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青年马克思致敬 
王开岭 发表于 2010-7-15 1:05:00

马克思用以捍卫出版自由的剑,比在他之前和之后的任何政论家都更为光耀和锋利。

——(德)费·梅林《马克思传》

青春期,他们没能把我培养成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这是最好的机会),现在回头想,他们是很不称职、很不负责的。我说的他们,是教马列课的老师。我的专业是政治思想教育,按说,培养初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其首要任务。或许,他们也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只是混饭吃罢了。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学生成不了马克思主义者——这一事实并不着急,很无所谓的样子,这太不像一个传教士了。

其实,他们完全有机会让我这样的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尤其正值激情飞扬、心性热辣的季节,趁一个人精神发育旺盛、饭量大的年龄,哪怕只做一个短期的、初级的信徒(当然,我最终不会成为任何政治信徒,而只会成为生命信徒、自然信徒或艺术信徒)。何以这么说呢?

我生性是个抗拒权威的人,无限自由,乃我崇尚和迷恋的东西。青春期排斥马克思,并非我读懂了老人家,而是因为他高大的身躯挡住了光线,他太权威了,是参天树冠,是太阳神。数年后,一记偶然,当我如痴如醉读完一组文摘片断时,大惊失色,作者竟是马克思!青年马克思竟如此绝对和彻底地鼓吹自由!我心中的自由!

“没有出版自由,其它一切自由都是泡影。自由的一种形式制约着另一种形式,正像身体的这一部分制约着另一部分一样。只要某一种自由成问题,那么,整个自由都成问题。只要自由的某一种形式受到排斥,也就是整个自由受到排斥。”

“由于人民不得不把具有自由思想的作品看作违法的,因而他们总是把违法当作自由,把自由当作非法,而把合法当作不自由。书报检查制度就这样扼杀着国家精神。”

“政府只听见自己的声音,它也知道它听见的只是自己的声音,但是它却欺骗自己,似乎听见的是人民的声音,而且要求人民拥护这种自我欺骗。”

“治疗书报检查制度的真正而根本的办法,就是废除书报检查制度。”

天哪,马克思竟说过这样的话!真是震聋发聩!大学里怎么没人告诉我呢?是故意不告诉还是漏掉了?他们觉得这些青春论调在其巨著里微不足道?

我想,仅凭这样几段话,年少的我即会恭恭敬敬向作者鞠躬,即会无比地喜欢上他,甘愿做其门徒,做一个学马著积极分子。你听,说得多好,多么激情澎湃、富有诗意——

“你们赞美大自然悦人心目的千变万化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和紫罗兰发出同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要求世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精神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欢乐光明,但你们却要使阴暗成为精神的唯一合法的表现形式,精神只准披着黑色的衣服,可是自然界却没有一支黑色花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7页)

实在出乎意料。如此纯粹地吹捧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绝口不提“真理权威”和“统一思想”,若隐去署名,我以为是某个被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所批判的家伙写的呢,比如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个人主义、“托派”或“资修”分子等。

奇怪啊,当年怎么就没人向我大声朗读它们呢?这可是马克思的政论处女作啊,是他向全世界吹响的第一波号角啊!而且在《马恩全集》里,它们联袂占据了开篇位置,一个排卷首,一个排第三,写作日期也仅隔两月。它们太该成为我的开学第一课了!这样的课堂,怎么会有人磕睡呢?除非是一头猪。所以,我觉得我的马列教师很失败,很失职,他们有意无意屏蔽了马克思最好的东西,最有号召力和让人信服的东西。是失明还是选择性失明?我不解。

两文分别是:《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和《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皆诞生于1842年春。那一年,马克思才24岁。

事情如下——

早在1819年,普鲁士政府就颁布过一个书报检查令,声称“出版自由只要没有坏人参与就是美妙的东西。”1841年12月24日,普鲁士政府颁布了新的书报检查令,其中道:“对政府的措施所发表的见解,其倾向首先必须是善良的,而不是敌对的和恶意的。为了对二者加以区别,就要求书报检查官具有善良的意志和鉴别能力。与此相适应,检查官也必须特别注意准备出版的作品的形式和语调,如果作品因热情、尖锐和傲慢而带有有害的倾向时,应禁止其发表……承认公正而善意的政论是重要且必需的。”
  新法令的颁布,让不少人油生错觉。《莱茵报》刊文道:“新的书报检查令使我们充满了巨大的快乐,也充满了新的勇气和信心;虽然我们还没有获得出版自由,但是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法令,这个法令如果得到正确理解和运用,将对政治生活的发展起无限的促进作用。”

