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云·那屋
魏得胜 发表于 - 2007-9-10 16:37:00

——读李春华的油画《金顶》

我常常想,什么是艺术的生命力。想来,这恐怕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不好一概而论。但就绘画艺术本身而言,也不外乎勤思多画。吴冠中先生因为勤于思考,到了老年,仍保持着艺术的青春活力。在他来说,感到力不从心,是痛苦的;但对于绘画艺术来说,却又是幸运的。

由吴冠中,我想到了青年画家李春华,他的特质就在于,对于绘画艺术有很多很多的想法,还常常弄得茶饭不香。在这里,艺术的生命力或可新解,即业者不一定出多少作品,但出手的作品,却必须充满思想,充满艺术的感染力。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李春华的油画新作《金顶》。

这是怎样的一幅作品呢?我对绘画作品的阅读,一向是先从结构入手。大致说来,《金顶》由四部分组成,即山、云、屋、人。这真是个有意思的结构,假若来个倒装,不就成了人、屋、云、山了吗?这种互补性所带来的艺术感,真是好极了。如是以探,我们只能慢慢的跟着画家的艺术思想,去一点点领略。

《金顶》中的山,是梅里雪山,也是藏胞心目中的神山。这座山最大的特点是,一年四季,云雾缠裹,前去朝奉的人,不大容易见到它的真面目。2006年夏天,十一世班禅到云南藏区讲经,在他拜谒梅里雪山时,这个一向不肯露出庐山真面目的神山,在班禅大师去之前,还乌云密布,等大师一到,便云开雾散了;班禅刚一离开,梅里雪山上的云,便复聚山峰。藏区人民相信班禅大师的个人品德,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因而也就加深对佛教的顶礼膜拜。画家使此山入画,是借艺术的手段,在向梅里雪山致意。

山下的云,是无所不在且普通的云,置于画中,通常是以点缀为主,少有让云参与画面对话的。但李春华在这幅油画里,却让云发挥了它应有的逻辑语言。那么,云在《金顶》里代表了什么呢?说来很简单,云在这里代表了自然。如此说来,简直不可一提了。且慢,但当我们把所有结构搭建起来后,你会觉得,云被画家赋予了新的内容,也就是说,它不仅仅是自然这层外壳。

接下来是屋,民居是也。这一层又代表什么呢?它代表人间烟火,代表现实生活。说到这里,画框里的人也就呼之欲出,她是那些民居者的代表。我们把这个藏族姑娘置身画框之中,可以说她是独立的;把她置身画框之外,又可以说,画框之外的是任何人,是那位藏族姑娘,乃至是你我他。每一个站在这幅油画面前的人,如果你读懂了那山、那云、那屋,你就没法不把这三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时,你站在画里画外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和画中的藏族姑娘一样,在面对那山、那云、那屋的时候,你会想些什么?

如果山只是山、云只是云、屋只是屋,那又有什么好想的呢?问题是,画家在画中给出了一个深刻的思想命题,我们就无法不去深想了,想神、想自然、想生活,想人怎样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神是人类由来的伴生物,自然界一旦有个天灾人祸,人们第一想到的是触怒了什么神,进而敬畏自然,自然环境也就在人们的敬畏中得到保护。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们保护了自然,也就是当然的受益者。当人们受益于自然的时候,就会想到神,认为是神护佑了他们的生活。这就是《金顶》的哲学意涵和生命逻辑。

人类怎样才能实现神、自然、生活的这种良性循环呢?画家让一位藏族姑娘走进画面,带我们一同去寻觅答案。画面中的金顶,与那位藏族姑娘静谧的神态相呼应。这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在摈弃世俗繁杂的时候,在有所信仰、所有敬畏的时候,那金顶才可能出现,出现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进而言之,金顶属于每一个心地纯净的人,属于每一个心底无私天地广的人。这时你也许才会觉得,那山、那云、那屋好美好美。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