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博客分类

载入中……

新近发表

载入中……

网友评论

载入中……

访客留言

载入中……

登录管理

载入中……

博客信息

载入中……

Links

博客订阅




我们的会长(11)
傅永新 发表于 2010-10-21 21:39:00

二十三

 

人们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事实上很多恶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报应,人们自然怀疑佛教的因果报应说。而关于因果报应的理解,大多以劝说世人积善行德,或举现实中的事例解释其正确性。当有人问起恶人为何没报应,又被解释为,来生一定有报应,等等。在我看来,他们的很多解释不能自圆其说。

 

那么,我是怎么理解因果报应呢?

先让我们搞清楚释迦佛的原始佛教理论,即四谛说。

 

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是苦、集、灭、道四谛说,这是关于人生的思考。苦、集谛属于世间因果法,意思是说,苦谛即人生实相,如何认识到人生之苦?可从有正反两方面来认识。

 

从否定方面来说,众生不能认识到人生苦谛,会以为,在这个现实世界是完美的,可以在此追寻到福乐。于是贪嗔痴三毒顿起,造成了身、口、意三种业力,即个人的身体、言语和意念等习惯行为,所以有生死轮转而不能出离。

 

什么叫业力?黑会长打断了我问。

佛学就是麻烦,概念太多,很难说清楚。业有不同解释,比作一种力,则指业这样的东西是自然法则,现实的人无非改变它。因为人活着,总有意念,总要做事和说话,这些观念和习惯行为,依我看,就是所谓的业。

 

从肯定方面来说,苦作为果,它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八苦之说,即生、老、病、死等身苦,和爱别、怨憎、求不得以及五蕴苦等心苦。这些苦果集中体现了无明烦恼障(因),认识到无明烦恼障造成苦果的实相,即为集谛。苦、集二谛属于世间法。

 

在佛陀看来,烦恼是原因,烦忙的现实生活是结果,我们只能接受,这是人世间没办法的事情。要想宁静生活,就要心安理得的忍受苦。但是,如何消除烦恼,过上清净的生活?佛陀指出了出世间因果法,即灭、道二谛。

 

注意佛陀的四谛说,分为双重因果关系,即世间因果和出世间因果。就世间因果来说,苦果比较容易认识,因为它是世间已发生的事情,而根据结果找原因,逻辑上叫溯因法。比如下雨是地潮湿原因,但由地潮湿,不能肯定必然下雨。所以,对于地潮湿来说,下雨只是可能原因而已。同样,人在现实世界受苦是必然的,而引起苦的原因则有很多。显然这些原因是互相关联的,并能导致结果发生,佛学术语叫“缘起”。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能找到全部的可能原因吗?比如眼前这棵枝叶繁茂的树,为什么会这样呢?种子、泥土、阳光、种树人精心栽培、偶尔想到移植此地等等,无限追溯下去,有不可胜数的原因,所以我们不能列数所有可能的直接和间接原因,佛说这种情况叫“无明”。

 

人生之苦作为结果,不可能找到其原因,即无明因,找原因的想法本身也是一种烦恼,找烦恼的原因,又会联系到所发生的事情上,但却是无明的,于是在无明中始终循环不已,不能了断,所以说无明烦恼障使我们生死轮回,不能出离世间。

如何出离世间,以解脱世间痛苦?

 

二十四

下面介绍出世间因果法,这种因果法是颠倒的世间因果关系。此话怎讲?

 

世间的因果关系,用逻辑语言来说,即指一个已发生的B事件,是作为结果出现的,因果性指B之前有在先的A事件,这个在先的A,导致B的必然发生。因此,人们认为这种因果性属于必然性的,即原因必然会导致结果发生。

 

而出世间因果关系正好相反,一个已发生的B事件,不是作为结果来看,而是作为原因出现的,可能会导致在后的C事件发生,C发生完全是偶然的。

 

所以,同一个发生的B事件,从世间法看,B是结果,是必然性事件(缘起有B),原因就是在先的事件A。但从出世间法看,B是原因,是偶然性(B无自性,即自性空),它可能导致后继事件C。因此说,众生所理解的世界,在佛看来是颠倒梦想,倒果为因的。

 

道、灭二谛是出世间因果法,指修道人证悟到二者因果实相。灭是果上说的,即超越生死,过着平静而有意义的生活,以达致寂灭涅槃境界。道是从因上说的,是通向灭谛的修行道路。

 

修道是从因上说的,修行者的言行和意念都是作为原因来看,善男信女所做的善事,被看作原因,是否有善报,或报在他(她)身上,则是不确定的,所以佛称之为“施舍”。同一件善事,但从世间法来看,它就是果报,就是善报。因此,修行人施舍的本身就是一种善报。

 

某人动了邪念,做了恶事,这是世间法所看到的恶报(结果),但从出世间因果法看,恶事作为原因,始终保存在某人那里,不能认识到烦恼根本障,从而流转生死,万劫不复,无法解脱。这就是恶有恶报。

 

我理解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建立在四谛说和“缘起有,自性空”,以及因果性哲学认识基础上的。这与作为信仰的因果报应说有些不同,佛教因果报应说,是结合了前生、今生、来生等三世来解释的。但依我看,他们的解释更加秘化了、复杂化了的佛学理论。当然,从教育方法来看,佛教的说法也许更适合世俗民情。

 

说到这里,我畅快多了,也有几分得意,因为觉得自己可以用哲学上“因果性”,打通了我困惑很久的“缘起性空”和“四圣谛”理论。从内心里更加敬佩先人的智慧,以及六祖慧能所创立中国禅宗。

 

太阳偏西,凉风吹来,几只鸟儿飞过,凉风吹来。黑会长轻轻地吟诵到: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呵呵,这个我懂的。时候不早了,黑四还在秦淮酒家等我们呢。


阅读全文 | 回复(2) | 引用通告 | 编辑

 


 

  • 标签:文化 

  • Re:我们的会长(11)
    魔鬼(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10-21 22:37:50

    魔鬼(游客)魔鬼說:
    人生是福,皆因有欲,滿足欲求,方法無數。
    佛法說
    人生是苦,皆因有欲,限制欲望,方法無數
    苦 集 滅 道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Re:我们的会长(11)
    似曾(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11-22 3:25:43

    似曾(游客)偶得一生果,撒手云外飞。

    个人主页 | 引用 | 返回 | 删除 | 回复

     


     

    发表评论:
    载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