24岁的马克思,洞穿了新法的虚伪,奋笔疾书,于1842年2月完成了自己的第一篇政治檄文:《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接着,他又就此话题续写了《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

言论自由,是马克思的第一声呐喊,也代表了这个年轻人对世界的第一个诉求。6年后,这种自由理念被他带入了《共产党宣言》,在那个影响力仅次于《圣经》、将改变世俗社会进程的小册子里,他宣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也是迄今为止我认为他说过的最闪光和浪漫的话。鉴于此,我对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动辄把“自由”和“个人”视为社会主义敌人的做法(比如反自由主义、反个人主义)感到费解。按说,马克思大脑中的“自由”成分和含量比谁都多,尤其“绝对自由”的浓度,甚至超过了约翰·弥尔顿、洛克等前辈启蒙者。那些自称马克思弟子的人和红色革命者为何视而不见呢?是没有读过还是不以为然?

在青年马克思看来,书报检查制度不具任何合法性和道德可靠性——

“法官和书报检查官的差别多大呵!检查官除了上司就没有别的法律。法官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法官最多可能表现出个人理性的不可靠,而检查官表现的则是个人品性的不可靠。在法官面前受审的是出版物的一定过失,而在检查官面前受审的却是出版物的精神……检查官不仅惩罚罪行,而且他自己还捏造罪行。”

“出版自由本身就是思想的体现、自由的体现,就是肯定的善。与此相反,检查制度是不自由的体现,是以表面的世界观来反对本质的世界观的斗争,它只具有否定的性质。”

“政府所颁布的法律本身就是这些法律使之成为法律的那种东西的直接对立面。”

“惩罚思想方式的法律不是国家为它的公民颁布的法律,而是一个党派用来对付另一个党派的法律。追究倾向的法律取消了公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这不是团结的法律,而是一种破坏团结的法律,一切破坏团结的法律都是反动的;这不是法律,而是特权。”

马克思给处女作小心翼翼注上标题:《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然后寄给了青年黑格尔分子阿尔诺德·卢格主编的《德国年鉴》。不出所料,它遭到了书报检查官的拦截。为突破封锁,翌年,卢格在瑞士出版《德国现代哲学和政论界轶文集》,该文被收入第一卷。

24岁的马克思,在处女作的结尾感慨:

“当你能够想你愿意想的东西,并且能把你的所想说出来的时候,这是非常幸福的时候。”

是的,这是非常幸福的时候。

可就是这种心口一致的幸福,在后来的岁月和国际共运史上,却蒙受了双重剥夺:除了专制政府一如既往的围剿,又遇上了阵营内部的团结性封杀。尤其“十月革命”后的红色威权,尤其列宁之后的斯大林时代。那些声称最嫡系、最合身地继承了马克思衣钵的人,在新闻和表达自由方面,公然操起了被导师诅咒的剪刀和锁具……早在此之前,晚年的恩格斯就对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压制言论的做法予以斥责,他说:“难道我们要求别人给自己以言论自由,仅仅是为了在我们自己队伍中又消灭言论自由吗?”在给拉法格的一封信中他说:“所有这些先生都在搞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曾经说过:‘我只知道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大概会把海涅对自己模仿者说的话转送给这些先生们:‘我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可以说,马、恩的自由基因,在以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和工人阶级为旗号的政治实践中——从西欧到俄国和中国,从德国社会民主党到布尔什维克,从李卜克内西、卢森堡、普列汉诺夫到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是渐次保守、逐代弱化、层层减量乃至走向反面的过程。这个轨迹,若刻薄一点,确可称之从“龙种”到“跳蚤”。这记转身,多位于反对党变成执政党之瞬间。

法国政论家路易斯·博洛尔在《政治的罪恶》中说:“只有当取得政权的人将他处在反对派地位时所表明的自由原则付诸实施时,才有可能相信他的自由主义的真诚。”

晚年的陈独秀也意识到了这点,在最后几封与友人的通信中,他把衡量民主的关键定位于有无“反对党之自由”。

马克思的精神航线是从“自由”起锚的,《共产党宣言》更把“自由”许诺到了极致。马恩学说能有那么大的世俗号召力,应归功于“自由”“正义”“公平”“保障”“解放”这些核心词,尤其“自由”之说,不仅对社会底层和劳工有用,更对知识分子和理想主义者有着大魅惑、大激励。

