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城记 
By: 丁伯刚 发表于 2007-3-29 15:45:00 
 

      这地方是不一般的。这里的一切似乎都在为什么重大的出现做着准备。列车进入鹰潭地界,你会看到无边的田野上,不时有一处两处油汪汪光溜溜的东西溢出地面。你以为那是水。那却并不是水,那全是些坚硬无比的岩石。岩石表面呈黑色,掘开了才知里面通红一片,当地人称之为红石。人们将红石劈开,琢成粗大笨拙的砖,砌围墙砌房子,从乡村到城市,你发现几乎所有的围墙和房屋都由这种红砖砌成。农户们甚至把自家的沟渠、粪窖、蓄水池之类也刻镂到岩石深处,一律的棱是棱角是角,直上直下,阔大雄劲,不留神你会以为这都是远古时候什么浩大工程留下的遗址。随着地势的升高,砍削的程度也就越深,有的地方甚至还出现一些类似廊柱、台阶及器具的东西,也许真是什么遗址了。

      龙虎山就是这样砍削出来的,不过这只砍削的手更大,每一刀每一斧都从半空中直劈而下,大开大豁,大起大落。挥斧者时而有些漫不经心,深一下浅一下,东抛西掷,左堆右垒,叠床架屋;时而又灵感大发精雕细刻,龙、虎、狮、象、莲、桃及各种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尽管只有几里十几里之隔,这里的地质构造已经全变,不再是那种红石,而是一种丹霞石。顾名思义,丹霞石不只红,而且发光,一眼看去赤城千里,云霞片片。在泸溪河一侧的悬崖绝壁之上,连连绵绵的洞穴中还散布着无数悬棺,从河面仰视就如一幢幢窗户洞开的摩天大楼,许多房屋、舟船、床榻、仓廪及人物鸡犬禽鸟之类隐隐约约从洞口呈现出来。故此古人以为这里是仙人居住的地方,把这一带临水的二十四岩称为仙岩,其中一座就叫仙人城。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在一千九百多年前的东汉,当道教创始人张陵头一次来到龙虎山,看到这山这水这崖墓,他会感到多么震惊。

      我们怀着好奇的心理,久久站在天师府第一代天师张陵的塑像前,眼前的祖天师手握宝剑,眼睛上指,虬髯箕张,宛如说部中常常描述的那种手持板斧冲锋陷阵的莽汉,史书上说他身长九尺二寸,庞眉广额,绿睛朱顶,隆准方颐,目有三角伏犀贯脑,玉枕峰起,垂手过膝。奇异的外表下,更有一颗敏感细腻的心灵,基于当时东汉王朝的现实苦难和苦难中必然会产生的人生无常感,张陵觉到深深的不安,一心要为自己也为受难的民众找到一条解救之道,超越之道。皇帝闻他有道,许以高官厚爵,再三征召,张陵一再辞谢:“为我谢天子,人生百岁,光阴瞬息间,父母妻子恩爱隆厚,岂能长保哉。”张陵还对弟子说:“夫人情亦无极,聚极则散去,乐极则悲来,岂可逃也。”“人生有会则离,有生则死……惟昔轩辕餐松食露,并白日飞腾,永劫无穷,不亦美乎。古人辞万乘之贵,千驷之富,良有以矣。”(《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十八)。据记载,张陵携弟子从淮入鄱阳,又溯信江入贵溪龙虎山炼“九天神丹”,一年有红光照室,两年有五云覆鼎,夜不假烛,仿佛有青龙白虎各一,常绕丹鼎。三年丹成,天师已六十多岁,吃了神丹返老还童,像三十左右的人。张陵在龙虎山炼丹修道授徒,以符水为人治病,救人危困,前后达三十余年,后入四川创立早期道教五斗米道。东汉献帝建安年间,第四代天师张盛奉父命自汉中迁回龙虎山,此后天师世家在龙虎山世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与孔子世家并重于世。沧海桑田,世道更迭,龙虎山的天师世家以及道家和道教却不绝如缕,绵远悠长,以其巨大而略带神秘色彩的影响力和穿透力深入到我们整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之中,也深入到民族及民族每一个体的精神血脉和精神命脉之中。鲁迅就曾说过:“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迎刃而解。”英国著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也说:“中国没有道学,就像大树没有根一样。”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龙虎山称得上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根柢所在,是血脉所在命脉所在。走在这里,你等于走在我们民族精神的源头,许许多多的记忆一齐给唤醒,这种唤醒既有生活方式民间习俗文化传统上的,如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图谶卜筮、洞天福地等等,更有精神上心灵上的,那种属于下意识、属于基因和密码一类的东西。

