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载入中……


载入中……
 
 
[随笔散文]发烧音响不为人知的传奇 
张杰 发表于 2009-3-15 21:45:00
 

杀入发烧音响大本营的中国品牌
  不要怪国人对本土品牌的发烧音响没有信心,即使发烧友也是动辄言必称柏林之声、英国声、法国声以及老美像海鲜一样的生猛声了。但往往烧友们正谈得起劲,若有人不识趣地提起国产发烧音响。他们的高温眼神便会暗淡下来,一脸不屑或无奈的样子,有点国人因此立马威风扫地一样。
  扬眉吐气的机会终于来了――总部设于北京著名艺术区798的欧博音响终于替国产品牌发烧音响出了一口恶气。短短几年,欧博公司的CD唱机、HIFI功放、音箱、LP唱机,竟然频频在英国、法国、德国、美国等这些发烧音响老牌帝国主义大本营拿回最高奖和专业杂志最高音响产品推荐的地位:美国ENJOYTHEMUSIC年度蓝音符最高奖、德国IMAGE HIFI年度最佳数码音源大奖、美国6MOONS蓝月亮奖、欧博Consonance Eric-1获Revue Du Son & Du HOMECinema五星推荐、法国《音响与家庭影院》杂志五星推荐、台湾《音响论坛》杂志推荐等,简直有些让人眼花缭乱。更过分的是,不久前一个德国发烧音响考察团,竟然一次性买走了欧博的Consonance Eric-1音箱的所有库存。在去年北京国际音响展上听到这个消息后,我赶紧打电话给朋友:“你真幸运,成了这个音箱型号的最后一批国内用户,这个型号被德国人全部买走后就要停产了!”
  一个东方陌生面孔让那些蓝眼睛发烧老大们竖大姆指,的确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
……

 
 
 
[随笔散文]可怜的张巴赫 
张杰 发表于 2009-2-28 11:53:00
 

  张巴赫上学后每天的时间安排大体是这样:周一到周五早晨不到七点起床去上学,中午十一点半左右回到家里,休息大概五到十分钟去练琴,一直到吃午饭一点半左右。下午五点放学,到乒乓球馆练习球,大约要练到六点半至七点左右。回到家里赶紧做作业,好在现在作业很少基本没有,便是练琴。除了吃晚饭,要练到晚上八点半,才可以看半个小时动画片。午饭和晚饭时间要看世界大师的钢琴演奏DVD,有时他练得好了会在其中一顿饭中间放动画片作为对他的犒赏。周六上午九点半去上钢琴课,原来是九点担心他睡眠不足向后推了半小时,这样上午他可以睡到八点半。下午同样是练琴和写作业时间。周日上午可以多睡一会儿,吃过早饭开始练琴。下午去球馆练球。那是一个几十平米放了六张乒乓球台的球馆,因为它是这里惟一的一家,没办法选择,加上老师极糟糕和不负责任,应该说是世界上最差的乒乓球馆了,好多孩子因此都不去学球了,但总比没有要强得多。张巴赫现在喜欢乒乓球多于钢琴,因为练球是和许多孩子在一起,练琴则需要自己独自辛苦,他可能害怕孤独。现在他练琴的问题是手因为小而没有力量,要达到所要效果就容易不恰当地用劲,手有些僵硬,现在僵硬这一点好多了,但还没有完全解决,因为他练琴时手和手指从来都不抬起来,弄得钢琴和手的关系很紧张,像一个人说话唱歌没有得到充分的呼吸和断句一样。
  把张巴赫的作息看一下的话,发现竟然没有休息和玩的时间,应该安排一个周末出去玩一下。好可怜的张巴赫。有时他会跑过来告诉我说有点累问能不能看一会儿动画片,我说当然可以他就很高兴。其实,也想让他自由一些,但看到这么严重的生存压力就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恐惧感。
……

 
 
 
[应许之地]2009新年祷告: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 
张杰 发表于 2009-2-9 23:10:00
 

