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安徽古战场》
晓路 发表于 - 2010-11-13 13:50:00

如果你被题目吸引,进来打算了解一下安徽古战场,我向你道歉。因为题目虽然叫安徽古战场,我却不是要写安徽古战场。我要写的是二十八年前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本题为《安徽古战场》的书。那本书的封面是我题的字。

那是我在复旦读大学的时候。读大学的时候,同学中没有一个人知道我们家的背景,也没有人知道我书法方面的专长。我自己好像也不愿意和对书法没有半点了解的数学系同学谈论书法,也没有兴趣和学校里书画社的同学来往。一九八一年我第一次参加了上海市书法展览,后来参展作品在书法杂志上登了,我也没有告诉学校里任何人。和复旦书画社一些同学来往并参加他们组织的展览是我一九八二年初开始读研究生之后的事情了。

我们家弄堂口有一个修皮鞋的老皮匠,几十年来不管刮风下雨,都在摆摊修皮鞋。老皮匠住在陕西北路上新闸路朝北方向的一条弄堂里,不住我们弄堂,但和我们弄堂里每家人家都比邻居还要熟悉。我们家来往客人多,老皮匠基本上都知道哪些人是来我们家的。老皮匠的儿子很有出息,是文革前考上的大学生,但我从来不知道老皮匠的儿子是干什么的。

记得有一次周末从复旦回家,我祖母告诉我说,我们弄堂口老皮匠说他儿子要来找我,有事要我帮忙。过些日子老皮匠儿子到上海来了,但我在学校,没见到。原来老皮匠儿子是安徽教育出版社的编辑,他要我给他编辑的一本书题字,就是安徽古战场五个字。我写了不少,一直到满意为止。其实这五个字不那么容易处理。开始总是把安字写得和其他字一样大小,看起来安字就觉得小了,镇不住。后来把安字写得大一些,才觉得效果好了。写好字就交给了老皮匠,很长时间没有音信,也就忘记了。等到我读了研究生,有一天我回家时我祖母给了我一本书,说是老皮匠儿子给我的。这就是《安徽古战场》这本书。书的封面是老皮匠儿子设计的。那是我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字在书法作品集或书法杂志以外的地方印出来,效果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多。翻开书,扉页的上面有老皮匠儿子这位编辑的名字,可是我现在全忘了,连姓什么都记不起来了。封面题字是黄晓路,那是因为我们家都叫我晓路,我们弄堂里所有人也都叫我晓路,老皮匠儿子也只知道我姓黄,叫晓路,所以封面题字的是黄晓路。

为这本书封面题字的事情几乎被我忘得干干净净的,而我周围的人,包括我的家人,也几乎没人知道我曾经为这样一本书题过字。这是一本安徽教育出版书出版的书,曾获得安徽省首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作者是杨国宜,安徽师范大学的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生毕业,现在已经退休,八十多岁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从中国到美国,在美国又很多次搬家,我也不知道老皮匠儿子给我的书到哪里去了。时间久了,也就忘记了。因为下个月(2010年12月)10日开始,我将在我所在大学的艺术图书馆和一个画家丛志远一起做为期半年的展览,展出我的书法,丛志远的画,所以这些天在整理自己的书法作品。整理时突然想到我在大学读书时曾为这本书题过封面。书虽然已经找不到,但现在网路发达,于是上网搜索。

网上一搜索,果然搜到了,还有网上在卖的旧书照片,可以看到我的题字。这里是几张照片:


  • 标签:书法 历史 书籍 
  • Re:《安徽古战场》
    吉霞(游客) 发表于 - 2010-11-14 20:17:01
    吉霞(游客)安徽的古场很多,我八三年比黑龙江到安徽淮北上学,在淮北呆了四年,那里最著名的就是皇藏峪,说是刘邦被项羽所追,藏身于此洞,离淮北60里跑,我们硬是骑车去,骑车回,去时,我还带着一个人,回来,自己骑回,那时,可都是男生骑带着女生,而我,是唯一(好像是,数了数,好像是我一个女生骑车),其他都是男生,而且,当时,好像,也没几个女生会骑车的,并且,女生本身也少。安徽古战场真是多,什么拴马石,皇藏峪,还有其它,我得记《清明》上登过一组“行走淮北”,主要说得都是战场!前几天,我的辅导员来,吃饭,说起安徽给中国人的贡献来,主要就是说给中国人民输送了若干领袖!并说起原因,就是安徽自古多灾多难,穷,所以,就得斗争,斗争经验非常丰富,所以,造就了一批官,也有道理!
    以下为晓路的回复:
    这本书我没事时看过不少遍,都是些很有名的战争的战场。只是那时我还没有去过安徽,所以看来全是纸上谈兵,对书里描写的古战场没有真实的感觉。后来去了安徽一些地方,才觉得如果这些古战场都能去走一走应该是很有意思的事情,等于是走回到历史里面去了。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安徽古战场》
    妈妈(游客) 发表于 - 2010-11-20 16:12:31
    妈妈(游客)晓路:
    你给老皮匠儿子题写《安徽古战场》封面,这件事我一点也没有印象,看到封面照片,现在还是想不起来。老皮匠姓蒋,儿子小名叫万金,这个应该没记错。在当年我们弄堂里,大家都知道你的毛笔字写得好,可谓“有口皆碑”,万金是慕名而来的。到今天,隔壁91岁的景怀琦老中医和90岁的景家姆妈,还常常说起你在读中学时,从不到弄堂里“白相”,而是每天在家练字,奶奶告诉他们,一练就是四五个小时。你的基础就是那时候打下的。你16岁时为父亲代笔,
    给中央联络部部长李一氓书眉题签,家里保存有几张底稿,
    只是一下子翻不到。想到这些,觉得很有意思。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