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消逝的“放学路上”
漫游爱丽丝(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6-19 16:17:57
总会有一种深情在心底,不远不近,不离不弃,怅然又安然的在一个地方驻守。
 
 
Re:消逝的“放学路上”
南风(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6-19 17:35:06
精辟!!!
 
 
Re:消逝的“放学路上”
弯刀(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6-19 20:19:20
让我想起曾经的放学路上,可以捉鱼,可以滚铁环……
以下为王开岭的回复:
不错,那铁环我也玩过……
 
 
Re:消逝的“放学路上”
宝贝熊(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6-19 20:39:02
所以,我常常觉得自己小时候现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比如我外甥他们,过得更丰富愉快。因为有一种较为宽松与人接触的自由度。在同学家里写作业,写完了一起玩会,同学在我家写作业,写完了分点水果吃。现在的孩子还在辅导班里接受老师的再次辅导,总是少了一些自由吧。人的自由起步不可能靠给予的,童年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因为外面很安全,人们都守本分的。现在有条件接送的谁敢让孩子放学后溜达回家啊。孩子们只能在车窗里,在大人背后看外界了。真遗憾,城市里都是高楼,没有市井童谣流连的余地了!
以下为王开岭的回复:
祝好!我们家也有只绒熊!
 
 
Re:消逝的“放学路上”
野草(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6-20 1:11:05
我很喜欢王老师的文章。很多文章均能和我产生共鸣,所以收藏了王老师的博客,以便闲暇之时享用,一点一点地品尝,。
我出生于农村,成长于农村,虽然我现在生活在大城市,但我不羡慕大城市的生活,更不羡慕大城市的孩子,尤其在这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时代。
大城市给予不了孩子什么
除了污浊的空气 喧嚣浮躁的生活
已经没有什么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
以下为王开岭的回复:
谢谢!
 
 
Re:消逝的“放学路上”
幽篁发表评论于2010-6-20 15:30:13
我小时候学校离家非常远,坐公交要好几站路。从小学两年级起,我就独自上学。父母从来没要我不要相信陌生人,凡事自己判断。路上,我遇到过小偷偷走我的钱,我坐不了车走路回家。我也闯过祸、大些还和小偷打过架。人生中的每次挫折都为我日后活得更安全和自在打基础。
城市不会给谁什么,不给谁什么,不能选择居民,有选择权的是人。人选择在哪儿生活、如何生活。父母如何教育孩子最终决定了这个社会的走向。如果要孩子生活得好,父母要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受伤害,然后教他们如何从中学会生活。
以下为王开岭的回复:
不错,确是这样的
 
 
Re:消逝的“放学路上”
飞扬(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6-20 21:04:40
一年多来,我最爱读两个人的博客:央视的王开岭和湖南的魏剑美。二位的语言风格明显不同,但都是直抒胸臆,酣畅淋漓,对我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写作上都有很大的启迪!我敢断定,这篇宏文必然也能被《读者》转载!(最近,开岭给“消逝”摽上了呵呵,先是“荒野”,再是“故乡”,现在又变成“放学路上”了。期待着你的下一个“消逝”。但在我“消逝”之前你一定别“消逝”,那样,我活着还有啥意思啊你说?)
老弟保重身体啊!
以下为王开岭的回复:
谢谢你观察的细腻,从去年开始,我确实在写一个“消逝”系列,表达我对现代社会和游戏规则的反思。已将之收入即出的新书里,也是近8年来一册真正意义的“新书”。
 
 
Re:消逝的“放学路上”
ggmm(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6-21 1:25:15
剑美先生的博客我也常去,也很好看。总的感觉是:他的文章与开岭先生早期的文章风格相近,但也有不同。虽都是说理,但健美是锋芒毕露,开岭则内敛得多。
开博以来,我发现开岭文风大变,抒情的成分居多,但就我的口味而言,感觉比前一类文章更好看,更耐读,更有味道,更有普世价值。不同年龄的读者群都能接受甚至喜爱。近期其文章老上《读者》就是一个明证。开岭应坚定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我也相信此文必上《读者》。开岭,你这头“孺子牛”,希望好好休养生息,以便多为我们奉献些营养丰富的“牛奶”。
以下为王开岭的回复:
谢谢以上诸君,多年来一直做媒体,一直想对社会的改变更直接做点什么,无暇为文,但始终不敢放弃心灵,所以偶尔为之,亦无定式,随心情吧。这篇东西确实是《读者》第13期上的,只是篇幅缩了点,因为其要的是我的原创和首发,所以在杂志问世后才上的博客。谢谢关注!
 
 
Re:消逝的“放学路上”
力挺开岭(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6-21 12:17:53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开岭先生的文章算这篇今年已经是第五次被《读者》搂入怀抱了。其文章视角虽大都是站在“全国人民”甚至“世界人民”的角度,但一点儿都不空洞,一点儿都不居高临下。他非常善于并且坚决执行中学语文老师们常告诫学生的那句话:“写作文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就如这篇,他从全国人民(尤其是城市居民)都司空见惯的一个生活细节——放学时家长接孩子——出发,然后漫漶开去,洋洋洒洒,不觉间数千字就出来了。而且,通观他的近期文章(尤其是开博后),绝大部分篇章叙述语气都是舒缓有致的,娓娓道来,不疾不徐,让人读来如沐春风,每篇都让读者受益匪浅。我纳闷儿:难道这家伙的大脑构造与别人不一样?否则,怎么刚读题目,就会一下子猜想到是他写的呢?
 