张杰

  “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林后5:17)
  主呵,过年这几天,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这句话反复在大脑出现,谢谢你赐给孩子这样的话语。我不知道为什么,只有把它记下来。我知道是《圣经》上的话,也知道它是神的忠实仆人保罗说的。我对《圣经》还没有熟练到像牧师一样,一下就能说出它的具体章节。我甚至连原文是怎样的,都无法记准确,这是对主的亏欠。前几天,因为一句经文出处,曾打电话给教会的牧师姊妹。这次不好意思再问了,一是觉得羞愧,一是觉得不应该老是麻烦人家。便到网上按大致的意思搜了一下,按照搜索的结果按图索骥一样,在《圣经》上找到这句话,赶紧把它抄下来,记下它的出处――出自哥林多后书第五章第十七节,这样才放心地去吃那天的早饭。
  主呵,我知道你对孩子的保守。新年前的一段时间,我为生计奔波几乎耗尽了最后一丝体力。年前几天才回到家里,在床上一连躺了好几天连动都不想动一下。加上春节所无法避免的交往,真想一躺下就不再起来。年后一连四天几乎连楼都不下来,除了陪张巴赫到住处的前面广场上转了一圈,我几乎想从这个热闹的世界里消失,连我自己都惊讶竟然还有如此昏睡的能力。我像一块浸透水的海棉一样,消失在时光黑暗的大海里,既不想爬起来,又不想哪怕为此动弹一下。但是,主,我知道你在一旁心疼地看着,等我在你的爱一点点复原。
  这句话为什么老是在大脑里呈现,开始时我并没有留意,后来它引起我的重视。我想到了神对人的拯救――一个信息老是在大脑里闪现的话,这个信息大概应该是重要的,尤其对于不期然处于昏睡中的人来说。
……

 
 
 
[影视评论]2008,中国电影的三种表述方式 
张杰 发表于 2009-2-5 20:35:00
 

                       女性主义抑或女权主义
  “我是独生女,但我可不是什么独身主义者”这是2008电影《桃花运》里女主角之一的开场台词。她把自己一直到28岁还没有交到男朋友,自觉地按照这个时代的标准划为一种个人命运的沦落。这里无意评价女主人公的世界观和时代精神的特征,但我记得这种说法如果放在7、80年代的中国农村或者更早的年代,更多的应该是表达属于男性的危机感。一个农村青年如果到了27、8岁还没有说上媳妇,基本上表明对他的生命来说大概显示了一种致命的危机。这种事情如果发生在谁家孩子身上,这家大概上下几代人都会跟着焦急和不安,甚至在公共场合抬不起头来。这种情况用电影中的台词来说,就是“这可是当今时代非同小可的奇闻”。这种现象现在发生了时代性的角色转化,它往往发生在当代“白骨精”群体身上(白领、骨干、精英)。女性的这种感情景况如果在二十年前,一是更多的因被遮蔽而不可能成为话题,二是即使成为话题也不可能成为正式的社会性话题,比如成为一部电影的主题等。她们的存在被另一种更为强大的声音所遮盖――一种强势的男权主义,女性的声音因此被抹去了,被视为一种类似空气似的不存在。《桃花运》所使用的则全部是女性主义的表达方式,这反映了一种时代价值标准的社会变迁。
  说《桃花运》是一部女性主义影片并不仅仅基于这一点,它还有更多女性主义的敏感点。
……

 
 
 
[随笔散文]面对苦难与时光的姿势——记北京知青网纪念上山下乡四十周年联谊会  
张杰 发表于 2009-2-4 15:29:00
 

                 天下知青一家亲

  2008年12月19日,北京知青网在玉泉营南的北京热带雨林酒店举办纪念上山下乡四十周活动。据北京知青网不完全统计,来自北京各地知青共62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参加人员爆满的场面大有40年前上山下乡时的激情,仿佛再现了一代知青激情豪迈的历史场景。到达纪念活动现场时,热带雨林酒店的服务员告诉我:知青纪念活动现场已因人满为患不再接待来宾了。我辗转找到北京知青网站长兼总编姜成武先生,才得以参加此次活动。姜成武先生祖籍北京昌平,出生在西城区。1969年从北京第42中学到吉林镇赉县上山下乡插队7年,后被抽调到石油部管道局所属的部门工作。1984年回到北京。先后在北京制呢厂、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编辑部工作。1996年下海至今。2006年7月,自费筹办“北京知青网”,为北京和全国的知青,建立了一个自由交流沟通的平台。


……
 
 
 
[读书笔记]精神正常的姿势――读王开岭《精神明亮的人》 
张杰 发表于 2008-12-22 21:30:00
 

  

