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碧空楼公告

载入中……


时光痕迹

载入中……


最新评论

载入中……


最新留言

载入中……


进入碧空楼

载入中……


关于碧空楼

载入中……


碧空楼藏宝


检索碧空楼




暗暗的死与他人的歌

舒芜 发表于 2008-12-30 1:09:00

  今年自秋至冬三个月,接连住了三个医院。起初是作为抢救病人送北大三院的,一进去就住进抢救室,马上发出“病危通知书”,性命危在旦夕,总算救了过来。脱离险境后又转了两个医院才回家静养。在家里仍然是基本卧床,必须起床穿衣挪步时,仍然少不了人扶将。幸好头脑还是清楚,于是广泛搜索架上案头随笔杂记短书薄册之类,枕上随意翻读,基本上都是看过的,重看之中往往有新的会心。书中联想到的,书外另想到的,自然还是以有关生、老、病、死的问题为多。

  在我性命危在旦夕进行抢救的那几天,若按一般医院的规矩,家属是不许在抢救室逗留的。北医三院的管理却比较人性化,星期二、四、六下午允许家属在抢救室逗留一个半小时,使我能够看见他们在身边来来往往,不像孤身一人密封室内那样有“这就是末日”的感觉。想来人的一生,无论帝王将相,英雄美人,曾经受到万众欢呼,万人瞻仰,到了末日守在他身边的,终归只有几个亲人。如果这时还剥夺他与亲人末日的相聚,那该是多大的反人道!所以鲁迅以“暗暗的死”为屠夫对牺牲者的最大的虐杀。他的小说《药》里面,革命者夏瑜始终没有出现,他在黑狱和刑场上的壮烈牺牲,只能在刽子手与愚氓的血腥交易、闲人们冷酷无聊的闲话中进行着,这是怎样的使人战栗啊!小说能这样写,影剧舞台上不大好这样写,只好索性以夏瑜为主角,写他在群众中慷慨激昂地演讲,群众听演讲时反映的强烈,在刑场上默默的愤怒。这样写也可以,可是比起鲁迅原来的入木三分,就大差其远了。

  当然,那些天我还不止是有家人儿女在身边,在京的几位朋友也到医院来探望过。他们看到我的垂危情况,心里当然明白这多半是向我作最后的告别,本来预期着迟早总有这么一天,终于到来了,可是嘴上当然不说,临行时还握手道珍重,约定我回家后再见。我当时可并没有朝这个方向多想,觉得我回到已经住了二十多年的那个家是不成问题的。我根本想象不出没有我的存在,那个家里可能是什么样子。有人说:从来没有听说叫花子自杀的,不论他怎样在死亡线上挣扎,形单影只,啼饥号寒,已毫无生人乐趣,可还是千方百计地挣扎。他们是要在这个世界上追求什么享受么?不可能。他们无非想象不出这个世界上怎么可能根本没有了自己,想象不出一个没有自己存在的世界。陶潜作的《挽歌》中有句云:“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意思是,送葬的各自回家了,其中也许有的亲戚余哀还未尽,别的人已经又唱起歌来了。人死了有什么可说的,不过是寄托躯体于山阿,和山陵同化而已。陶公千古旷达人,他才打得破这道关,这几句诗真是写尽了他的高旷襟怀。
 

阅读全文 | 回复(2)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标签:人生 
  • Re:暗暗的死与他人的歌

    老 鲁(游客)发表评论于2008-12-30 9:46:19

    老 鲁(游客)祝福您了!为你的健康长寿!
    您是万福哟!
    要懂不懂地读您的大作时,我还是个孩子;您倒大霉的时候,我还是小青年;现在我已是做不了什么事的老人了,您仍健康写作,这就是福呀,大大的福,比什么都强!这就是您的胜利!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暗暗的死与他人的歌

    方珂(游客)发表评论于2009-2-7 15:28:15

    方珂(游客)希望本家祖爷早日康复。
    我也是桐城猎户方姓后裔。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