遗憾的是,很多时候,马恩的原著精神在它的信仰属国并未被忠实地传播和诠释,它时时、处处被误解和漏读,被各路诸侯随意剪裁、篡改,被许配给了五花八门的“国情”“特色”。最终,它成了各取所需的兵器库:镰刀、斧头、棍棒、胡萝卜、糖衣……一应俱全。

或许,马克思预感到了自己将作为历史资源被未来政治争夺和利用的危机,去世前他不止一次地抱怨:“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不承认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

这句话,这个事实,从未有人告诉我。我也错过了崇拜马克思的机会。其实,这是个很好的机会,这句话本身就是个很好的机会。一个憎恶和警惕个人崇拜的人,一个拒绝政治神话和威权的人,本身就值得信任。

对于马克思,像我这代人和这类人,会经历两次阅读:一次是漏读、误读,一次是补读、正读;一次是被人断章取义地领读,一次是原汁原味地自习。前者是加了大量配料被煮熟、咀嚼后——盛在汤勺里、专门喂病人和婴儿用的;后者则属私人意义的觅食,乃饥饿者主动采摘的鲜蔬——地地道道的正宗。“送来”和“拿来”,不仅感受有别,甚至彼此歧义得令人吃惊。我终于醒悟:马克思观点和马克思主义不一样,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者不一样,革命思想和革命行动、头脑风暴和阶级风暴不一样,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国家不一样……如果说前者的内涵是相对稳定和确指的,那后者则完全是一组变数,光怪陆离,难以捉摸。另外,读《全集》和《选集》感受也不同,读《全集》,会看到一副大脑的全貌、年轮、轨迹和细节——而不仅是“左脑”或“右脑”的侧面和局部造影,会看到一位真诚的、充满矛盾、激情和自我改造的19世纪思考者,而非一个超时空的免检的上帝。

我看到一份资料:1979年初,胡耀邦曾几次向党内同志推荐《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一文,甚至大声朗诵其段落。耀邦对大家说:马克思讲得多好啊!马克思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反对文化专制主义。我们不搞审查制度,但要像商务印书馆的书一样印上“版权所有,翻印必究”,作家的作品要“文责自负”。至于有错怎么办?我看可以通过民主讨论,通过平等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作家加强自己的责任感去解决。

这是一位诚挚的读书人,真正用心读马克思的人。

1999年,由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发起,举行了一次校内推选: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第一思想家”?投票结果显示:马克思位居第一。随后,英国BBC广播公司又以同一话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集选票,结果揭晓。排名前十位的依此是:马克思、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阿奎那、霍金、康德、笛卡尔、麦克斯韦、尼采。

说实话,这份榜单让我吃惊,若在近半个世纪的中国大陆搞评选,自无异议,但在全球范围内,尤其经历了东欧事件和苏联解体之后,社会主义的精神导师尚有这么高的人气,出乎意料。

但随后,我也明白了,这份结果其实印证着某种东西:除却那些过于激烈的阶级论和革命论,除却那些被历史遮蔽、误解——被各国政治家篡改、讹传的因素,马克思的很多价值观,皆有稳定的普世性和现实意义;尤其他以自由、公平和正义为核心的人道主义论述,他对垄断资本、血汗工厂、经济危机的解剖与批判,皆对20世纪欧美国家的社会预警和制度完善有着莫大启示和鞭策力。在促进劳工福利、再分配调节、社会保障系统、弱势群体的权益维护等方面,马克思是有大远见、大贡献的。

我离开校园已10年有余,虽不敢称成熟,但体内已积淀了一定的理性,再想把我塑造成一个政治信徒,难矣。但回头想,至少有那么几年我是很容易成为一个马克思拥趸的,若遇到称职的老师,只消让我及时遇见上述两文即可。凭我青春的亢奋和对自由的溺爱,定会迷恋上他,就像当年无数青年投奔延安“宝塔山”一样——那是青春很难拒绝的东西。有本书,笑蜀编的《历史的先声——半个世纪前的庄严承诺》,集结了1941年至1946年间《新华日报》和《解放日报》的重要文章,翻开它,仅凭那些充满“民主、自由、普选、天赋人权”的标题,你就会被燃成一团火,就不难明白这个窑洞里的反对党为何会闪闪发光,并最终夺下了江山。我就想:若生在当年,自己恐怕亦会像灯蛾般不顾一切地扑向它,投奔它。也许,胡适、鲁迅可以拒绝,但一个青春期的理想主义者没理由拒绝,哪怕仅仅是声音和光影的诱惑。就像女人无法抗拒香水。

