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明 发表于 - 2010-12-1 22:28:00

 “我到我们老家最偏僻的地方去,发现所有学校甘肃省妇联都挂着个牌子叫“留守儿童处”,就是父母都不在。我们去各个学校建厕所,开美德课,发现孩子们还都挺活泼,我就想这跟我们培训可能没太大关系,于是我就问了一个小孩,这小孩10岁,还会舞剑什么的,我问他爸妈是干什么的,他说我从来没有见过。我问他见到妈妈是什么时候了,他说3岁的时候见的。我又问他最愿意做的事情是什么,他说我想做个飞行员,因为妈妈在深圳,我想开着飞机去看她。也就是说他从3岁到10岁之间完全没有见过父母,完全靠学校妇联在照顾着。这个地方风景山清水秀漂亮得不得了,可是许许多多家庭是破碎的。”这是房地产商潘石屹最近发出的一个感慨。他讲的那个孩子,从3岁到10岁的整个童年经历,竟完全没有见过父母,连父母长得什么样子,都想不起来了,于是我们可以想象,那“我想做个飞行员”的愿望,背后的心灵与情感,是多么荒凉,几乎就是一个黑色幽默。这无疑包含着当今农村儿童成长教育的重大问题,同时包含着中国未来教育生态的重大隐患。我们重视自然生态的保护,不能不对人文生态的守护,有一点忧患意识。


……
胡晓明 发表于 - 2010-11-30 1:11:00

炼红如晤:

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北斗了。梁先生九十二岁高龄,居然还能讲这个讲座,而且看范先生的文章,他一讲再讲,抓问题也抓得这么准。我那点常识的推理,简直是可笑了。谢谢你让我又更真实接近一点前辈大师。我补读了这篇过去从未读过的文字,梁先生真是豪杰之士。字里行间,精气神都那么足,五十年不改的初心,不能不令人为之感动。


……
胡晓明 发表于 - 2010-11-23 17:47:00

结兄如晤:

庞坚今日始将大作《诗囚》送来。令尊大人的诗情、法书、学养,早已耳熟能详,久为南大老辈之文采风流,然传奇故事之精彩、情感意念之丰沛、生命之强韧、诗心之不死,弟且读且为之掩卷而长叹矣。噫!诗之“囚”人乎?诗之“救”人乎?焚琴煮鹤,唯闻黑夜之打鬼长啸;“花神”“三断”,尤爱诗篇之血书魂与。歌哭诅咒、天地神祇,百年中国诗人之苍凉故事,读之教人顾影骨惊,悲不能禁。然人之命运,即诗之命运,而人能弘道,人亦弘诗、成全诗、拯救诗,诗与人之相济而相生,诗之美而人之尊,令尊其人哉、令尊其人哉!令尊大人更以残身当劫世,抚育儿曹,能使江南烟月、桐城华章、华夏文脉,再续于兄及总兄,安知魔道之消长,不在诗人手中乎?余思及此,益信此著之价值,为中华历劫不死之诗心,作真实之见证;津关方透,亦为今人之说诗,一开生面矣。专此  即颂


……
胡晓明 发表于 - 2010-11-23 13:54:00

孝,如这个汉字所显示的,意味着子代对于老去的亲代的照顾和尊重。这一人类现象迄今还没有成为一个重大的人类学问题,也没有成为一个重大的哲学问题。这种状况应该改变,因为它是人类的内时间意识的集中展现,从中可以窥见人性的最独特之处。不理解孝,人类学就还在颇大程度上徒有虚名,哲学家们,特别是儒家哲学家们所讨论的人性和人的生存结构就是无根之木。


……
胡晓明 发表于 - 2010-11-18 15:22:00

昨天与诸位同仁讨论一个纲要,征求大家对文字的意见,有一条关于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大意是说要高校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我们事业可靠接班人。

这当然是对的。但是在我看来,作为一个纲领性的文件,还是有一个重要的缺失,即没有反映出依法治国的核心价值,以及现代化社会的基本要求,似应该在“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之外,再增加一条:培养现代社会健康的公民。

一个现代社会健康的公民,应该具有自主独立的人格,以及良好的公民意识与公民道德。这一点,是我们历来关于人才的表述中,所忽略的。


……
胡晓明 发表于 - 2010-11-16 15:48:00

葛剑雄教授又说:

“中国人的伦理观,是在长期的农业社会中建立起来,是适应了当时社会的。比如孝,现在有人讲弘扬孝总是好的吧,其实孝的本质并不是尊老爱幼,尊老爱幼哪一个民族没有呢?只是尊和爱的方式不一样。但是,孝对农业社会特别重要。像游牧民族、采集民族、航海民族是凭本事吃饭,但农业民族不能比谁种粮产量高,不能凭武力,而是靠周而复始比较简单的重复。民国时的农业生产方式和汉朝时比没有多少的进步,甚至粮食产量更低,因为人多地少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年纪大的人靠什么维持呢?不能靠劳动能力了,那就得靠礼仪制度,通过一种规范保持老年人的地位。中国的伦理、尊老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的。

当时没有社会保障制度,要靠子孙供养,反过来子孙也要依靠家族,所以形成了中国人的家族观念。正因为这样,最早的国是建立在家的基础上,是建立在宗族血缘关系上。为了维持这样一套制度,也有一个要求,就是家族要得到繁衍。”


……
胡晓明 发表于 - 2010-11-16 14:07:00

葛剑雄教授是我十分佩服的一位学长。但是他最近讲中国国民性的一篇文章,有不少观点我不完全赞同。以下是非正式的读书眉评,目的很简单,借这个机会,讨论现代新文化关于中国政治传统的某些误解。下面是完整引用葛教授的话,案语是我的点评。

“今天我们比较多讲的是世界观,但是在古代是没有世界概念的,中国古代说的是天下。中国自古以来,都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只有中国在天下中心的范围,而其他的周围都是“夷”。这个观念是根深蒂固的,所以越是靠近中间越是了不得,那是中原,在今天洛阳一带。如果边疆什么地方发达了,也会自称“小中原”。这种观念一直影响到越南、朝鲜等,甚至是日本。越南说自己是“小中华”,或是“南天中华”,越南的旧王宫里还可以看到这样的匾额。 ”


……
胡晓明 发表于 - 2010-11-11 15:47:00

下面是我在思勉高等人文研究院讲座的录音,题目:《五四新文化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两个误解》

http://www.si-mian.org/lectureDetail.asp?newsId=200

胡晓明 发表于 - 2010-11-9 2:30:00

1、在您看来,中国传统文化中哪些思想价值可以作为今天中国当代新文化重建的重要资源?

答:

五四时期将传统文化大破坏,根本不承认中国思想有现代价值。直到今天,这一套思维依然成功将很大一部分现代国人洗脑,像电脑一样安装了名牌的软件系统,离此便不能思考。其实,中国传统并不缺乏现代社会的基本理念。如生命尊严的理念,《易传》中说的“天之大德曰生”,《中庸》说的“万物并育不相害”,《尚书〈泰誓〉》说:“人为万物之灵”,都是说,人是最可尊贵的,生命是最可尊贵的。中国古代思想以人为中心,极为看重人的生存尊严、人的生命尊严感。这是我们今天这个一切向着功利、向着成就、向着物质的转型时代,极易丢掉的价值,这是我们要像守住定海神针一样,要牢牢守住的古代思想资源。再如公民、精英与公共政治的理念:孟子说:“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是以如是其急也。”人溺己溺,人饥己饥,中国知识人应该有社会使命感、文化道义感,而不该做精神自了汉或文化生意人。天下关怀,道义承当,应该是今天中国当代新知识人重要传统的重要资源。
……

胡晓明 发表于 - 2010-11-8 21:42:00

在那矮小的屋里,
灯火在闪着光,
年轻的纺织姑娘,
坐在窗口旁。
……

温馨、唯美、女性神秘主义、现代浪漫理想,等等,这是我最喜欢的俄罗斯民歌之一。王全安把她拍成一部电影,讲陕西的下岗女工。后来得了白血病,死了。最忘不了的是那空旷、高大、荒凉的厂房车间,毛乎乎、乱糟糟的纺织机床,以及风中瑟瑟的布满了棉絮的窗户。这与“明亮的眼睛、黑黑的眉毛,金黄色的辫子垂在她的肩上”,构成了多么大的对比。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66页  10篇日志/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