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虎作伥”的故事
金匠尚玉 发表于 2009-10-18 20:54:00

同是写鬼狐故事,读者自然会拿《聊斋》与《阅微草堂笔记》比较。我曾和朋友开玩笑说,《聊斋》书写的是旧时读书人的梦想,现实中得不到的,只好寄希望通过鬼狐等神奇力量来实现,这其中自然包括了没有日常生活中的琐碎麻烦,却又能红袖添香的一夜情美女。当然《聊斋》作为一部从魏晋南北朝以来志怪小说集大成者,自有它的文学价值,不容我胡说。但落魄书生满篇的“孤愤”之气,却让我移情别恋平和冲淡的《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中的鬼狐故事并不见得更美,且夫子式因果报应的说教多了,也会让人心烦,但纪晓岚纪行文中不羁不矫,天趣怏然的笔意,着实让喜欢文字之美的人着迷,先生“久在馆阁,鸿文巨制,称一代手笔”,总编《四库全书》,写笔记小品,则如烹小鲜,味自当鲜妙。

 

近些年来,我常携《阅微草堂笔记》在身边,作闲暇睡前阅读,希望也能熏出点文字的古意来。这个实难,文字不见得有长进,但故事看多了,知识却是增加了些许,“为虎作伥”就是一例。J

 

年少读书浮光掠影,虽知道成语“为虎作伥”,类同“助纣为虐”,是作坏人帮凶之意,却不知“伥”是“伥鬼”,并是一类职业鬼,对他们的职业内容和工作方法就更无从知晓,看了《阅微草堂笔记》才明就里。据卷十五《姑妄听之(一)》载:

 

门人葛观察正华,吉州人,言其乡有数商,驱骡纲行山间,见樵径上立一道士,青袍棕笠,以麈尾招其中一人曰:尔何姓名?具以对。又问籍何县,曰:是尔矣,尔本谪仙,今限满当归紫府。吾是尔本师,故来导尔,尔宜随我行。此人私念平生不能识一字,鲁钝如是,不应为仙人转生,且父母年已高,亦无弃之求仙理,坚谢不往。道士太息,又招众人曰:彼既堕落,当有一人补其位,君相遇,即是有缘,有能随我行者乎?千载一遇,不可失也。众亦疑骇无应者,道士砙然去。众至逆旅,以此事告人。或云仙人接引不去可惜,或云恐或妖物,不去是。有好事者,次日循樵径探之,甫登一岭,见草间残骸狼藉,乃新被虎食者也。惶遽而返。此道士殆虎伥欤?

 

这个道士不一般,就是传说中的“伥”,原来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灵魂不散,变为“伥鬼”,又称“虎伥”,他们不思有仇必报的道理,反而跟定老虎,去引诱同类来供老虎吞食。这个道士就是这样,由于生前为人,则诡计多端,在引诱同类之时,假扮道士,说某某可以得道升天,去作快活神仙,“请随我来”,以便将人骗到偏僻之所,直入虎口。

 

另一篇关于伥鬼的故事见于稍后的《姑妄听之(三)》:

 

有樵者,伐木山冈,力倦小憩,遥见一人持衣数袭,沿路弃之。不省其何故,谛视之,履险阻如坦途,其行甚速,非人可及,貌亦惨淡不似人,疑为妖魅,登高树瞰之,人已不见。由其弃衣之路,宛转至山坳,则一虎伏焉。知人为伥鬼,衣所食者之遗也。急弃柴,自冈后遁。次日,闻某村某甲,于是地死于虎矣。路非人径所必经,知其以衣为饵,导之至是也。物莫灵于人,人恒以饵取物,今物乃以饵取人,岂人弗灵哉。利汨其灵,故智出物下耳。然是事一传,猎者因循衣所在得虎窟,合铳群击,殪其三焉,则虎又以智败矣。

 

此伥鬼也是诡计多端,在沿途遗弃衣服,路的尽头则有老虎埋伏,只待捡衣之人,来入虎口,可惜计败,反成了猎人追踪老虎的线索。这是一则人与伥斗计的故事,虎则是配角。

 

据明代张自烈《正字通》载:“虎行求食,伥必与俱,为虎前导,遇途有暗机伏阱,则迂道往。呼虎为将军,死则哭之。”虎求食,必有伥鬼一道作为先导,如果路途中有猎人设计的机关和陷阱,则告知虎绕路而行。称呼老虎为将军,如果老虎死了,还会痛哭得如丧考妣。这是怎样一类鬼/人格?鬼为人所造,伥鬼故事最早见于乱世南朝,明季伥鬼害人故事则数量最多,编撰这样的鬼/人格,当是有所用心。绝不是同是统治阶级的先生在故事的结尾所发的议论“故无故而致非常之福,贪冒者所喜,明哲者所惧也。无故而作非分之想,侥悻者其偶,颠越者其常也。谓此人之鲁钝,正此人之聪明可矣。”先生的文字美则美兮,但所发议论则见迂腐。

文/欧群叶             来源:金末玉屑
 
  • 标签:读书 伥鬼 故事 
  • 发表评论:
    载入中……

    欧金匠 Copyright 2005-2008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