可惜了,在我年轻时,没遇见如耀邦先生那样隆重推荐文章的人,那样深情的朗读者。于是这世上少了一个马克思主义后生。

2001年6月

(整理文稿,意外发现十年前旧文,历次结集时皆未能如愿“入选”,幸好今日看来仍不过时。换之标题,权当“新作”。)

 
 
  • 标签:马克思 新闻自由 
  • Re:向青年马克思致敬
    天下(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7-15 1:19:19
    天下(游客)毛不过是一个伪马克思主义者,魔鬼暴君罢了。
     
     
    Re:向青年马克思致敬
    疯鬼狂魔(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7-15 5:32:17
    疯鬼狂魔(游客)人类就是因为有这样十个人的说法,或者叫精神思想,人类才会疯狂掠夺自然,疯狂战胜地球,疯狂的毁灭人类自己赖以生存的公共关系,疯狂地毁灭人类共同的生存环境,人类还自以为是理性,自以为叫科学,自以为找到了真理,看到了光明,有了创造的智慧,还自以为是正确的发展方向。如果能站在宇宙自然的高度和深度上看一看,用人类自己的话说:就叫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人类永远不会得到正确的不走向毁灭的自然之路。
     
     
    Re:向青年马克思致敬
    游客(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7-15 14:51:43
    游客(游客)真是难以置信,马克思竟这样说过!!我的大学马列公共课也没人给我讲这些。
     
     
    Re:向青年马克思致敬
    knight(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7-15 18:30:20
    knight(游客)我们教育中所被接受的马克思不是继承 没有批判(西马、新马) 而是被庸俗化的马
     
     
    Re:向青年马克思致敬
    蘑菇豆丁(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7-16 1:31:45
    蘑菇豆丁(游客)作为同个专业的我,看了这段文字,简直风中凌乱了……
     
     
    Re:向青年马克思致敬
    ……(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7-16 3:48:39
    ……(游客)呵呵,正确理解作者写作此文的良苦用心啊,建议政治思想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认真学习,用马克思新闻理论武装自己!建设好有中国特色、更有世界特色的社会主义!
     
     
    Re:向青年马克思致敬
    fxren发表评论于2010-7-16 5:29:50
    fxren这两篇是标志着马义形成的东西,以前什么权威书上说过的

    老毛大约没读过,胡耀读过无关宏旨,79春,西单墙被和谐,邓提出了四个坚持
     
     
    Re:向青年马克思致敬
    不死的火焰(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7-17 0:50:37
    不死的火焰(游客)向王开岭先生致敬!
     
     
    Re:向青年马克思致敬
    草(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7-22 19:33:22
    草(游客)写的太好了!!!
     
     
    Re:向青年马克思致敬
    明眸(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7-23 15:05:08
    明眸(游客)当年,甚至现在,我们都被当成了婴儿,被喂养着.......
     
     
    Re:向青年马克思致敬
    老渔民(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7-24 16:40:47
    老渔民(游客)“在这革命中,我们必须把人们心中的魔鬼唤醒,以激起他们最卑鄙的激情。”
    ———卡尔.马克思
    摘自:http://bbs.loves7.com/viewthread.php?tid=64217&highlight=
     
     
    Re:向青年马克思致敬
    如嫣(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7-24 20:56:45
    如嫣(游客)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被篡改和腰斩了,成为当权者的实用主义哲学!
     
     
    Re:向青年马克思致敬
    南园北泽(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7-25 14:25:08
    南园北泽(游客)向开岭致敬!
     
     
    Re:向青年马克思致敬
    11(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7-28 5:10:10
    11(游客)制造假药方的和制造假药的一路货色
     
     
    Re:向青年马克思致敬
    遗忘的时代(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7-31 0:02:27
    遗忘的时代(游客)先生好文!我拿去转了,让更多人学习!把马克思神话和妖魔化都是历史的悲哀!所以有人说,西方受益于左派,东方(中国)受益于右派!
     
