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辛亥革命中的颜色革命
 邵建 发表于 2010-4-9 10:56:00
 

作者:邵建

  根据主流史学,辛亥革命作为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一次不彻底的革命,最严重的恶果就是革命领导权为袁世凯篡夺。但,那注定是一场无以彻底的革命,这不仅因为革命力量本身就不够,更因为它的对头立宪派在这场革命中发挥了政治上的主导作用。

  革命党与立宪派在面对清廷的问题上积怨已久,互为仇雠。一个主张以革命推翻满清,以建共和;一个反对革命,主张在君主的框架下推进立宪。清政府和革命党是死对头,但和立宪派在体制内还存在着一定的互动。因此,清末这三支政治力量彼此角逐,在革命党和清政府的你死我活之外,立宪派作为第三方就变得举足轻重。特别是在时局骤变的紧要关头,它选择谁,谁就更容易获胜。这里不假设当时立宪派如果选择清政府,革命是否还能撑得下去。但,从史实上看,同样发生在1911年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已经惨败在先,1913年的“二次革命”,亦溃不成军于后。这三次由革命党经营的武装暴动,恰数武昌这一次最意外、规模最小、准备最不充分,何以它一声枪响,四个月后清政府便涣然解体。这里,关键就在于立宪派选择了革命党,而且从军事迅速扩展到政治,从而最终形成倒清之势。

  武昌首义,群龙无首,而且各地也没有彼此策动,革命不可能在两、三省孤立获得胜利。这时革命党不得已拖出了个新军旅长黎元洪,黎氏实在不敢看好这场暴动,因为在军事上它没有胜算的可能。然而,属于立宪派的湖北省咨议局议长汤化龙因时而动,由他出面邀请黎和革命军代表到咨议局商议湖北独立并组织政府事。结果黎由咨议局推选为都督,湖北正式从清廷中独立出来。独立后的汤化龙一不做二不休,又以湖北咨议局的名义通电各省咨议局,呼吁各地响应独立。这一极具开拓性的举措,不是军事的,而是政治的,但适足以要清廷的命。最先响应湖北的是湖南,湖南独立后的首任都督是属于革命党的焦达峰,但他左右不了湖南局面,只不过十来天就被手下的军人枪杀。再次被推选出来的都督是名孚众望的谭延闿,谭是湖南省咨议局议长,也是立宪派领袖之一。他不但能稳得住湖南的秩序,而且也积极视线向外,推动他省独立。这是他手下议员给他的建议:“同盟会势力虽大,然不能使各省同时并举。公既出,事无中止,当飞书知旧,乘时响应。”谭深以为然,既驰电又派人,到各地运作。结果,两湖领先,各地立宪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清政府二十二行省,不到一个半月,有十四省先后独立。这不啻是一幅多米诺骨牌的连锁效应,立宪派不但是其推手,而且主持各地独立的基本就是咨议局。清政府可以不在乎一省暴动,它有北洋;但,即使北洋,也无法面对一省又一省的独立。因此,是政治而非军事最终拖垮了清政府,辛亥的军功簿上,至少有一半应该属于立宪派。这庶几是一桩长期被遮蔽了的史实。

  如果说立宪派在当时起到了政治中轴的作用,加上素往立宪派和革命党的政治理念不同,辛亥革命的不彻底就在所难免了。革命就是砍人头,这里的不彻底,正如鲁迅后来总结辛亥经验一样:“民元革命时,对于任何人都宽容(那时称为‘文明’),但待到二次革命失败,许多旧党对于革命党却不‘文明’了:杀。”于是,鲁迅慨叹革命党没有杀尽在前,以致后来反受其累。确实,当时革命都督焦达峰就主张在湖南动杀,是谭延闿制止了他:“吾辈但取政权,不杀官吏。”前此,立宪派就是为了避免革命引发内战从而导致双方大开杀戒,才反对以暴力求共和,并宁可走虚君缓进的道路。这条路如果辛亥枪声不响,必然走得下去。但,枪响不以立宪派的意志为转移;好在事变发生,立宪派能有效地契入时机,后发制人,顺别人的水推自己的舟,以最小的军事代价完成各地政权的转移。可以看到,20世纪三大革命,以辛亥为首,它固然开世纪革命之惯例,但和后来的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比,毕竟没有导致内战发生,没有造成整个社会的血流漂杵(除宁汉两地外)。以暴力革命始颜色革命终,在立宪派的作用下,以颜色革命收尾的辛亥也就成了一次革命不彻底的革命。