 
Re:消逝的“放学路上”
水中央(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6-21 16:32:40
看看上半年发生的校园伤害案,更加让人叹息“放学路上”的消逝!不良的社会改变了人类的童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向优美的良心致敬!鄙视那些天天胡说八道的爆炒文章!
 
 
Re:消逝的“放学路上”
水中央(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6-21 16:39:27
还是《读者》有眼光啊,这样的文章一期有一篇就足够击败其它文摘报刊了!
 
 
Re:消逝的“放学路上”
chillout(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6-21 21:46:40
在读者上看到您的这篇文章,转载到自己的私人博客,非商用的,可以吗?很喜欢,都注明出处了,谢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92cd740100j1jm.html
 
 
Re:消逝的“放学路上”
曙光在前(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6-22 13:43:42
说实话开岭策划指导的节目我几乎没看过主要是因为节目播出时间太“深夜”了——怕误了第二天的工作担心“被辞职”新闻频道的《二十四小时》我仅看过一次感觉中间播音员背出的那些短评应该出自开岭手笔但博客书籍就不同了任何时候只要有闲暇我都可从容自如或浏览或精研没有时间催逼亦无某人定量感觉很是畅心快意所有的博客文章及《精神明亮的人》所有篇目我都一字不差地用心读了有些还不止一遍我想说的是文字比画面对我的影响更直接更持久《读者》无疑是目前中国大陆最权威的刊物每月超800万份的售量可谓期刊界航母了以每本书吸引5个读者计那就是4000余万的庞大数字相信每个读了开岭文章的读者都会在心灵上有一个净化升华——哪怕是潜移默化式的看世界的眼光定会更敏锐更清晰也更自信对人对动植物哪怕是对自然界都会持宽厚仁善之心我的结论:如果开岭你真“想对社会的改变更直接做点什么”那不妨多抽出一些闲暇写出更多精美的文章来。
 
 
谢谢你的好文章
重庆人(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6-22 14:44:14
好文章呀。勾引我童年的回忆,也引发我对我的孩子的忧虑。他们这一代,得到了太多的物质,也失去了太多的精神上的自由。我们应该如何来改变呢?

1、一个理想社区应丰富人与人间的交流、促进公共关系的繁育
2、翅膀,就此成为传说和纪念。

真是有思想的文字。

飘进我东躲西藏的耳朵里。——则多么的富有诗意与文采。

 
 
Re:消逝的“放学路上”
我也说两句(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6-22 15:20:45
读了王老师博客上近期的文章,给我一个最直观的感觉就是:现在的王老师简直就是为《读者》杂志量身定做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中国作家之一!太精彩了。同样司空见惯的场景,为什么他就能洋洋洒洒数千言,且还那么鞭辟入里,不由你不一鼓作气读完,再不由你不颔首赞许。
 
 
Re:消逝的“放学路上”
云水间(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6-22 18:45:54
哦,这儿的点击量这么小?开岭先生实在太低调太隐身了哦,这么好的思想该几万、几十万流量才对,
 
 
Re:消逝的“放学路上”
Sunday(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6-22 21:51:04
以下引用宝贝熊(游客)在2010-6-19 20:39:02发表的评论:
所以,我常常觉得自己小时候现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比如我外甥他们,过得更丰富愉快。因为有一种较为宽松与人接触的自由度。在同学家里写作业,写完了一起玩会,同学在我家写作业,写完了分点水果吃。现在的孩子还在辅导班里接受老师的再次辅导,总是少了一些自由吧。人的自由起步不可能靠给予的,童年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因为外面很安全,人们都守本分的。现在有条件接送的谁敢让孩子放学后溜达回家啊。孩子们只能在车窗里,在大人背后看外界了。真遗憾,城市里都是高楼,没有市井童谣流连的余地了!
以下为王开岭的回复:
祝好!我们家也有只绒熊!
我也真的怀念与小伙伴一起写作业,一起在放学的路上嬉戏玩耍的童年
 
 
Re:消逝的“放学路上”
老家在山东(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6-23 22:42:08
同为山东人,我为王开岭倍感自豪!
 
 
Re:消逝的“放学路上”
老家在山东(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6-24 12:21:51
领导一会儿来检查工作,且让我忙里偷闲先来报个到,受点陶冶。
 
 
Re:消逝的“放学路上”
251(游客)发表评论于2010-6-24 13:08:10
转录:在6月21日晚的视频中,央视《24小时》报道抚河汛情,南京名嘴、央视主持人邱启明连线江西防总办公室副主任平其俊,询问汛情。电话接通后,平其俊便强调唱凯堤历史上曾多次决口,并开始介绍江西省委书记、省长的指示。视频2分11秒时,邱启明第一次打断说:“平主任你告诉我,决口有多大?下游的群众有没有转移?”
但平其俊充耳不闻,又开始介绍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国家防总秘书长、水利部副部长、江西省防总副总指挥、水利厅厅长的“重要指示”。2分54秒时,脸上已现焦急之情的邱启明再次打断问:“平主任,我是非常想了解下游的群众有没有转移。”这时,平其俊才回归正题。
邱启明好样的,不愧是王开岭的同事,有骨气!只是中国像平其俊那种草菅人命的狗官太多了。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2页  20篇日志/页 转到:
发表评论:

王开岭的博客©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