省了懒人好多劲,然后再去别处八卦。总之,喜欢这篇。
     
     
    Re:吴澧:进点洋文补脑筋
    幽篁发表评论于2010-2-20 2:53:34
    幽篁这篇文章是66贴的。
     
     
    给作者提个意见
    jolestar(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2-21 0:30:57
    jolestar(游客)给作者提个意见
    google的排序原则不是点击量,而是pagerank,相当于论文的引用次数。引用次数较多的应该比较重要,所以排在前面。
    谷歌和google的差距不是搜索技术的问题,只说明中国的大多数网页没有链接原始出处的习惯。
     
     
    发表评论:
    载入中……
    独角兽资讯 © Copyright 2006-201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