      “道士身披鱼鬣衣,白日忽上青天飞;龙虎山头好明月,玉殿珠楼空翠微,”唐朝著名道士吴筠这首名为《龙虎山》的诗既吟咏了具体的龙虎山,更给我们描述了道教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一鹤冲天,白日飞升,成神成仙。道教是一种带有浓厚实利色彩的宗教,它不像其他宗教那样喜欢来虚的,它讲求的是一种肉身拯救。通过炼丹修道,然后让活人像一只大鸟那样白日飞升(或先蝉蜕),这在现在的人看来不用说会觉得十分可笑,连唐朝道士和医药学家孙思邈也感叹:“神道悬邈,云迹疏绝,徒望青天,莫知升举。”不过在这白日飞升的梦想中,毕竟也包含了某种对理想境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现实人生进行超越的强烈要求。人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在龙虎山的两天,我一直试图弄清这样一个问题,到底是龙虎山成就了道教,或者是道教点化了龙虎山?照我的印象,龙虎山似乎是谁专为道教而创设,这里的整个山体原本就是一处炼丹的元坛,是一座巨型丹灶。这里树分雌雄,岩有阴阳,无边无际的红石和丹霞石正是炼丹所用的朱砂或炼丹后弃置的炉渣,还有那一劈千仞直指穹苍的崖壁及崖壁上的处处墓葬,更是道教教义和道教最高理想的直接演示。那天上午,我们随众多游人一起登上仙女岩半山上的观景台,想隔着峡谷近距离观察对面岩缝中春秋战国时期古越族先民的遗棺。我们给看得心惊胆颤,目眩神离。对面的绝壁不只高,陡,上不见顶下不见底,而且在不停的动荡之中,不知是谷中来去的大风所致,或者崖体本身有一股力在运动。可怕的是这股运动的力还没有方向,东歪一下,西斜一下,时而交汇激荡时而如波纹一般扩散,让你这看的人也跟着歪斜,每一步都无法落到实处。对面的洞穴及洞穴中的棺木、瓦坛、垫棺的黄泥巴也一起在起伏在蒸腾。这时我还看到几只大鸟从面前飞过,一直飞到对面的岩壁上,那里大约有它们的窝。鸟们一飞近岩影,立时失去重量,变得如蝴蝶如蚊蚋一般轻盈。你实在无法想象,古越人是怎样把这些几百上千斤重的棺木和殉葬品葬到崖缝之中的,他们又为什么要把棺木葬到这些崖缝中?据近些年专家考证,古越人是采用一种提升法,即以人力驱动、利用原始起重工具来升置悬棺。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在这样的百丈高崖绝壁凌空之上施工,一定发生过许多重大的伤亡。可我们的古人没有退缩,一个倒下了,另外的人接着再上,就在观景台对面的那条大裂缝中,据说葬下了一家十三口人,等于是一个家族的墓葬群,其艰苦卓绝更是可想而知。我想这里肯定有一种超现实也超自然的东西存在,这里有一种信念,有一种精神:把死看得比生重要,把未来看得比现在重要,把心灵看得比肉体重要,所有这些远不是我们这些现代凡夫俗子所能理解所能想象的。

      作为一个具体的景点,这次我们未能到仙人城一游。我们只是在山腹部地质公园的某一个角度,远远朝仙人城张望了一会。那是矗立在半空中云表上的一个巨大台地,中间让什么东西一豁到底,劈成两半,然后又在顶部用一架单孔石桥勉强连到一起。台顶上有楼阁,有林木,不知怎么似乎还有一些脚手架。我们很想到那桥上那楼阁上走上一回,但由于时间过紧,只得抱憾而归。不过在我们的记忆中,却有一座更大的仙人城在虚无缥缈中展现,并且越来越清晰。这里的人将雷电踩在脚底下,楼阁建在云彩中,日月星辰藏在衣袖里,吃的是松籽,饮的是甘露,吞吐的是丹霞赤雾;这里的人日常出门,都是骑着一只大鸟飞来飞去。青山花里出,白鹭镜中飞,风过闻朝磬,云开见羽衣。这里天空灿烂,溪流倾斜,水势湍急,眼望水底,水作五色,原来是两岸的石山作云作霞,红紫斑斓,像一幅特大锦毯垂天而挂,五色水就由那石山映照而成。

      有一座山叫龙虎山,山中有一座住满了仙人的城。


 

 
 
发表评论:
 
博客公告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评 论

最 新 留 言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Powered by O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