  不幸在于,立宪派和革命党联袂对付清廷;但,鹬蚌相争,渔人得利,从清廷那里斜刺叛出一个袁世凯,最后权力统统归袁。从革命党来讲,所谓不彻底,莫过于是。但它又没有不交出政权的本钱,“非袁不可”,这话本身就出自革命党之口,而且也是各派共识。对于立宪派,固然袁等于是他们推出来的,这也可见立宪派左右政局的能力。但,遗憾在于,袁世凯不是在虚君的框架下而是在共和的框架下推出,这就为他以后的独裁埋下了伏笔。殊不知,辛亥一年,革命不彻底,立宪也半吊。虚君的框架下,袁世凯可能觊觎总统乃至皇帝吗,那是僭越,他不敢。共和框架下,袁没有了君臣名分的拘束,可以放胆问鼎。因此,从体制选择的角度看,真正帮袁大忙的,不是别的,正是革命党孜孜以求的“共和”。

  这不是孤例,共和庶几就是专制的温床(此即梁启超忧心革命之后的“共和的专制”)。放眼亚非中南美,几乎清一色的共和制;但,此起彼伏,不知造就多少袁世凯这样的大独裁者。相反,这种情况在欧洲君主立宪的国家,差不多没有。这就可以解释近现代以来除美国等个别国家外,为什么共和几乎就是动乱的代名,这也正是当年立宪派所以选择虚君道路的缘由。

 
 
 
Re:辛亥革命中的颜色革命
 看客(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4-9 7:39:31
 
看客(游客)如果说不彻底
还是大家的口袋里
缺少阿堵物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辛亥革命中的颜色革命
 jlxzg(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4-10 1:32:40
 
jlxzg(游客)革命党选择革命,只不过是早就看穿了满清的嘴脸,这一点并没有错。错是错在革命的路径上。

早在革命之前,革命党就被西方的民主、共和尤其是美国的联邦制所误导,同盟会一开始就是一个松散的体系。要对付顽固而强大的旧势力,要应付当时错综复杂的局面,这样的领导体制是必败无疑。

在近代以来的环境下,国人包括博主都有一种憎恨集权的心态。但是世事有利也有弊、有弊也有利,凡事要辩证的看。

集权有它的弊端,但也有它的好处。什么好处?——能够集中力量成大事。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军队,军队的作战指挥体系是绝对、高度集权的,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作战命令的贯彻力与执行力,从而能够集中力量,打击敌人。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辛亥革命中的颜色革命
 jlxzg(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4-10 1:34:24
 
jlxzg(游客)所以集权并不是毫无用处的,该用它、不能不用它的时候,就一定要用,不用就要吃亏,就这么简单!

当然,治国不是治军,但是治国也不是革命,革命与治国是不同的,要区别对待,所以对于不能不被迫选择革命的国家,一定要懂得适可而止,否则必定坏事!

所以,对于革命,正确的路径选择,应该把它具体的分解为:革命=改朝换代+改良。

如果政治家没有这个智慧,那么国家一定会产生动荡、混乱,不是革命不彻底,就是革命过头。前者就是孙中山的毛病,后者就是老毛的毛病!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辛亥革命中的颜色革命
 jlxzg(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4-10 7:45:57
 
jlxzg(游客)古人言:马上得天下,不可以马上治天下。取天下是破坏旧秩序,治天下是建立新秩序,这是两种性质完全相反的事物,要区别对待。

虽然近代中国的革命不同于古代的政权更替,但道理还是一样的。古人这句话用在任何时代都不会错的。

如果孙中山及其党人与老毛及其党人,任何一人能够深刻领悟这个道理,中国断不会有今天。

日本明治维新就是个最典型的例子,先改朝换代,彻底清除阻碍历史发展的旧势力,然后进行政治改良,如此两相适宜,而没有顾此失彼。

所以博主不要一再的说立宪派是如何的对,革命党人要革命其实并没有错,革命党人非常清楚满清这个异族政权想的是什么,革命党人早就看穿了它的嘴脸,在这一点上革命党人比立宪派更清醒!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辛亥革命中的颜色革命
 jlxzg(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4-10 7:48:43
 
jlxzg(游客)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国情错综复杂,怎么可能所有的国家都是靠不流血的改革而成功呢?

