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博客分类

载入中……

新近发表

载入中……

网友评论

载入中……

访客留言

载入中……

登录管理

载入中……

博客信息

载入中……

Links

博客订阅




闲聊公务员考试(五-A)
傅永新 发表于 2010-8-28 20:47:00

5、语言与言语

 

(一)言语

语言是人类的最复杂现象。语言和言语的区分是现代语言学最重要的贡献。

一般来说,语言是具有规则的符号系统,它属于社会现象。作为社会现象,语言包含了历史、文化、习俗和社会心理等客观内容。

 

言语是运用语言的活动。言语作为活动,它分为活动内容和活动的方式。言语的活动内容,不仅有交往、交际等客观内容,还有特殊的个人体验、心理感受等主观性内容。言语的这些主客观内容,以某种活动方式呈现出来,我们才可能理解它们。言语的活动方式内在地包含了各种语言规则。

 

理解与表达是密切关联的言语活动方式。活动方式的不同,语言文字所呈现的内容也不同。理解指理解他人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概念,也就是说,透过语言文字,体验或揣测他人心理真实感受或思想。表达则相反,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概念,或者将自己个人的思想、感受等传送出去。理解与表达是同一言语活动的两个方面,它们的差异生成了复杂的语言现象。

 

以下几例说明言语理解和表达的差异。

1:同宿舍的一个南方人与一个北方人在闲聊。

北方人问:吃了吗?

南方人答:吃了。

北方人:吃什么的?

答:吃饭的。

北方人:废话。我问你吃什么的?

答:吃饭的,还能吃什么?

于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二人吵了起来。

“饭”在南、北方理解不同,对于南方人来说,饭指米饭,与馒头并列。但在北方,饭是食的意思,包含了有米饭、馒头等其他可食的东西。“饭”的理解差异,折射出南北方生活差异,有人说懂了一种语言,就是懂了那种生活方式。同时也说明,冲突中调整双方对“饭”这个词的理解,可以丰富了“饭”词义。这是语言学家所说的语言自我调整功能。

 

2:“这孩子将来会做大官的。”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句吉言。当这孩子满月时,张大嘴和李二牛前来道喜。

张大嘴笑着说:“这孩子将来一定会做大官的”。

李阿牛说:“张大嘴胡说!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死的”。

张大嘴喝道:“你说的是人话吗?”

李阿牛反问道:“不说真话,怎能说人话?”

 

这里,张大嘴与李阿牛言语的冲突,反映了表达与理解的不同。李阿牛把张大嘴的那句话理解为判断,即以真假看待句子。但张大嘴表达的是良好祝愿,即祈使句。二人言语冲突,源自对语言的误解。因为语言有不同层次,层次不同,句子和词的含义也不同。

 

李阿牛以真假来观察句子,是逻辑层次上理解语言的。这个层次上,句子与其他句子没有关系,或者说,无论何时何地何人说出这句话,其含义都是一样的,这是一种纯粹抽象的理解句子。但是,语言是意义的整体,句子不可能脱离它的整体而孤立存在。语言整体意义决定了句子的意义,即整体大于部分。

 

另一方面,张大嘴被骂,是自找没趣。因为他误用了形式,以陈述句不恰当地表达一个祈愿,给别人造成误解的机会。

 

在李阿牛与张大嘴辩论中,双方理解和表达都有问题。李阿牛对整体意义决定句子意义的道理不理解,而张大嘴不懂得言语表达的恰当性问题。

 

当然日常生活中,言语冲突是常有的事情。你与他论是非,他与你论情趣,你论情趣,他论感受,你要论感受,他又要论是非了。反正不与你唱一个调,逗你玩,看你咋地,急死你了!

 

(二)语言

关于语言,哲学家的教诲不能不听的。维特根斯坦图像说和游戏说,以及海德格尔语言存在说等,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语言观。

 

图像说是指我们都生活在自己的语言图像中,是语言的囚徒,如何从语言图像中摆脱出来?他认为哲学家任务就是为语言治病。

 

在上例中,我们看到了南方人和北方人、与张大嘴和李阿牛,他们都是生活在自己的语言图像中,困守这种图像而不自知,并导致了言语的冲突。如果知道是语言设置的骗局,他们大概会冰释前嫌的。

 

但是,图像说是形而上学的,诊断出语言的病是一回事,治好病则是另一回事。

人,有时即便知道事实如此,也明知自己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但他们仍会恨死对方。这种情况生活中常有的,自己也遭遇到这种尴尬。我有的一个战友,是掏心掏肺铁哥们,在一次矛盾中,我试图与他说理,他就是不跟你说理,最后无奈地说:“你说的很对,很在理,我承认自己错了,但我就是不舒服。”点石成金的这句话,让我受教多年了,真的感谢他。

 

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言语,并非总是论真假,谈情趣,有时也为了倾诉和发泄,图个痛快。这种情况被维氏比作语言游戏。

 

语言游戏说是后期的维特根斯坦提出的。为语言治病仅仅具有语法意义,说白了,就是告诉你,应当怎样理解和表达,应当遵守怎样语言规则。但是,我们说出的语言规则,只是飘浮在语言游戏之上的,不可冒犯的客观规则。这种说出的规则,事实上把言语与语言对立起来,语言高高在上,言语俯首听命,甘为语言的奴隶。

 

语言与言语关系不是对立的,言语活动就是人在玩的语言游戏,没有游戏活动,也就没有空洞的游戏规则,同样没有游戏规则,也不会有游戏活动。另一方面,每一次的游戏活动都从不同侧面揭示了游戏规则。只要游戏活动继续下去,冒犯规则的事情总会出现。人们不全是为了规则而放弃游戏,相反,为了游戏玩下去,常常修改规则以增加游戏的魅力。

 

人就是语言动物,有时与别人一起玩语言游戏,有时自己与自己玩,而在玩语言游戏时,有时会冒犯语言规则,因此,一句话一个词的意义在这种游戏中不断生成的,这也是语言的任意性。所以,语言是没有一成不变的既定本质,具有的只是言语活动的本真性或本源性。

 

海德格尔是从存在本源性角度,涉及到语言问题。“语言是存在的家”,这是他对语言理解。“存在的家”,这里“家”字并不是指有房子、妻子儿女等存在者意义上的家,因为房子、成员等,是构成家的要素,但“存在”不是这些要素,它除了存在,什么也不是。“家”即指存在“在语言之中”,“在之中”是海德格尔意义上概念,不是指桌子在房子之中,房子在花园之中,花园在城市之中等空间的意义,而是指“熟悉的”,“照料的”等,是在人的生存活动意义的概念。所以,对于海德格尔来说,没有语言,就是没有存在意义,语言自身是自由的,没有任何规则的,而万事万物却由它而道出,人是守护和照料语言的。

 

“语言是存在的家”,其意义非常深刻。在海德格尔看来,陈述、解释、议论、闲谈和扯淡,以及模棱两可等,都是语言所显示的存在意义,都是人的存在,这些都是不可能加以消除的。消除了它们,也就消除了语言,从而也消除了存在。

 

哲学家的语言观被现代语言学家概括为三大性质:语言的整体性、自我调整性和任意性。

整体性是说,语词、语句和句群等意义都是受制于其整体意义。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是任意的、盲目的、偶然的,一旦它们的意义约定下来,便形成了武断的规则,因而这些规则是不能轻易改变的。自我调整性则指语言内在的运作机制,一方面语言任意性则意味着可以任何成规,另一方面则可以制定新的规则,以适应新的变化的世界。

 


阅读全文 | 回复(0)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标签:文化 
  • 发表评论: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