     
    Re:向青年马克思致敬
    在胡子(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8-4 23:06:45
    在胡子(游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强权即公理.权力斗争以打着马克思旗帜的封建主义国家为最历害.
     
     
    Re:向青年马克思致敬
    在胡子(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8-4 23:43:43
    在胡子(游客)我现年85岁,学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总以为它就是单纯的斗争哲学,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从肉体上消灭阶级敌人.像红色高棉的大屠杀.苏联的大清洗,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就是马克思所创导的真理的具体体现.看了王开岭先生旳:向青年马克思致敬一文才恍然大悟.原来枭雄们是挂羊头,卖狗肉.玩了一曲愚弄人民的鬼把戏
     
     
    Re:向青年马克思致敬
    在胡子(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8-5 18:15:48
    在胡子(游客)马克思主义,成了某些独裁专制世袭王朝的遮羞布,与流氓结成兄弟,在国内横行霸道,民不聊生.对外则穷兵黩武.尽耍无奈.马克思地下有知,定难瞑目了!!1
     
     
    Re:向青年马克思致敬
    汶上大芦花鸡(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8-8 3:01:00
    汶上大芦花鸡(游客)下次去北京给你送几只芦花鸡去。好好的也享受一下美味
     
     
    Re:向青年马克思致敬
    2003111111112(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8-15 1:15:40
    2003111111112(游客)至少还留下了作者写这篇文,和我读这篇文的机会。历史好像被一只手攥的紧紧的,部分人从指缝中挤出来,透透气,抱怨几句,却也不能像马克思一样提出科学严谨成体系的理论来。噢,听到了么?历史在呼唤什么,已经隐隐听见冲锋前准备酝酿的低低声音的号角了!
     
     
    Re:向青年马克思致敬
    黎鸣(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8-16 4:51:53
    黎鸣(游客)“马克思的精神航线是从“自由”起锚的,《共产党宣言》更把“自由”许诺到了极致。马恩学说能有那么大的世俗号召力,应归功于“自由”“正义”“公平”“保障”“解放”这些核心词,尤其“自由”之说,不仅对社会底层和劳工有用,更对知识分子和理想主义者有着大魅惑、大激励。
    被“漏读”的才是马克思学说的精髓,『“自由”“正义”“公平”“保障”“解放”这些核心词,』使人类实现这些理想才是马克思为之献身的真正使命。马克思的最终理想和目标是解放全人类,如果革命的结果是一个阶级对其他阶级的剥削和压迫,那不是马克思的主义。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无产阶级自己。那些“无产阶级政治家”们是否该认真反思呢?
     
     
    Re:向青年马克思致敬
    杞人(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8-19 23:17:03
    杞人(游客)这个世界真奇怪。自称为资本主义的国家正在向社会主义进化,而在标榜为社会主义的国家里,却重复着原始资本主义血腥剥削的历史。每每想到这里,我就无比崇敬马克思。也向王开岭先生致敬。
     
     
    Re:向青年马克思致敬
    屠龙快刀(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8-30 16:56:07
    屠龙快刀(游客)马克思学说的精髓是,说世界上最好听的话,到达世界上最黑暗的地方
     
     
    Re:向青年马克思致敬
    假汝之名(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9-9 14:59:14
    假汝之名(游客)不识老马真面目,只缘不在此山中
     
     
    Re:向青年马克思致敬
    鱼爱莲(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9-9 20:59:44
    鱼爱莲(游客)“当然,我最终不会成为任何政治信徒,而只会成为生命信徒、自然信徒或艺术信徒)。”我相信每一个真正的诗人,作家,艺术家,哲学家,政治家,都是“无政府主义者”。
     
     
    Re:向青年马克思致敬
    皮皮(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9-11 22:05:21
    皮皮(游客)三十年前,学界在讨论人性和人道主义、异化、青年马克思和老年马克思等问题时,对王先生所引马克思的论断,都已经反反复复不知咀嚼多少遍了。估计王先生因年龄关系,撰文时(约十年前)对此尚了解不多。但责任绝不在王先生,而在某种“机制”:别说只让你知道马克思的这些话而不让你知道马克思的那些话,只让你知道马克思的这一面而不让你知道马克思的那一面,就是将马克思的“那些话”、“那一面”全都昭示于天下,甚至形成议论的热潮,最后又能怎样?时过境迁,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照样还是只让你知道马克思的这些话而不让你知道马克思的那些话,只让你知道马克思的这一面而不让你知道马克思的那一面,甚至使后来人连刚过去二三十年的事情都不知道。这种“机制”真是成功呀!直到今天,王先生写文章时引用一回马克思的以上论断试试,看那家报纸敢给你发?
     