  前些天一个有阳光的周末下午,我在北京一个叫做诗意栖息住宅区的王开岭家里,看到了平常因为忙碌难得能够在客厅里晒太阳的他。那个下午听他谈了很多让我感触很深的话,我离开的时候对他说没有把他那些话录下来真的很可惜。尽管我带着录音设备,但没好意思把它拿出来。那是一些自然真实得让人不好意思把它们录下来的话,像面对一副真实自然的面孔你不好意思打开摄像机一样。
  到央视做社会纪录栏目指导之后,他忽然忙起来,我平时就不再忍心去剥削他的时间,所以很少见面。这几年和开岭几次难得的见面里,听他说的最多的就是“正常”这个词。他说在北京生活有一个好处,就是很容易让人还原为一个正常人,并非像在其他地方活在一种阶梯状的扭曲变形的等级系统里活得不自在。在北京谁都可以不管对方是谁,谁都可以不看着对方的脸色说话,不按照对方的意思办事。走在马路上,谁都可以不管你是否是一个名人。他说那没意义。他的话一度让我感到有些困惑和陌生,因为我在自己思维空间里甚至无法与那个写出无数优秀文字的他建立一个对应关系。后来明白了,这两个字背后几乎隐藏着他文字的所有秘密――一个人首先必须是一个正常的人,也只有一个正常的人才能写出一些优秀的文字。我奇怪他为什么总是喜欢谈正常这个简单的问题,因为他在提醒我们处于一个需要正常的时代――我们已经不正常得不知道自己不正常了。这个在一些人看来十分简单的问题其实并不简单。
  在开岭那些具有撼动心灵的文字面前,很多人都没弄明白这一点,一度沉浸于易于让人激动的文字表象之上。我也很长时间都没有弄明白隐藏那些文字力量的真正原因。
……

 
 
 
[音乐赏析]爱音乐 爱欧博  
张杰 发表于 2008-12-12 11:13:00
 

  今年10月的一天下午,陪教会里的姊妹一起,到位于北京大名鼎鼎的艺术区798军工厂里的欧博音响(Opera)去买音响。与前几次去不同,这次我见到了在我心目中的偶像级人物――欧博音响的老总刘士辉先生。这多亏了教会的grace姊妹――那天我们在谈论组织教会活动的事情时,她告诉我可以去798做音响公司的同学那里去作一次音乐敬拜。但据我所知,整个798只有一家音响公司,就是我曾经去过并亲见刘先生正为器材调整摆位的欧博音响。只是那次我在旁边足足站了五分钟,最后没有忍心打扰刘老板而多少有些遗憾地离开了。我赶紧问grace姊妹:你说什么,你说的是欧博音响吗,你和欧博音响的老板刘士辉先生是同学?当听到grace平静而肯定地回答时,我至少足足有3秒钟处于呼吸抑制状态。
……

 
 
 
[随笔散文]周晓枫:以举重若轻的方式移动文学 
张杰 发表于 2008-12-9 18:56:00
 

  新散文标志性作家周晓枫大学时代的闺中密友方希女士,在一篇叫做《色调》的文章里,这样描述她这位日后成为作家而对当代散文具有推动作用同学的在校表现:“晓枫打破了我狭隘的假想,她齐整、时尚,并且热心、玲珑、礼数周全。她的优雅像一支含蓄的烛,使人有由衷的亲近和信任。她对人相当周到,容易让人把她归入别无其他技艺……上大学的时候,晓枫一眨眼的工夫就能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打开局面,广受欢迎,从教授到楼道里打扫卫生的阿姨,从作家到楼下看门的大爷、卖包子的小贩和保卫处凶神恶煞的保安,看见她都眉开眼笑,跟亲戚似的……她曾经是很多人的密友,我一直留意观察她是如何做到的,最终得出了结论:尊重、慷慨和泛理解主义。”
  我倒愿意把方希所说的周晓枫的这种能力看成是她与文字关系的一种形象性比喻。可以说,她与文字的关系,如同那些一看到就眉开眼笑的教授、打扫卫生的阿姨、作家、看门的大爷、卖包子的小贩和凶神恶煞的保安一样,一直保持着一种非常高的融洽度。正是这种良性关系,保证了周晓枫的散文可以一种举重若轻的方式一点点移动文学的边界,也正是这种关系让周晓枫没有像一些人一样扳起一副一本正经的文学面孔。一个以文字为生的行当首先要与其赖以为生的语言环境搞好关系,这是一个作家之所以成其为作家的最基本保证和最良好习惯。不然,动辄和文字形成一种呲牙咧嘴的紧张对峙关系,除了对作家和文字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之外,最后难堪的还是作家本人。周晓枫似乎本能地看到了这一点,这是她作为作家的一种天性直觉,说明她有着近乎先天超人的语言能力和理性。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31页  8篇日志/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