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天荣 发表于 - 2010-10-29 19:48:00

张元勋现象


……

谭天荣 发表于 - 2010-4-15 19:13:00
……

谭天荣 发表于 - 2009-10-17 11:10:00
作者:谭天荣

内容摘要:本文把普朗克的辐射量子论追溯到两个前提:第一,物质辐射是一个个原子辐射的迭加;第二,单个原子的一次辐射是一个“瞬间事件”,从而把它重新纳入经典物理学的框架。随后揭示连续性与不连续性的对立的相互渗透性;又以家族中的“辈分”和必然性的“等级”为例,指出自然界的“层次结构”,并从这种结构出发,考察了两个脍炙人口的科学疑难:数学中的“悖论”与物理学中的“热寂说”。最终从上述考察得出结论:物理学将因“量子”的问世而大难临头。

关键词:经典物理学;辐射量子论;连续性与不连续性;形而上学;实证哲学;辩证法;偶然性与必然性;层次;悖论;热寂说

1.  引言


……

谭天荣 发表于 - 2009-9-23 19:30:00

林希翎走了,“最后的右派”离开了人世。

在1957年,林希翎和我都有过短暂的辉煌;之后,又都经历了漫长的“苦难的历程”;再后来,我们都步入老年,有了不同的心态。

《静静地顿河》一书的最后有这样的描写:格里高利作了一个梦:他从战壕中爬起,发现他所在的连队已经远远地冲向前方,而他自己却被孤零零地留了下来。步入老年的我和书中的格里高利一样失落:不论我愿意不愿意,今后我只能是一个观众了。据我所知,同一时期的林希翎有不同的自我认识,从而有不同的实践。

记得在1958年,林昭称林希翎为“家姐”,她常告诉我某些道听途说的关于这位“家姐”的事迹,听后我们总是宽容地一笑。直到今天,对于这位林昭的“家姐”,我还是保留当年的态度,对她的与时俱进及新的丰功伟绩保持宽容的一笑。

谭天荣

2009-9-22早晨5点。


……

谭天荣 发表于 - 2009-2-15 17:29:00

1.     引言

我今年74岁,似乎该好好回顾一下自己的一生了。我没有家庭,没有财产,也没有“成功的事业”,然而我还是有一件难以割舍的东西,我一直戏称它为我的“私人物理学”。

1956年,我是北京大学物理系三年级的学生,我们年级的电动力学的老师有一次说到:“波动方程的超前解违背因果律,因此我们放弃这个解。”我觉得难以接受:波动方程的一个解怎么能说放弃就放弃呢?如果“超前解”违背因果律,那一定是它的“定解条件”有问题,我们就该弄清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于是我没日没夜研究波动方程达半年之久,终于得出结论:“超前解”描写一个特殊的波动过程,并不违背因果律。当我沿着这个方向继续探讨时,惊讶地发现在原子的有核模型中,电子绕原子核旋转并不与经典物理学相矛盾,这是我的私人物理学的起点。


……

谭天荣 发表于 - 2008-10-16 5:31:00

青岛大学物理系谭天荣

1.      引言

由于历史的误会,我在1957年成了学生中的大右派,毛主席封我为“学生领袖”,当时的报纸把我描绘成一个政治上的妖魔鬼怪,并为我编了很多神话故事,似乎我能呼风唤雨。实际上,在我这一生中,只有两个月——1957年的5月中旬到7月中旬——曾经关心政治。就是这两个月所发生的事情,使得我在别人眼里成了另一个人。在这里,我想简单地介绍一下我的“右派经历”,以还我本来面目。

2.      如果我能回到1957年

人们常说:“历史不允许假设。”按照我的理解,这句话是告诉我们: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不要惋惜,不要后悔,不要沉迷于不着边际的幻想:“当时我要是如此这般,我的一生就会如何如何。”与其如此,倒不如从既定的现实出发考虑当前的问题。如果我的理解没错,那么这句话应该是积极的。


……

谭天荣 发表于 - 2008-10-16 5:22:00

关于定域性原理的另一判决性实验


……

谭天荣 发表于 - 2008-7-26 15:21:00

谭天荣

偶然在丁弘编的《交流文稿》2008年第五期上的《仲甫先生仍然活着》一文中,看到我在《十月革命的历史教训》一文中表述的如下命题:

A       十月革命的教训是:如果在新的生产关系生存的物质条件尚未成熟时,革命领袖和革命政党就已经夺取了政权,那么,不论他们是多么坚定的革命者,一旦执政,就不得不违反自己的意志充当了被他们镇压的反革命的遗嘱执行人。


……

谭天荣 发表于 - 2008-5-1 9:27:00

谭天荣

我和林昭分别已经半个世纪,50年前的往事我几乎全忘了,心的深处,只留下了某些刻骨铭心的回忆。

记得有一次北大放映苏联电影“斯维德诺夫”,其中有一句我特别欣赏的台词:“为了纪念你,我们要在自己身上培养一种强烈的求生欲望,以求战胜一切。”今天,我正好把这句台词用在林昭身上。她去彼岸已经整40年,我却仍然在此岸拚搏,就是靠这个“战胜一切”的求生欲望来支撑。


……

谭天荣 发表于 - 2008-4-8 22:51:00

谭天荣

内容摘要:马克思与恩格斯曾在《共产党宣言》中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而到了晚年,特别是恩格斯,转而强调“和平过渡”。不论这种转变从策略的角度来看多么重要,它也没有改变他们在这个《宣言》中阐述的一般原理:“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改变的只是这一原理的“实际运用”,而这种实际应用本来就是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的。

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布朗基主义”的修正。但列宁主义的要害不是片面地坚持“暴力革命”,固执地反对“和平过渡”,而是把《共产党宣言》中的命题“运动的基本问题是所有制问题”修改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2页  10篇日志/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