     
    Re:向青年马克思致敬
    逼上梁山(游客)发表评论于2011-1-30 23:35:44
    逼上梁山(游客)雅科夫列夫《十字架的播种者》序
    本文原载《往事》第六十六期,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五日。
    《往事》编者的话:苏联的建立与解体,是二十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本期登出的两篇文章,就是对这个以暴力开始以和平告终的历史过程的回顾与反思。
    第一篇文章是一份极其沉痛的起诉书。它揭示了暴力革命的理论与实践,在俄罗斯是如何用人类、历史、阶级和人民的名义,打断历史的演变而造成种种灾难:消灭了俄罗斯民族的精华——她的精神和头脑,毁灭了她的思想和信仰,并代之以虚假的意识形态,它摧毁了民族的传统,扭曲了人民的品格,使人民生活在暴力、谎言、偏见和无知之中。
     
     
    Re:向青年马克思致敬
    逼上梁山(游客)发表评论于2011-1-30 23:38:07
    逼上梁山(游客)它指控人性中的黑暗角落,正是这种黑暗孳生了“领袖”和他们的帮凶,孳生了狂热的暴众和顺从的庸众,孳生了背叛、告密、迫害和杀戮等一系列罪行:“当你沿着布尔什维克七十年政权的阶梯,下到白骨成堆和血迹斑斑的地下室的时候,你对人的全部信念立即烟消云散。”
    作为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如何在实践的过程中演变为反理性反人道的制度?那些怀抱乌托邦理想的革命者,何以变成古拉格群岛的刽子手?
     
     
    Re:向青年马克思致敬
    逼上梁山(游客)发表评论于2011-1-30 23:42:05
    逼上梁山(游客)当人们自以为掌握了唯一的真理,并且强迫别人接受,马克思所说的“异化”便发生了。这种异化导致了目的和手段、动机和行为的背离,人不再是具体的、一个个的人,而变成了抽象的词:人民、阶级等等。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为了后者的利益可以牺牲前者。斯大林说,一个人的死是悲剧,一百万人的死只是个数字。这就是人被当作“类”来对待的结果。同时发生的还有权力对人的异化,没有制约的权力使人丧失了本性,在不把别人当人看的同时,自己也异化为非人。
    当马克思说“每个人的解放是所有人的解放的前提”的时候,当他提醒人们注意人的异化的时候,做梦也想不到他的自由解放的学说会异化为专制压迫的制度。
     
     
    Re:向青年马克思致敬
    逼上梁山(游客)发表评论于2011-1-30 23:43:50
    逼上梁山(游客)值得注意的是,如作者所述,即使在苏共二十大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并试图进行某种程度改革的背景下,领导层依旧以强力和镇压来解决党内纠纷与社会矛盾,专制制度的刚性与惯性使他们别无选择——放松就意味着垮台。
    但俄罗斯毕竟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毕竟产生过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普希金、果戈里和托尔斯泰,本期第二篇文章记载的,就是她摧毁这一违反人性的制度的历史瞬间。
     
     
    Re:向青年马克思致敬
    逼上梁山(游客)发表评论于2011-1-30 23:44:52
    逼上梁山(游客)在这一进程的关键时刻,旧体制的拥护者发动政变,几乎使国家又一次淹没在血泊中。俄罗斯民族最终选择了理性与和平,依照法制与民主的原则,决定了自己的命运。
    如果对比一下俄罗斯相隔七十余年的两次社会转型,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巨大差别:第一次造成了“千百万人头落地”,而第二次除了被政变者枪杀的三名青年,没有流血,事后除策划政变的人受到法律应有的审判,也没有发生报复行为。
     
     
    Re:向青年马克思致敬
    逼上梁山(游客)发表评论于2011-1-30 23:46:16
    逼上梁山(游客)历史证明,无论政治上有多正确,如果不意识到人的局限性,如果没有宽容和理性的精神,这样的实践既使成功,也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取得这一教训,人类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十字架的播种者》序
     
     
    发表评论:
    载入中……

    王开岭的博客©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