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许知远有关的阅读
黄涌 发表于 - 2010-9-26 9:06:00

假如不是武断地从年代上划出界限,我更愿意将许知远引为同代人。他的忧伤与愤激,他的理想与焦虑都深深烙在我们曾经有的青春印迹中。只不过他先知先觉,而我则迟钝了许多。

“五年前,我相信写作是为了生活而存在,它是通往、享受、占有那个丰富世界的途径,是实现光荣和梦想的手段。而现在,我越来越愿意为那一个美妙的段落,而放弃整个秋日的下午……”三十岁的许知远在回忆起自己更年轻时的文字,这样写到。这时候的他已经不再激烈甚至于不再激情,但是青春给他留下痕迹却持久而深重。他在超然中回望自己曾经有的忧伤,又在徒劳的期待里作别已久的记忆。

4年以后,我仍然清晰地记忆着李皖给我带来的震惊。这一年,高晓松27岁,但已经开始回忆。1997年的秋天,我斜躺在北京大学28202宿舍里,这句话从《读书》杂志粗糙的纸张中跳出来,柔情似水却准确有力地抓住了我涣散的神情。这么早就回忆了’”。也许对于许知远来说,很早回忆就意味着多了一份特别的忧伤,只不过这忧伤多少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已。他和他的青春总会在他的青涩的文字里悄悄溜走。他所体验的那个世界已经不可追了,所以他拒绝重读他曾经有的文字,哪怕它是生硬与虚妄的。我理解他的这种心情,因为重读就意味着重新去体验,体验那曾经有的激情和曾经有的忧伤,而这一切却和我们的现实隔得如此遥远,以至于只剩得一些怅惘。

更多时候,我愿意将许知远看作一个世界的思考者而不是体验者,因为他的文字里注入了太多速朽的东西。我甚至猜想,如果他能够少一点速朽,多一些永恒是不是会对我们更有益?显然,我是过分夸大了自己的想象力。其实许知远是伴着生活而成长起来的作家,他才华横溢,虚脱了我们体验之外的很多东西。他是在行走中思考和写作。读他的《祖国的陌生人》,我完全陷入了一种深深的沉思当中。他的文字在延伸我们生活的边界,假如我们需要依靠文字来了解我们正经历的一切,许知远无疑给我们提供一种“看”的方式。

许知远来过安庆,我很吃惊他对安庆的那段描叙。他写陈独秀,写吴越,带及我所生活的城市。他如此深入地切进了这个城市的内部,从它的文化肌理里寻找着它曾经有的辉煌过去。当然更多时候,他在忧伤,因为这座城市距离它曾经有的辉煌已经很遥远了。他站在这个城市的内部,怅惘着它曾经有的激荡岁月,伴着滔滔的江水而不断消逝。

最早读到许知远的文字,是在程益中主持的《东方企业家》杂志上。这位年轻的《经济观察报》主笔居然能和王石、潘石屹、胡舒立这样的经济界风云人士并列,被《东企》杂志评为影响中国经济界的十大人物备选之一。那时,我正在秋风寒意的简陋宿舍里斜躺着,读到《东企》杂志刊登的评奖词,居然激动不已,似乎从那简洁的文字里,可以轻易地捕捉住这位年轻人所特有的才华,再后来便是在《单向街》丛书中拾得他一鳞半爪的文字。我没有费劲地从百度里调出他的文章,而是很自然地从网上购得他的《那些忧伤的年轻人》、《祖国的陌生人》等书。我觉得,纸上的阅读会让我更切近于他。

许知远的文字里有着一种特有的精确性,他拒绝模糊和冗沓,像一根刚摘下的黄瓜,给人以清脆感。他语言的界限其实就是他生活的界限。拖着短句而行,他将我们对于世界的感觉无限延长。(待修订)

 

 

 

 

Re:与许知远有关的阅读
77(游客) 发表于 - 2010-9-29 3:27:14
77(游客)我也喜欢许知远的文字~
以下为黄涌的回复: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