所以,凡事当审时度势,以变化顺应时势,而不是强求时势来顺应自己的想法。这就好比我们不能去强求股市走势顺应自己的想法,而应该是自己去顺应股市的走势一样。

其实当时的中国坏就坏在中国人在思想上太西方了,思想上西化过度了,这样造成了革命党人的幼稚病,革命阵营的力量过于松散、不堪一击,只能让步。孙中山后来为什么要集中权力?为什么要再次武力统一中国?——因为他得到的教训太深刻了!

可是,历史不会再给他机会了!蒋介石虽然代替了他,可是却执行得走样了。

孙中山没有完全实现中国的改朝换代,进而也无法亲手实现中国的政治改良,这是他的遗憾,也是中国的悲剧!而且,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能力也有不足。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辛亥革命中的颜色革命
 爱丽丝(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4-12 0:02:55
 
爱丽丝(游客)笔者剖析的很彻底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辛亥革命中的颜色革命
 lordmoonblood(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4-12 9:25:18
 
lordmoonblood(游客)这是我中原华夏的宿命,必须经过大的劫难才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辛亥革命中的颜色革命
 五毛无处不在(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4-12 14:15:44
 
五毛无处不在(游客)jlxzg就算不是五毛,也是被五毛洗脑的人。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辛亥革命中的颜色革命
 jlxzg(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4-14 11:26:34
 
jlxzg(游客)回楼上:

你这就冤枉人了!你没看到我对孙中山和老毛各打五十大板吗?一个不及、一个太过,过与不及,都是灾难!

一个松散、脆弱不堪的体系,如何对付强大的敌人和顽固的旧势力?你以为中国是美国?如果你连中国与美国的区别都搞不清楚,那你就跟孙中山一样!

一个明智的人,就应该知道什么情况下做什么样的事?凡事要懂得审时度势!

不懂得审时度势的人,就象股市中逆势操作的人一样,必然一败涂地!

古人言:马上得天下,不可以马上治天下。因为取天下是破坏旧秩序,治天下是建立新秩序,这是两种性质完全相反的事物,所以要区别对待,不同的事物就要用不同的方法来处理。

治国的方法,与革命的方法,要区别开来,这同样也是审时度势!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辛亥革命中的颜色革命
 jlxzg(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4-14 11:29:15
 
jlxzg(游客)连古人都懂的道理,为什么近代的中国人就不懂呢?——因为他们的思维太西化了(马克思主义也是西方的)!

至于说西方式的民主政治,是否可以作为政治的普世的伦理标准,那是另外一个问题。即使我不赞同这一点,也绝不意味着我赞同、支持中国现行的制度,我对这种制度的痛恨丝毫不亚于任何人,包括博主!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辛亥革命中的颜色革命
 jlxzg(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4-15 9:18:51
 
jlxzg(游客)博主的文章过于夸大立宪派的作用。各省起事,革命党发挥了绝对的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

之所以有些省在起义后被立宪派或者旧官僚、骑墙者,夺取了胜利果实,恰恰是因为革命党组织的涣散,以及他们在政治上的天真。

早在辛亥革命前,革命党人就设计了以美国联邦制为样本的政治蓝图,相约各省在起事成功后实行自治。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

其实,他们最应该做的是统一思想、统一领导,从而集中力量,与北洋形成南北鼎立之局面(北方也有部分省份是革命党的势力范围)。

南北双方军队都是新军,战斗力相差不可能有多么悬殊,而且革命党一边的军队总数加起来,只会比北洋更多。另外革命党一方也是人心所向。

可惜,革命党的涣散和天真,断送了革命的大好前程。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辛亥革命中的颜色革命
 jlxzg(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4-15 9:30:22
 
jlxzg(游客)同盟会的组织体系涣散、孙中山、黄兴等人也不具备出色的政治和军事才干,这些都是革命党致命的缺陷所在。

否则,他们倘若能够集中革命力量,先在南方站稳脚跟,巩固、整合内部,然后伺机北伐,或许历史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载入中……
 

载入中……


载入中……

最 新 日 志
载入中……

最 新 评 论
载入中……

最 新 留 言
载入中……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载入中……

友 情 连 接

模板:部落窝模板世界

载入中……



feedsky

 
抓虾
Rojo
google reader
netvibes
my yahoo
newsgator
鲜果
哪吒
有道
QQ邮箱
九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